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李白(公元701-763年)

  李白(公元701-763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安东)。他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抱负宏大。在他现存的九百多首诗歌中,有对当时社会腐朽势力的猛烈抨击,有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有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沤歌,有对处境困厄的愤激抗争,充分体现了他奔放的激情,洒脱不羁的豪侠气概和积极及世的精神;部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时或流露出饮酒享乐、求仙访道的消极思想。在艺术上,李诗想象丰富,夸张厅特,绘景抒情,挥酒自如,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说,李白降临人世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金星入怀,故名李白,字太白。李白少年时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见一老妇人正在细心地磨着铁杵,李白好生奇怪,问磨它干什么,老妇人说:想把它磨成针。李白感悟,重回山中,继续学业。《天宝遗事》中说:李白曾梦笔生花,尔后果然文彩风流,名播天下,成为永远不朽的诗人。但是,绝世的放纵与浪漫,不朽的激情与狂想,无与伦比的天才与苦难,却真实地伴随李白的整个生涯,以至,我们在隔代的相思中,已很难体谅他漫无边际的神圣的苦痛和梦想。

  传奇身世 少年游侠

  唐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李白出生在西域碎叶,他是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代孙,属李唐宗室,有深远的贵族血统。他的先辈犯了某种谋逆”之罪,窜居西域,绝嗣之家,难求谱牒”,致使后来李白每次想表白自己的家世渊源又差于启齿,总在半吞半吐的尴尬中。

  也许,所谓家世,是李白为了便于立功于当世而不得不虚荣地编造的。

  李白5岁时,父亲带着他潜回蜀郡,藏身隐名,定居僻寨的剑南道昌明县青莲乡。从西域到四川,长河流日、疾风衰草、瀚海荒原,这童年的印象,永远留在了李白的脑海中,为他激越的诗情凭添许多壮阔的意象。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性敏早慧,读书不辍,遍观古来的文章典籍,喜欢并且动笔模似相如汪洋绚丽的辞赋,名动西蜀。

  前礼部尚书苏颋出为益州长史,李白路中投刺,拜见苏頲,苏待以布衣之礼,对同僚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然风力不够,但有成大器的禀赋。

  李白的学识杂乱散漫,曾与东严子赵蕤隐于大匡山,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学习经世的才略。赵博学韬钤,长于经世,节操高尚,不赴微召,著,《长短经》十卷,言王霸之道,辨析时势,纵横捭阖,上至君德臣行,下至通变相术。李白一生喜读王霸之术,对于春秋纵横家们的事迹了如指掌,以管仲、苏秦、诸葛自许,显然受了赵的影响。

  蜀中的履历上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游侠生活。

  十五好剑书,遍于诸侯”“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少任侠,手刃数人。”他很小就长剑随身,往来旁郡。北抵陇右,漫游三国时邓艾入蜀取道的江油,直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游侠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游侠的勇气、胆略,逐渐内化为一种人格,影响、决定着李白的一生。

  李白20岁,南游成都,遍历锦城风流,也见识了市井生活的种种细节,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似乎是这一段生涯的写照。后又游峨嵋,登金顶,领略了佛光的诱惑,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去”。

  豪迈的唐文化与蜀中原生纯朴的风土人物哺育出李白肆行无碍的品性。他不停地走,不停地幻想,不停地打碎和创造,为自己寻找更广阔的世界,去印证他充盈活跃的生命,印证那个如日中天的文化时代。

  离家万里 仗剑远行

  开元十二年(公元725年)春,24岁的李白,开始了离家万里的仗剑远行。他向蜀中山水投下深情的一瞥,轻松地吟诵充满自持的告别诗: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同年秋天,发清溪”“下渝州”,很快到达荆门,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湘楚。

  吴指南因病死一洞庭之滨,李白恸哭不止,如丧骨肉。抚摸着同伴的尸体,李白第一次感到冰冷的恐怖,生死之间原来仅有一层薄薄的隔离。他哭得泪中带血,哭出了自己从未体验过的置身于广阔天地间的孤独和悲哀。然后,将吴葬于湖边,东下南京,这已经是第二年的秋天了。

  游子的行踪遍及维扬越中,东涉溟海,酒馆、歌楼、河舫、舞榭、寺院、赌场,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李白的行囊慢慢变得羞涩。

