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平
什么是教学艺术?至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曲阜师大李如密教授认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本文采用其说,从美的角度来探讨小语课堂教学艺术。
当时听完楼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就是:啊,真是一种享受!
课伊始,当学生初读课文后,老师让他们说说感受,学生只感到海上的风越来越大,可老师却用很深情的语言投入地说:“老师认为,海上的风他是一个人,一个有很多本领的人。”学生很奇怪,一个个小脸露出疑惑,小嘴里发出“噫,噫”的声音,这就引起了学习的欲望。没有怎样的强制,没有要求,只用了寥寥几句诗意的语言,就达到了激情的目的。
接着老师就出示了课文中的一句:“海上的风是演奏家,他一来,就奏出万首乐曲。”并用磁性的声音投入地读了一遍,我发现几个学生的小脑袋马上跟着晃了起来,学生已经进入了一种诗的意境,他们与课堂已融合在一起。给听课的老师一种交融的感觉,很好!老师又让学生说说这位演奏家会奏怎样的乐曲,听听他的现场演奏。音乐声响起,老师声情并茂地配音。整个过程始终在诗境中。
接下去的教学中,“海上的风是花神,她一来,就绽开万朵浪花;海上的风是大力士,他一来,就送走万片渔帆。”花神是怎样的?大力士又是怎样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的心进入了一个纯真的境界,那里只有美好,只有善良,这是心灵的净土,也是教育的至境。
老师给学生看了一些海风吹过海面的图片,“说说海风还像什么?把句子说美了。”学生沉浸在诗境中,说出来的句子出乎大部分老师的预料,“海上的风是小姑娘,在金色的沙滩上游玩。海上的风是个淘气的小姑娘,当浪娃娃快睡着时,她会把他叫醒陪她一起玩。……”他们还写了四季的风,老师用诗意的语言给学生美的心境:“如果你与一颗敏感的心,你就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就能闻到太阳的味道,就能知道星星很黑夜在说什么悄悄话,当作家并不难,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以下是学生写的其中几句:秋天的风是妈妈的手,轻轻抚摸过果实的脸;春天的风是一床温暖的被子……;夏天的风是一盆清凉的水……;在这时,学生的语言就是诗,他们的思维就是诗人的思维,他们也完全在诗的国度里自由漫步。
你看了后什么感觉,佩服学生还是佩服老师?
学生由入学开始,每颗心都是差不多的,有了老师诗意的引导,学生心中的诗芽也就萌发出来了。老师会用诗意的语言进行教学吗?楼老师在这堂课中有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这些树木多安静,别把他们吵醒了!一句话,让本来说话的学生小心翼翼地停了下来,带他们进入了课堂,锻炼了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情商和智商都是很重要的,而且对一个成人事业的成功,情商占了更大的比重,而我们现代教育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大部还是严肃的授业者,有的还是语气严厉的训导者,很少有老师用一颗童心去贴近学生的心灵,用出自真心的无私的爱与学生交流。所以我们的教师中很少有春风化雨般的语言,或许这与语文教师很多都是班主任有很大关系吧!在中国的教育现状下,班主任总是学生的领导者、管理者,高高在上,于是语文课上也改变不了严肃的感觉,更别说是诗意的语言了。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的言语、学生的情感也像一潭死水,毫无诗意的涟漪。对美的、善的缺少一颗善感的心,他们冷漠,他们过早地进入了成人的心态。孩子在童年时代缺少那一份纯真的话,等长大后情商就更让人担心了。
在教学风格中,有的擅长于“情”,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有的擅长于“理”,通过符合逻辑性的教学程序的安排和有很强逻辑性的讲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会学习。据心理学研究,上述两种风格都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理性还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所以培养乐学、爱学的兴趣更为重要。老师诗意的、春风化雨的语言是学生学习兴趣的“肯德基”,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被吸引了,心甘情愿地跟随,他们会用他们未遭污染的心灵去主动积极地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也是学校教育智育外的更大收获。
美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用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去感受。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我们的语文教育才可以说是根基扎实了,我们的育人工程才算迈出了最初的一步。希望我们的课堂中能少一些严厉呵斥,多一些诗意的提醒;少一些呆板的词句训练,多一些诗意的感受。
《大海的歌》由两篇清新、活泼,充满情趣的小韵文组成。《大海睡了》采用叙事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静”之美。它采用拟人的手法,使画面有声有色。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淋漓的真情,把大海静谧之美与人类新生之美巧妙地熔在了一起,读来亲切自然,又饱含深情。这首小诗写得好,好就好在诗人能静下心来感受大海,和大海对话。诗人不仅看到了美景,更体验到了风景中的人情。在生活中,也许我们也有过同样的体验,唯有把自己融入自然,把真情融入自然。用心去体会才能感知,才能与这样的景物对话,听到他们对自己的诉说……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海上的风》一诗,采用复沓式的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动”之美。作者连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大海的祥和、温柔,粗犷、豪放。大海时而是纤纤的花仙子,时而是多情的琴师,时而是勤劳的汉子,时而又是粗放的狂飙,这就是变化万千的大海。两篇韵文,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想象丰富,情趣十足。读后使人身临其境,遐想无限。 如果说《大海睡了》是一幅故事化了的画面,那么《海上的风》则是一幅又一幅跳跃的画面;如果说《大海睡了》表现了大海静谧的细腻之美,那么《海上的风》则表现了大海壮阔、雄浑之美;如果说《大海睡了》突出展示了大海的静态美,那么《海上的风》则突出展示了大海的动态美。因此,朗读时要注意突出大海雄浑的气势。另外,还可以把两首诗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各自的特点。 学习这两两篇优美的诗歌,内容没有什么难度,然而要想领略诗歌表现的优美意境,感悟大海的美丽与神奇,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则需要学生自己细细品味。诗歌的优美意境有时是语言所不好表达的。因此,尽量避免拆开始的讲解,而是把大段时间交给学生用心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增加品味的实践机会;通过对大海的更多了解,以丰富学生的形象积累,为想象和情感的升华奠定基础。所以,教学前,师生可以广泛地搜集表现大海美丽风景的图片或音像材料,为师生交流作好准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会认“鼾、狮”两个字,会写“闹、浪、觉、潮、绽、渔、吼、掀、滔”。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 3、注意积累好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诵、背展开想象,感受大海的动、静之美。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读中想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海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们心中对大海的印象吗? 那些同学收集到了大海图片,展示给那些没有看见过海的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关于海的诗歌《大海的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强调读:鼾声、潮声、绽开、掀起 3、结合生活理解“鼾声”、绽开、掀起 4、检查读文情况: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