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S >> 山雨 >> 正文

 

书声琅琅,润物无声──《山雨》一课的诵读教学片断评析

书声琅琅,润物无声   ──《山雨》一课的诵读教学片断评析   执教: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景园小学 严 杏
点评:华中师范大学 杨再隋     【片断一】 读出面   师:来得突然──跟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那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轻轻悄悄地来了……

  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听老师朗读写山雨声音的这段文字。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并且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师:同学们听老师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生:我仿佛看到了山雨的飘落的样子,很美。

  生:山雨很特别,不是哗啦啦倾泻而下,而是渐渐地、渐渐地响亮起来,声音很动听。

  开门见山,一开课就让文本的语言去扣击儿童的心扉,唤起学生各自不同的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各种独特的感受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交汇着、涌动着。

  师:看来同学们一下子就喜欢上山雨了。让我们静下心来品读这段文字,去感受山雨的魅力。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出描写山雨声音的词句。

  (学生汇报记的词语:沙啦啦 沙啦啦 飘然而起 一曲无字的歌谣 清晰起来 响亮起来 由远而近 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 弹奏出 一首又一首 优雅的小曲……)

  师:读读自己记的这些词语,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像一首优美的诗。

  师:那你来读一读这首小诗。

  生:沙啦啦,沙啦啦……

  师:的确很有诗的感觉。

  生:我读的时候仿佛听到了一首交响曲。

  师:很特别的感受,就让我们试着一起来演奏这首“雨之曲”。此时的你们就是一个个小雨点,你们落在树叶上、石头上、小上,发出了“沙啦啦”的声音。

  先听其音,再辨其形,继而品其味,各种诗情、诗韵全在这雨声之中。

  师:先是几滴小雨点落在树叶上──

  生:(几个学生)沙啦啦,沙啦啦,沙啦啦……

  师:雨点渐渐地稠密起来──

  生:(十几个学生)沙啦啦,沙啦啦,沙啦啦。

  师:雨声像一支神奇的歌谣,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

  生:(全班同学)沙啦啦,沙啦啦,沙啦啦。

  师: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生:(全班同学声音逐渐加大)沙啦啦,沙啦啦,沙啦啦……

  师:刚才我们一起唱了一首奇妙的“雨之曲”,我想问问小雨点们,你看到了什么,你唱的又是什么?

  生:我看到岩石被我们洗刷得都发亮了,我和朋友们在上面开心地跳起了舞,我们唱的是小雨点圆舞曲呢!

  生:我看到树叶光溜溜的了,我们一边玩滑滑梯,一边唱起了“啦啦歌”。

  生:我是一个快活的雨中精灵,我看到小草在舞动着自己的身子迎接我,我赶紧在它的耳边给它唱“找呀找,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小好开心哦!

  师:太美了!小雨滴们,我们读书就是要有这样一种本领,能够透过文字看到奇妙的面,感受其中的美好意境。

  老师的话不多,在于准,在于精,在于巧。仿佛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煮沸了儿童鲜活的语言。你听,这就是儿童创作的“小雨点交响曲”和“小雨点圆舞曲”。


【片断二】 读出韵致   师:这真是一场奇妙又令人向往的雨啊!然而,它还有更神奇的地方,雨中的山林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谁来读读看!

  师:好,就由你用朗读带我们去看山林的颜色。

  (生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不借助课件,而是借助“读”去感受语言的精彩,去感知作者用语言描绘的大自然的景色。运用语言的手段去感知语言的本色,感悟语言的魅力,这需要老师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

  师:雨中山林里的哪一种颜色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绿色。

  师:绿得怎么样?

  生:绿得耀眼。

  生:绿得透明。

  生:绿得清新、水淋淋的、鲜亮!

  师:读着课文的描述的这水淋淋的、耀眼的、透明的、清新的绿色,你有了一种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仿佛置身于这绿色的世界!

  生:给我一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感觉。

  生:有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绿,是大自然的原色,是生命的本色。认知激活了语言,语言表达了认知,学生读出了不同的感受。千绿万绿,怎一个“绿”字了得!

  师:来,就带着这美好的感觉,让我们好好来感受一下这雨中的──绿!喜欢这绿的同学一起来读。

  生读: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生:我想一个人读。

  (全班同学鼓掌。)

  师:太美了,你读出来的这种绿是流动的、跳跃的。看来你也爱上这山雨了。

  生:谢谢老师。

  师: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绿,美得令人陶醉。你们舍得离开这绿色的山林吗?

  生:不舍得。

  师:为什么?

  生朗读: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学生不仅读出了静态的绿,还读出了流动的、跳跃的绿。这是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绿。

  师:我也特别喜欢这段话,读着读着我就会觉得自己置身于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里,绿、绿叶,怎么岩石也成了绿色的了……(稍停)来,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音乐起)

  生: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绿色的小雨珠,我和许许多多绿色的小雨珠在一起开心地飞舞。

  生:雨点滴落在我的脸上,我的身上,我兴奋地张开双臂,享受着美妙的山雨,拥抱着绿色的大自然!

  生:在绿色的山林里,我情不自禁地大声呼唤:我爱你──,绿色的山林也对我说:我爱你──

  师: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呀,这分明是情感在流动,是心灵在流动。你们还想陶醉在这满眼是绿的山林中吗?