  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凄惶,席不暇暖,寄绝国而何仰,若浮云而无依。”他没有找到迈入国门的途径,心中时时涌动着青春难耐的伤感,与无根飘萍的凄惶。

  三年内,千金散尽,他所得到的仅仅是逆旅的相思、无言的轻蔑,是苦闷的诗,而不是关于社稷民生的经济、事功,甚至无关乎起码的生计。乡曲无知名,朝

  端乏亲故”,南图无从,北游失路,零丁而已。他不得不考虑自己仗剑远行最踏实的初衷。

  公元727年,李白结束了吴山越水间的逗留,回舟向西,游云梦,这是他曾在相如辞赋中读到的最令他心醉神迷的所在。

  就在这一时期,李白应召,娶故相许圉师的孙女,入赞许家。开始定居湖北安陆。结识了风流天下闻”“迷花不事君”的孟浩然与无心仕进、潜心修炼之术的元丹丘。

  这是一段饮酒、读书、吟诗、揽胜、感伤的蹉跎岁月。许夫人贤慧温柔,萌发着不安和躁郁的是李白已将身世许明时的匡世之志,他想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事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但是,入赘家并不能给他提供用世的机会,赘婿的身份本就难堪,地方负有察举职能的长史大吏,在欣赏李白飘然不群的诗文后,又总是听到关于李白颓唐浪荡的风流轶闻或者难以羁勒的狂傲。人事上曲折的迁就和算计,一幅诗人肚肠的李白是无以理解的,何况他少不谙世。

  在安陆北寿山的书房里,一灯如豆,风雨飘摇,李白剑眉紧锁,奋笔疾书,向最有可能将自己举荐入朝的裴衣史、韩荆州诉说自己的真诚:

  白窃慕高义,已经十年,云山间隔,造谒无路。今也运会,得趋末尘。承颜接辞,八九度矣。常欲一雪心迹,何图谤言忽生,众口攒毁……”

  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愿君侯慧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思,再辱英盼,白必能使精诚洞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水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之门,不可以弹长铗乎?”

  冯讙曾在孟尝君门下长铗常弹,孟尝君不以为过,冯讙终于用武之地;毛遂自荐,亦得脱颖而出,获其所哉。

  李白的人格和热忱却没有让裴长史、韩荆州认可,最真挚的情感在世俗的理智面前,同样显得轻浮可笑。

  最令人难堪的还是在李长史面前的遭遇,李白因醉撞了李长史的马车,御者趋召,明其是非”,李白入门鞠躬,精魂飞散”,退思狂愆五情冰炭,罔知所措,昼愧于影,夜愧于魄,启处不遑,战踞无地。”

  如此诚惶诚恐的生活,对于敏感而狂然的李白,是无法忍受的。剩下的出路,只能西入秦海,一观国风”。

  初识长安 西入秦海

  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李白留下妻子,取道南阳、洛阳,前往长安。

  盛唐的长安,文明荟萃,规模宏大,红尘喧嚣。在开放性的精神气氛与恢宏的牧歌情调中,隐含颓堕与不可一世的病态气概,充斥着物欲与浮华。

  李白以朝圣者的姿态,道先觉察到的是自己空前的孤立与渺小。悒郁愁闷中,他看到了堂堂皇城中斗鸡走马者的得意,看到了人事杂错中的机巧。李白向朝廷奉呈了自己刚刚写成的《明堂赋》,《明堂赋》辞彩富丽,明堂”却是唐玄宗认为有乖典制的建筑。李白不知道其中内幕,只知道自己的文章成了泥牛入海。

  李白决定隐居离长安不远不近的终南山。在此之前,隐居终南山已开始成为获得皇帝重用的捷径,当时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也在终南山建有别馆。玉真公主也在终南山建有别馆。玉真公主在太极元年即出家为道士,赐号持盈法师”,一度师承司马天师承祯,司马承祯曾盛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认识了玉真公主,并且获得玉真公主的青睐,同时认识了宰相张说之子——皇帝的女婿卫尉卿张垍,此公当时获得玄宗的特深恩宠,许于禁中置内宅,侍为文章,赏赐珍顽,不可胜数”。这正是一异乎寻常地适合李白的职务,毛病也许正出在这里。

