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季老
作者:卞毓方
再见季羡林季老,是巴金先生逝世的次日,季老正伏案撰写悼文,钢笔小楷,正襟危坐,一丝不苟。
我向季老介绍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宜兴紫砂壶大师顾绍培先生,一位是宜兴文联徐风先生。他俩都是慕名远道而来,用徐风的话讲,“季老,我俩都是读您的书长大的,今天有机会见面,感到特别亲切,特别荣幸。”
这不是泛泛的客套,他说的是真心话。
仰慕而外,两位今天专程赶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为季老暖寿。事情缘起于夏日,徐风来京,席间说到想见一见敬爱的季老。我说:你想怎么见?答:季老生于1911年,已届94高寿,请老人家吃饭,送老人家鲜花,不如送一把有纪念价值的紫砂壶。我说:好。什么才是有纪念价值的紫砂壶?众人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我针对季老的学风、文风、人品,从成语中拈出“光风霁月”四字,大家都说贴切。于是,请在座的书法大家刘宝柱先生挥洒成幅。事后,徐风把条幅带回宜兴,恭请绍培先生制作。这是命题作壶了。绍培先生为此琢磨多日,其间,还特地上了一趟黄山,最后确定以黄山不老松的铁干虬枝为韵,烧制出一把“光风霁月”壶。
季老手捧绍培先生的作品,反复把玩,爱不释手。一旁的李玉洁老师发话:“季老,又没人抢你,别抱那么紧!”老人笑而不答,看得出,他由衷地喜欢。
“来而不往非礼也,”季老说。老人家恪守古训,给二位客人签名赠书,赠的是《留德十年》。这时,徐风拿出一本关于季老的传记,是预先从书店购得的,请季老题签。季老执笔踌躇,李老师见状,赶忙解释:“这本书,季老一般不签,因为里面说了很多好话,有些是过誉之辞,签了,就意味着对内容的肯定,有点‘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老先生不愿意这么干。”
君子之律,儒者之风,难得。人说愈老愈糊涂,似乎是自然规律,季老不是这样,他是愈老愈清醒。
我年初添一孙儿,这是家门的喜庆,月前,特地向季老求名。小家伙是在医院出世的,按照院方规定,出院前就得把名字起好,否则,不给出生证。当时,根据他的属相(属鸡)和家人愿望,我给报了个卞××———暗寓“金鸡颂晨,朝霞散绮”。情况告诉季老,季老在电话那头立刻反应:“毓方,这名字光芒太盛,应该内敛一些,含蓄一些。”“球”于是顺势抛给季老。老人家真拿它当回事,居然帮我拟了二十多个名字,让我自己挑选。我接过那张名单一看,每一个都古朴敦厚,落落大方。哈,小家伙这是有缘了。他这辈子的大名、笔名,乃至别名,莫不将沾上季老的福泽。(北京晚报2005.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