  生:想!

  师:为什么?

  生再读:(深情地)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师: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觉,让我们一起通过文字感受其中的美妙韵味和涓涓情致。

  (师生配乐美读。)

  从自然之绿──眼中之绿──胸中之绿,学生把情感投射到“绿色”,仿佛自己也变成了绿色的小雨珠。这种美学上的“移情”,使学生兴奋、忘我,情不自禁地大声呼唤:我爱你──,绿色的山林也对我说:我爱你──,这种情境如辛弃疾在一首词中所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我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教学上多么美妙的情境啊!


【片断三】 读出特色   师引读:不知什么时候,雨,──(生)悄悄地停了。风,──(生)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生)变得非常幽静。远处,──(生)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生)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继续往下滴着,滴落在路畔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叮──咚──叮──咚……

  学生通过引读,跟随文本,让澎湃的心潮归于平静,使课堂跌宕起伏。然而静中又有动,动又衬托了静。

  师:雨停了,可是我们的思绪却像山雨“叮──咚──叮──咚……”滴落在水塘里,荡起一圈圈涟漪,我们会不由地想起古今许许多多文人墨客笔下的雨。比如唐朝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大诗人杜甫笔下的雨,是什么样的雨?

  生:是喜雨,及时雨。

  生:是一场滋润了万物的绵绵春雨,她默默无声,一点也不张扬。

  师:说得真好。下面发言的同学也可以这样归纳一下:你觉得在作者的笔下,是一场什么样的雨。

  生: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可是一场狂风暴雨!

  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一场有些忧伤的雨。

  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这是白居易《微雨夜行》的雨,是毛毛雨,太阳雨。

  生:朱自清笔下的雨是这样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是如烟如雾的江南的春雨。

  师:所有这些雨,真是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情韵,有时缠绵,有时活泼,有时豪爽,有时飘逸。可是,今天我们所了解的作家赵丽宏笔下的大山里的雨却格外的特别,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

  生(纷纷):清新的雨!神奇的雨!迷人的雨!有韵律的雨!……

  适度拓展,新旧联系,寄寓情怀,引发情思,更加开阔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师:说得太好了!是谁把我们带进了这么美的意境当中?

  生:是作者。

  生:是山雨。

  生:是我们自己。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作者、是我们大家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情,把我们带入了一种美好的意境当中。

  师:让我们深情呼唤,把这份浓浓的对山雨的喜爱之情用我们的声音更用我们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生:(齐,深情地齐读课题)山雨!山雨──

  老师问:“是谁把我们带进这美的意境中?”学生答:是作者,表明学生和作者的沟通;是山雨,表明学生和自然的交融;是我们自己,则表明学生在通过和作者、和山雨的对话后,内心世界的空灵和平衡。情由景起,语由情生,各种思绪,诸般感受,均在一个“情“字之中。课上完了,但言未尽,情未了,“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耳”。


【总评】

  这是一堂精致、优雅、散发着浓浓语文味的诵读课。严杏老师善于用语言去激活儿童的语言,以情感去激发儿童情感,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巧于点拨,妙于引导。整个教学过程,静动相宜,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开合有度,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波澜起伏的美感。

  尽展语言魅力,尽显诵读功能,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特色。严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读,读出面,读出诗意,读出诗情,品出诗味,感悟诗韵。通过读,学生入耳、入心、入情、入境,达成了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情感的共振共鸣。在本课的高潮之时,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文本语言所描绘的山雨景色发生了“心理同构”现象,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这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奇妙的教学景象。

  本课教学表明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严老师在课堂上重敲快拨,轻拢慢捻,穿针引线,前呼后应,都恰到好处。特别要指出的是,严老师的教学语言十分精彩,也极精练,文化含量和智慧含量都很高。可以说,教师语言就是教科书的一部分,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正如文题“书声琅琅,润物无声”,严杏老师正是在琅琅书声中,用富于魅力的语言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灵,产生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山雨,赵丽宏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书声琅琅,润物无声──《山雨》一课的诵读教学片断评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山雨》教学建议
    感悟体验 情感共鸣──《山雨》教学…
    《山雨》教学重点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反思
    《山雨》词语解释
    《山雨》读后感
    关于“雨”的诗文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学习目标
    《山雨》词句解析
    《山雨》课文简说
    《山雨》教材插图
    《山雨》篇章学习
    《山雨》近义词反义词
    关于“雨”的知识
    《山雨》参考图片
    《山雨》相关知识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法建议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读后感
    《山雨》教学杂谈
    《山雨》教学案例
    《山雨》教学反思
    《山雨》教学案例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课堂实录
    《山雨》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山雨》教学后…
    用情营造诗意的课堂──《山雨》教学…
    《山雨》电子课本
    《山雨》阅读提示
    《山雨》难句解析
    《山雨》案例与反思
    《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
    《山雨》难段讲析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8
    《山雨》教学设计6
    山雨原文
    山雨教学过程
    《山雨》教案
    《山雨》说课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2
    《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2
    《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
    《山雨》教学设计7
    感悟体验 情感共鸣──《山雨》教学…
    山雨教材解读
    《山雨》说课设计二
    《山雨》教学设计3
    《山雨》教学设计4
    《山雨》教学设计5
    《山雨》教学设计
    一堂美不胜收的语文课 ——《山雨》课…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