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W >> 我爱我家 >> 正文

 

《我爱我家》活动设计

《我爱我家》活动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 甘晓泉     【活动课目标的制定】   《我爱我家》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综合性活动课,“我爱我家”这一主题要求学生在深入了解家庭的过程中感悟亲情,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并在深入了解家庭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家庭生活的独特感受,写出有血有肉、亲情洋溢的作文。因此,课前的调查与采访是本次活动成败的关键。由此,我的目标确定为:   1、学会发现和积累家庭生活素材。   2、培养学生探讨、追寻、调查、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3、在对家庭中平时不被注意的寻常小物小事的调查了解中,体验生活的底蕴及蕴藉的情意。   4、在活动过程中,感悟关爱,理解关爱,体验爱心,生发爱心。
【活动实施过程】 一、教学准备   1、教师进行家庭情况问卷调查。(教师课前设计了若干题目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所得设计教学程序。)   2、学生完成调查表,收集抒写亲情的诗句。   3、和父母一起翻翻旧相册,听他们讲讲照片后面的故事;找一找家中的某一件你感兴趣的物品,问问父母它的来历。选择其中最有价值或意义的照片或珍品,介绍给大家。   4、做好访谈记录表。     要求:    ⑴ 拟好谈话提纲。内容包括:向父母介绍本次语文活动的内容和访谈的目的;你需要得到父母哪些方面的帮助;了解家庭故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询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故事涉及到哪些人,等等)。    ⑵ 尊重长辈,用语文明礼貌。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
二、活动过程   1、引入课文:说说抒写亲情的诗句。   2、说说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和它们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在选材上得到启发。   3、利用学生的周记,创造氛围,让学生倾诉家庭生活中的苦恼。(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脾气、父母之间的矛盾、父母与子女间的矛盾。)   4、回忆家庭生活中的温馨,讲述难忘的往事。(3、4两个阶段可结合家中的珍藏和老照片来讲。)   5、总结听完后的感想。     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帮助他们!   6、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写作方法。   7、在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口头作文。   8、评价。   9、课后将腹稿再修改一下,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三、活动延伸   1、在班级阵地中展示自己最温馨的照片,配上解说词。   2、选择感人的文章在布置班级阵地展出,供大家课余时间欣赏和借鉴。
【相关链接】   写作:   1、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本次作文共有三道题目,前两道要求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记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后一道题要求根据虚拟情境,结合自己平时的切身感受,有情有理地写出个人的见解。   2、引导学生尝试选材构思。一是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如家中的“老照片”。或许很多,就应考虑选取其中你最了解,并且最能牵动你的情思的那一张或一组来写。二是说真话、吐真情,如家中“珍品”应该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物品,既不能“造假”,也不能“矫情”。三是于平常中见不平常,如妈妈的唠叨可谓常而又常,而其中所蕴含的浓浓母爱却异乎寻常。四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如一个稍纵即逝的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等往往蕴含着至爱亲情,抓住这样的生活细节,往往能获得构思美文的契机。   3、引导学生抉择表达方法。“老照片的故事”和“我家的一件珍品”都要睹物忆往,以叙事为主,结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法。“妈妈的唠叨”则要根据题意,以议论说理为主要手段,由理入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写出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8~9期第90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我爱我家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我爱我家》活动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