11月09日13时著名作家范稳做客新浪读书名人堂。作为一个以描写西藏地域生活而驰名的作家,他的新作《悲悯大地》被称为中国本土意义上的魔幻现实主义力作。在本次访谈中他就这部作品的创作与网友展开了深入交流。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今天的新浪名人堂聊天室。今天做客我们新浪嘉宾室的是实力派作家范稳。除了通过电脑参与,您还可以通过手机来访问新浪网,关注聊天全程。
现在先介绍一下范稳老师。他是生于四川自贡,现在在云南文联工作,创作主要是以中、长篇小说和文化散文为主,创作了13篇小说,曾经获得国内的各项文学奖,近年来主要是从事一些滇藏地区的文化研究。2004年1月份,出版长篇小说《水乳大地》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今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悲悯大地》。《水乳大地》和《悲悯大地》即将在台湾出版繁体中文版。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主要谈《悲悯大地》这部小说,第一节我们是谈一些关于《悲悯大地》创作时的背景。首先问一下,类似题材的这些文学作品,一般都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专利和专长。比如阿拉西是藏族四川人,您是四川人,您从小有没有受过这方面的影响?
范稳:小时候没有,我进入西藏的时间其实并不长,96年第一次去过拉萨、日喀则这些地方,当时并没有想为西藏写一些什么地方,真正进入西藏应该是从99年开始,当时云南人民出版社搞了一次活动,叫“走进西藏”,7个作家分别从不同的线路进入西藏,川藏线、青藏线、滇藏线等等,我是走的滇藏线,发现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的文化非常值得研究,从那个时候起我才开始关注对藏文化,后来不断回去,包括到那边工作、采访,很多很多次。这样才开始慢慢慢慢逐步逐步认识西藏,认识藏文化。
刚才你提到少数民族地区的题材是不是只有少数民族的作家才可以写,当然他们写,他们有自己文化背景上的优势,我们是汉族人,我们可能只有汉文化背景。少数民族它是另外一个文化生态系统,但是这个生态系统我认为是可以去学习的,可以去感悟的,这个前提就是你必须深入进去,在那里生活,学习他们的民族、历史、宗教等等。学会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看待自然,这样的话慢慢慢慢地你可以接近到这个文化。
主持人:融入进去。
范稳:对,我觉得这个还是可以慢慢克服的。
主持人:您写《水乳大地》是花了4年时间,《悲悯大地》您花了多长时间?
范稳:3年时间。
主持人:您写这部《水乳大地》对您有什么影响?
范稳:《水乳大地》可能给我一个鼓励吧。因为我通过《水乳大地》的出版和它发行的成功,我们前面提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并不是说它就成为一个外族人或者是外地人的障碍,它同时可以被学习、借鉴、表现,关键是你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创作姿态,或者是写作态度。你是坐在家里虚构,或者是凭空瞎编,还是回到生活现场去感受、去体验,这个可能就是我通过写《水乳大地》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民族文化的学习和借鉴必须要深入进去,要做很大量的田野调查。
主持人:您觉得你这部小说跟前面那部小说有什么最大的不同?有什么超越?
范稳:不同点肯定是有,每个作家肯定不愿意重复自己。《水乳大地》如果说它是一个讲述多种民族多元文化、多种宗教信仰这样一个互相抵御到交融的过程,《悲悯大地》只写了一个民族——藏族,或者是一种宗教信仰、一种文化,这样我认为上一部显得色彩比较繁复、多元。这一部更单纯,我试图用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命运来诠释民族的文化色彩、它的特征、它的精神世界里面的一些与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认为《悲悯大地》和《水乳大地》的区别主要是在这几个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