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谷丰收──“年”字趣释
|
五谷丰收──“年”字趣释 徐春山 元旦过去了,预示着旧历“年”的到来。一提到“过年”,老人们想到的是一家人团聚,年轻人想到的是该“(常)回家看看了”,孩子们盼望“年”的到来,当然是因为吃好东西,要压岁钱了。所以说,“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人人欢庆的传统节日。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年”字有着它更丰富的内涵,我们来探究一下它的演变历史吧。 “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小篆的“年”写作“上禾下千”,《说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从禾,从千声。”小篆将“人”字讹变为“千”了,因而许慎用了此说,而“千”字本为有饰的人,此解也并不矛盾。(陈初生《金文常用词典》)我们知道,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主要靠渔猎和采摘野果生存,到了新石器时代,开始进入了农业种植和畜牧饲养的新时期。“禾”是谷物的总称,不能错解仅为“小麦”。年成的好坏,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而现在已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象征着取得谷物生产的大丰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头上顶着沉甸甸的谷子的样子。 看完下面这一段甲骨文,你会更加确信“年”字与“禾”谷的关系。它真真切切地记下了殷人一次占卜的内容,也实实在在记下了他们的种种希冀、期待和心情: 庚申卜,贞:我受黍年?三月。(《前》三,三○,三) 庚午卜,贞:禾有及雨?三月。(《前》三,二九,三) 我们还可以从“年”字的造型来推想,当时的先民们也许有这样的风俗,当“禾”丰收后,人们便会在头上插着禾谷作为装饰,翩翩起舞,以此来作为庆祝,所以,“年”的本义是禾谷丰收。而古代中原地区由于气候等原因,一年只能收获一次,即,禾谷一年成熟一次。而古人当时是没有时钟来记时的,禾谷从播种到收获一次,先民们便视为一年。这样,“年”便由禾谷丰收引申指时间“年”了。现在的老年人往往还有看农时知时间的经验“小满”三天遍地黄,再过半月谷满仓。“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而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在一年的最后一天下午张贴用红纸写成的春联,晚上要烤火(有人称为“元宝火”,象征着要发财),新年的早上(初一早)要起来燃放鞭炮。与亲朋好友见面要互道:“新年好!”“恭贺新禧!”这个习俗又从何而来呢?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头十分凶猛的怪兽叫“年”,它身子比大象还大,飞起来比风还快,叫起来比雷声还响。它见人吃人,见牲畜吃牲畜。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尸体遍地。天神知道了这件事,便派哪吒带着雷公和电母去把它捉住,锁进深山,一年只准它出来一次。 有一次,“年”刚进村子,看到一个小孩在噼噼啪啪地放鞭炮玩。它以为是雷公在打雷,吓得撒腿但跑。没跑多远,又看见一个妇女在河边洗一件红衣裳,那鲜红的颜色让它想起了哪吒的"混天绫",又吓得它抱头鼠窜。气喘不止的“年”好不容易跑到一户人家檐下想休息一下,可那门缝里射出来的光又刺得它睁不开眼,它以为是电母躲在里面要捉它,便只好无可奈何只好躲到深山里不出来了! 从此,人们知道“年”有三怕:一怕鞭炮,二怕红色,三怕火光。于是,每到“年”要出山的那天,家家户户便放起鞭炮,贴起红春联,点起篝火来赶跑“年”,如晚上“守岁”烤火至深夜见“年”未来骚扰,便可以放心地睡了。第二天早上,大家相安无事,便相互祝贺!这便是“过年”的来历,当然这毕竟是传说。其实,我们中国人的过年,还远远不止这些,有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其历史背景。当然,随着历史的演变,人们也渐渐把“年”与谷物有关的最初意思给淡忘了。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优美的汉字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五谷丰收──“年”字趣释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趣说“一” |
下一篇文章: 乾隆趣释“夫”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