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汉字




八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懵懂(měng)       阿房(fáng)       万籁俱寂(lài)
B.矫健(jiǎo)       券门(xuàn)       人影憧憧(chōng)
C.踉跄 (liàng)     瞥见(piě)        蹑手蹑脚(niè) 
D.蹒跚(pán)        女红(hóng)       心急火燎(li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调虎离山   同甘共苦   苛绢杂税   骨碌
B.寒气逼人   情不由己   辗转返侧   残渣
C.围追堵截   酣然入梦   悬崖峭璧   急骤
D.万籁俱寂   疲惫不堪   千锤百炼   咀嚼
3.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4分)
①节日期间,道路交通繁忙,驾驶员在行车中       (A必须   B必需)放慢车速。
②上周,体育老师已经把学生要求开放足球场的意见      (A反应  B 反映)给了校长。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直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5.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C.南通的蓝印花布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
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6. 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4)落红不是无情物,               。
(5)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6)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体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
7.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3分)
例句: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   
如果你是峰峦/                                
如果你是春天/                                
如果你是种子/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8-9题)(6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诗人特别想要去戍守“轮台”,说明他对“轮台”这一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B.诗中的“风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C.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哀”,是因为诗人“尚思为国戍轮台”。
D.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志,于激越豪迈之中透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9.选出对上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   (3分)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
B.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C.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0—14题。(14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病笃(     )  (2)索舆(    )
 (3)了不悲(    ) (4)人琴俱亡(     )     
11.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12.文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并做简单说明。(2分)
                                                                                             
                                                                                            
13.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2分)
                                                                                            
14.有人认为文中“弦已不调”不能表示琴已“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2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15-17题(10分)
甜甜的泥土
黄飞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景。老头在疑惑中吸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吃呀!”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表云。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他楞怔着,不知如何办才好。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囊囊的。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理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捧。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15.全文以“一包奶糖”为线索,其思路可用四个词语来概括(4分)
                ——            ——          ——         
16.文章的题目“甜甜的泥土”有什么丰富的含义?(3分)
17.读了这篇小小说,你想对小亮说些什么?(3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汉字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