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苏教版老山界教案





教学后记:



【参考答案】

1.①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②略

2.①略。 ②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

3.①略。②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段落一

1.“一步一步”包含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很艰难的意思;“奇观”指“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2.山脚 山腰;曲折 陡峭。

3.表达作者豪迈、喜悦的心情。

4.表明红军战士身临绝境仍很乐观。

5.第一次写火把是为了说明它的“之”字形形状,火把跟星光相接,暗示路陡山高。第二次写火把,展示了“奇观”的细节,描写细致、生动。

6.如“横着心躺下去”,这里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不怕困难的态度,衬托了红军战士不怕苦的精神。

重点段落二

1.露宿见闻

2.A星星、山峰、四周的山、(身边的战友);高峻奇伟(行军生活艰苦);由上及下,由远及近;比喻。

B不矛盾,以声写静,更显其静;反衬;排比、比喻、拟人。

C不能调换。四句分两组:一组以动物作比,一组以水流作比。两组在比声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现了听觉上或小或大的两种“不可捉摸”的感觉。如果调换,就不能表现听觉上的矛盾感觉了。 D示例:像落花飘零在水面 像狂风掠过松林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妙处。
  2、了解并学习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进行记叙的特点。
  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在毛主席的《七律 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脉,这其中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这座山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老红军当年翻阅这座山时的经历。
  2、关于作者。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
  3、关于背景。
  1934年10月初,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北上抗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粉碎了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抗日根据地——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又叫越城岭。
  二、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文章,解决下列问题:
  A、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B、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记叙文有哪些要素?
  
  2、研读文本,自主提取信息,明确文章写作顺序:
  A、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
  
  时 间 地 点 人物 活 动 文章主旨
  第一天下午 山沟 红军 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 表现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苏教版老山界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