  李白作客玉真公主别馆,向着黄昏秋雨,满怀愁绪,埋头喝酒,对贵胃公子的张垍怀着侥幸推荐自己的奢望。而张垍眼里,除了李白的锦绣文章、经纶才识,格外令他丧气和嫉恨外,其余的就是李白一幅落魄潦倒的神态让他觉得可笑而无足轻重。李白看出以张垍心底透露的讥诮,他想起了南朝时的刘穆之。

  刘少时,贫穷而放纵,不修边幅,不拘形迹,经常到自己老婆江氏家混食。吃完饭,又不避嫌疑要吃槟榔。江氏兄弟说:槟榔主消食,你老兄常肚子饿,刚吃饭把肚子填饱,又何必再吃槟榔呢?”后来,刘穆之做了官,请江氏兄弟赴宴。酒醉饭饱之余,刘让厨子用金盘端上一盆槟榔,回报了江氏兄弟当年的侮慢。

  历史的陈迹恰好对照出李白眼前的窘迫,挫折培养出李白狂乱的诗思与痛苦的豪情。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门。他系念起蜀中的欢乐与浪漫。

  李白已经赐金还山”,根本找不到向玄宗陈述心事的途径。他走笔赠诗,希望有人能给他帮助,但是,李白用尽了所有的忠诚,却心知不得语”,只有揽涕黄金台,抢走呼昭王”的悲怆。报主之愿、济代之心,不能不化作空前的愤怒,李白将玄宗比作楚怀、殷纣,在诗中表达了彻底的失望:

  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虎口何婉娈,女媭空婵娟。彭咸久沦没,此意谁与论?”

  没有人理解这种苦衷,灾难行将降临: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他看不到灾难的尽头,看不见除了远窜江湖如自己的忠臣外,有谁能扭转危亡。

  从此,李白象屈原怀沙哀郢”,永别长安!

  漫漫长途 身归何处

  失望的李白想起阮籍的穷途之哭”。不同的是,阮籍面对的似乎是不可换回的生命穷途”,而盛唐之走向穷途”却是人为的失败。

  卞和曾献璞玉于楚王,楚王把璞玉认作石头,治卞和欺君之罪,断其左右。卞和再献,断其右足。盛唐天下有多少如卞和的忠臣义士呢?北海太守李邕被杀,尚书裴敦复死于非命,左丞相李适之自杀……山雨欲来,李白披发长啸如古之狂叟,却并不希望自己的预言真的落实。他决定往江东,寻访老友元丹丘,用元丹丘不喜不愁的方外之思和江东秀丽的云烟山水,平息心中几近疯狂的躁郁。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世事和人生,都只能通过他自己。去达成和保持一份寂寞的自在,一份未卜先知的宽解。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李白又惊喜又忧伤。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李白在扬州,一个名叫魏万的年轻人单骑来访。此人读李白诗诗,对李白渴慕多时,一年前,离开家乡王屋山,经嵩山、到梁园,辗转吴越,行程三千里,追寻李白。(当时慕名而寻访李白者远不止魏万一个),向李白历诉了自己的景仰和一路的艰辛。李白异常感动,与他一起饮酒游览,同舟入秦淮,至金陵。

  李白很欣赏魏万的勇气和才能,认为魏必将著大名于天下。把自己的创作交付他,请他编成一集,并且伤感地嘱咐他照顾自己的孩子明月奴,然后金陵相别,李白作诗道: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

  送走魏万,李白在金陵畅游多时。与饮中八仙”之一的崔宗之,月夜溯长江过白壁山玩月,观者如阵,李白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又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通宵歌吹自娱,乘醉掉歌秦淮河。大自然在李白心中逐渐恢复了寂寞而伤心的美,沧江溯流归,白壁见秋月。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阳雪”“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不久,李白到了宣城。宣城有谢眺楼,是遗落的六朝烟水,李白面对历史的残迹,写下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句,只有独坐在宣城的敬亭山上,他才觉得有一种依托。

  不幸的是,沉闷与压抑的气氛快要打破,平静行将消失。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只字不识的安禄山率二十万大军,起兵范阳,以征讨朝廷奸相杨国忠为名,意在颠覆唐室,创建自家的基业。河北诸郡烟尘千里,所过州县,望风披靡。承平日久,帝国的精神、政治、军备乃至普通的兵器都仿佛烂到了极点,安禄山如履平地,长驱南下。

