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朝发白帝城》的三重宣示意义

阐释学有两句经典名言:一是“形象大于思想”,二是“理论是灰色的,唯有生命之树常青”。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一篇文学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引发读者联想、创造从而赋予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更多涵义的潜质,换句话说就是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远远超出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及其形象本身,经由不同的阅读者的审美创造,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就会呈现出立体多维的情思意蕴来。李白的名诗《朝发白帝城》就是这样一篇情思飞扬、孕含丰富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一般人们对它的理解总是局限于《唐诗鉴赏辞典》的看法(《上海古籍出版社》)。其实,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我们可以对此诗作出更丰富甚至更深刻的解读。我以为,此诗蕴含三重宣示意义,下面逐层剖析,以飨同好。

诗歌是这样写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首先,从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来看,可以说这是一篇生命自由的宣言。李白因永王璘事件受牵连,被流放到西南边地,途经白帝城的时候,忽遇皇上开恩大赦,异常高兴,放舟东下,写了这首即事生情、即景感怀的诗歌。可以想象,远行流放的李白,带罪之身,失意之心,孤身西去,千里迢迢,完全失去了自由,也没有盛世诗仙的价值尊严,他肯定倍感痛苦,抑郁屈辱,充盈心间的是愤愤不平,是穷途末路的嗟怨,现在忽获自由,以前的屈辱痛苦如过眼云烟,一去不返,诗人怎能不兴高采烈呢?千里江陵,朝发夕至,急湍胜箭,猛浪若奔,轻舟如梭,纵然前面九曲回肠,千山万岭,也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那奔腾咆哮的江水,那飞花溅玉的浪涛,那风行水上、顺风顺水的前行,那纷纷后退、转眼即逝的青山,还有那热闹缤纷、过耳即逝的猿啼:凡此种种,无不流露出诗人自由奔涌的生命激情,展现在诗人面前的应该是一个开阔明朗、阳光灿烂的自由世界,和西去的前途黑暗、内心悲苦的情景相比,诗人放舟东下,一日千里,其实是迫不及待地投奔自由啊!前人评说此诗是李白“生平第一快诗”,快就快在自由无碍,身心自在!因此我说,《朝发白帝城》是一篇生命自由的宣言。

其二,此诗也是一篇挑战苦难,飞扬激情的人生宣言。李白西行,是带罪之身,囚犯之名,身心俱损,饱受屈辱,此为诗人之大苦大难;再说诗中描写的千山万岭、高猿长啸,其实也是一种人生苦难和不幸的暗示。“两岸猿声啼不住”很容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地理学家郦道元有类似描绘“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猿声给人的感觉是凄神寒骨,心惊肉跳,是闻之胆寒,望而却步。“轻舟已过万重山”又颇类似李德裕《登崖州城作》中的“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千山万岭,层层封堵,如铜墙铁壁,似愁云惨雾,横梗在诗人的前途,笼罩在诗人的心间,似乎有意刁难历尽千辛万苦的诗人。猿猴哀鸣也罢,千山阻隔也罢,九曲江流依然不屈不挠,夺路前行,豪放诗人依然不理不睬,无畏无惧,奔向自由的天空。诗人人怀抱光明和自由,意气风发,信心百倍,把这些困难统统抛在脑后,踩在脚下。这种对困难、挫折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任凭一颗自由奔放、昂扬进取的雄心高歌猛进的人生态度,不正是李白的快乐之旅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吗?

其三,此诗还是一篇人生的快乐宣言。《朝》诗的快乐充溢字里行间,可以说二十八个字就是二十八个快乐的音符,此此彼伏,互相应和,演奏了一曲轻舞飞扬,飘飘欲仙的快乐颂。尤其是诗歌的开头“朝辞白帝彩云间”,是写景道别,更是快乐的宣示。李白性情浪漫,才思飞扬,诗风雄放飘逸,他笔下的告别或送别决没有半点的悲啼哀怨,相反总是那么意境宏阔空明,格调欢快乐明朗,色彩绚丽亮目,运笔沉雄痛快。《朝》不言“朝辞白帝山水间”,而说“朝辞白帝彩云间”,写五彩祥云笼罩白帝城,自己与他们挥手告别,如此潇洒,如此动情,让人想起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本来有点伤心苦痛的告别被两位诗人演绎得如此美丽,如此飘逸,诗人似乎不是在大地人间告别,而是高蹈尘外,腾云驾雾而去。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告别的地点是仙人乘鹤西去的黄鹤楼,告别友的季节是草长莺飞、绿柳如烟的阳春二月,前往的地点的大唐士子梦寐以求的扬州,这些内容流露出李白对朋友离去的依依不舍和对烟花扬州的心向神往,我们哪里看到一点惆怅的影子呢?李白还有一首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为李白送行,汪伦是率领村民踏地为节,载歌载舞,如此热闹而热情的场面,如此古老而纯朴的风俗,李白能不陶醉吗?兴奋之际,脱口而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也就是情理必然的了。不必多举例,《朝》的告别和李白的其它送别诗或告别诗一样,写得非常空灵飘逸,洒脱雄快,它传达出诗人快乐欲飞、幸福似仙的浪漫奇情。多读李白,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快乐的!

 

 

 

相关人物

安庆绪  安禄山  阿史那默啜  阿史那社尔  白行简  白居易  白法信   杜牧  杜甫  杜夔  高适  高欢  高颎  高侃  高骈  高仙芝  高力士  贺知章  韩愈  李隆基  李元昊  李忱  李纯  祖咏  张旭  郑仁泰  张巡  元谐  杨广  杨炎  杨坚  杨玄感  杨国忠  杨玉环  杨忠  王叔和  王君  王浚  唐文宗  唐玄宗  史思明  史弥远  裴度

相关文章

夜宿山寺英文译文   古诗词三首(A、B案)  古诗两首   李白   古诗两首课文研讨  古诗词三首分析   《赠汪伦》   李白诗35首赏析   李白生平事迹表   李白的游仙诗   《朝发白帝城》的三重宣示意义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赏析   千年的山月——李白《峨眉山月》赏析   亲山亲水送亲人——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   《行路难》简析   读忆秦娥   李白的诗   深情厚意 壮志雄怀——谈李白的离别诗   《静夜思》赏析   《月下独酌》赏析   李白诗精选   李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色彩   李白生平   李白蔑视权贵   李白的诗歌个性   李白传   李白:《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赏析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月下独酌》赏析   李白《行路难》赏析   李白·菩萨蛮   唐诗赏析<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山中问答》赏析   李白简介   李白(公元701-763年)   【琴曲歌辞·双燕离】李白   【琴曲歌辞·雉朝飞操】李白   【舞曲歌辞·白鸠辞】李白   【舞曲歌辞·独漉篇】李白   【相和歌辞·凤台曲】李白   【舞曲歌辞·白纻辞】李白   【相和歌辞·君道曲】李白   【舞曲歌辞·东海有勇妇】李白   送友人   听蜀僧浚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   渡荆门送别   夜思   怨情   李白的诗   【相和歌辞·湖边采莲妇】李白   【相和歌辞·上云乐】李白   【相和歌辞·凤吹笙曲】李白   【相和歌辞·阳春歌】李白   【相和歌辞·大堤曲】李白   【相和歌辞·杨叛儿】李白   【相和歌辞·采莲曲】李白   【相和歌辞·乌栖曲】李白   相和歌辞·丁督护歌   相和歌辞·乌夜啼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春歌(李)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李)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冬歌(李)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秋歌(李)   《望天门山》说课稿   以读促悟,披文入情——《早发白帝城》说课设计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