  李白只身前往梁园,迎接他续娶的宗氏。一路上,满脑子浓烟大火、刀枪兵戈、灰败的战旗与僵仆的尸首。

  当他带上宗氏夹在潮水一样的难民中向南奔逃时,安禄山的大军攻破洛阳,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九日,安禄山进攻潼关时,守将哥舒翰二十万人马全部溃散。哥舒翰投降,安禄山率叛军进攻长安。

  六月十二日夜,玄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悄然潜逃四川。途中士兵哗变,要求处死杨国忠,玄宗赐杨国忠死,三军又要求处死杨贵妃,玄宗忍痛割爱,赐贵妃死。

  长安城内,叛军任意杀戮。皇帝不知去向,百姓恐慌异常。七月十三日,太子李亨在甘肃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当是随身的文武官吏仅三十人。

  叛乱日甚一日,不堪收拾。李白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他很长时间没有如此的亢奋和激昂,如此真诚地希望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但是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他只好鞍马投赠,书剑飘零,退而自嘲,隐居在庐山屏风叠,真正做起了晋太原中的武陵人。

  至德元年(公元757年),玄宗的另一位皇子永王璘以平乱为号召,出镇江夏,筹集物资,招募将士,起兵东至浔阳,闻李白名,便欲招在幕下。

  李白早就盼望有这样的队伍抵抗安禄山南下、收复北方失地。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李白欣然投入永王的幕下,希望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当李白夸张而激动地想象着自己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时,肃宗早就提防着永王膨胀自己、拥兵分庭的算计,诏命永王速速赶回玄宗身边,永王不从,肃宗集中力量以讨逆之名,将永王的军队包围。内战在金陵附近展开,永王一败涂地,逃走鄱阳被杀,乌合之众作鸟兽散。

  李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匆匆南逃,追兵如蝗,将他在彭泽抓获,投入浔阳狱中。罪名是:附逆作乱。

  半年后,江南宣慰使崔涣和御史中丞宋若思为李白推覆清雪,上书唐肃宗荐李白可用。肃宗原谅了自己的弟弟永王,却不能原谅李白。李白在狱中陈诗崔涣: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星离一门,草掷二孩,万愤结缉,忧从中催”。又用宋若思的口气上表求救,臣所管李白,实审无辜……岂使此人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哀哉悲夫,谁察余之贞坚”

  在狱中,李白还作《万愤词投魏郎中》: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树榛拔挂,囚鸾宠鸡!”“德自此衰,吾将安栖?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临危而相挤!”他的儿子并没有逃离东鲁,妻子远在庐山,一门星散。国事没有转机,吐蕃侵西北,回纥又凌侮中原。李白满腹凄凉,读《史记·留侯传》。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58岁。可能是郭子仪的斡旋,免了李白死罪,流放夜郎。他由浔阳出发,浮长江、上三峡,背负附逆”的狼籍声名,踏上流窜的长途,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夜郎万里途,西上令人老”。曾经到过的一山一水,曾经见过的一草一木,都让他无限酸楚,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三年吟泽畔,憔悴几时回!”

  第二年,肃宗册立太子,全国大赦。李白也在被赦之烈。万里流徙,不想有生还之日。一旦释归,李白旷如鸟出笼”“炎烟生死灰”“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经历了不死的苦难,李白居然恢复了以前的亢奋,恢复了饮酒高歌的豪情。他仍然固执地热爱他的李唐天下,热爱他栖息的故土。

  郭子仪克复两京(长安、洛阳),他欣喜若狂,媿无秋风力,谁念矍铄翁”。在浩翰的洞庭湖上,他与曾经割珠相赠、寸心相知的朋友贾至诗酒盘桓,南湖秋月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与汉阳县令王某千金买醉,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天上人间的无边气象,重视在李白的天才诗篇里。

天妒英才 当涂魂归
  李白获释时,很多人已经把唐朝的中兴”大业挂在嘴边。但是,胡兵的变乱并没有平定。李白觉得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改弦易辙、任用贤俊,该是当务之急了。

  公元759年,史思明打败唐军,杀死安庆绪(安庆绪曾杀死其父安禄山)自立为大燕皇帝。洛阳又被占领。

  公元761年,史朝义杀死父亲史思明,率兵向南骚乱。唐太尉李光弼率领百万大军,出镇临淮,抵抗史朝义。李白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可惜半道病还”。他为此伤习长叹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

  在此之前,李白由江夏至浔阳,与老妻相见,即赴金陵。他壮心不已,盼望朝廷的征召。但是,他从来不曾断绝过的夸张的自信。世人已不再理会,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佛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豪士无所用,弹弦醉金罍,东风吹山花,安可不尽杯!”连他自己也意识到,虽然平生傲岸,志不可测,数十年为客江湖,未尝一日摧眉折腰”,但是,此生此世,作为辅弼”的抱负却是在失败中终结的。

  我发已种种,所为竟无成”,失败的崇高奖赏是他苦闷中写成的诗。学剑翻自哂,为文章何成!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这是他莫大的荣誉,也是他莫大的悲哀。我志在删述,重辉映千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晚景凄凉,李白暮年生活的贵族气味,丧失殆尽。他是曾经附逆”的人。而且,他的人生狂旅即将走完,再不可能有任何青云之上”的指望。酒肉豪门逐渐与他疏远。在诗中,李白多处表现了一种类似平民精神的怜悯与感激。

  他曾为一荀姓老媪给他进饭而惭愧得不能自禁,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他又为宣城一位善酿老春酒的纪翁之死而哭泣: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在安微泾县,他与桃花潭的农民汪伦情长似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62岁的李白衰病交加,到安徽南部的当涂,投靠当涂县令——他的一位族叔李阳冰。他自知不久于人世,将诗稿交给李阳冰,请李结集作序。李阳冰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原、宋玉,鞭挞扬雄相如,千载独步,唯李白一人。”十一月,李白逝世,逝世时,赋《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辞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相关人物

安庆绪  安禄山  阿史那默啜  阿史那社尔  白行简  白居易  白法信   杜牧  杜甫  杜夔  高适  高欢  高颎  高侃  高骈  高仙芝  高力士  贺知章  韩愈  李隆基  李元昊  李忱  李纯  祖咏  张旭  郑仁泰  张巡  元谐  杨广  杨炎  杨坚  杨玄感  杨国忠  杨玉环  杨忠  王叔和  王君  王浚  唐文宗  唐玄宗  史思明  史弥远  裴度

相关文章

夜宿山寺英文译文   古诗词三首(A、B案)  古诗两首   李白   古诗两首课文研讨  古诗词三首分析   《赠汪伦》   李白诗35首赏析   李白生平事迹表   李白的游仙诗   《朝发白帝城》的三重宣示意义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赏析   千年的山月——李白《峨眉山月》赏析   亲山亲水送亲人——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   《行路难》简析   读忆秦娥   李白的诗   深情厚意 壮志雄怀——谈李白的离别诗   《静夜思》赏析   《月下独酌》赏析   李白诗精选   李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色彩   李白生平   李白蔑视权贵   李白的诗歌个性   李白传   李白:《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赏析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月下独酌》赏析   李白《行路难》赏析   李白·菩萨蛮   《山中问答》赏析   唐诗赏析<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李白(公元701-763年)   【琴曲歌辞·双燕离】李白   【琴曲歌辞·雉朝飞操】李白   【舞曲歌辞·白鸠辞】李白   【舞曲歌辞·独漉篇】李白   【相和歌辞·凤台曲】李白   【舞曲歌辞·白纻辞】李白   【相和歌辞·君道曲】李白   【舞曲歌辞·东海有勇妇】李白   送友人   听蜀僧浚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   渡荆门送别   夜思   怨情   李白的诗   【相和歌辞·湖边采莲妇】李白   【相和歌辞·上云乐】李白   【相和歌辞·凤吹笙曲】李白   【相和歌辞·阳春歌】李白   【相和歌辞·大堤曲】李白   【相和歌辞·杨叛儿】李白   【相和歌辞·采莲曲】李白   【相和歌辞·乌栖曲】李白   相和歌辞·丁督护歌   相和歌辞·乌夜啼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春歌(李)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李)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冬歌(李)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秋歌(李)   《望天门山》说课稿   以读促悟,披文入情——《早发白帝城》说课设计   李白简介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51La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