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予树》教学设计
|
《给予树》教学设计 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 吴 琳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它承载着识字学词、训练语言、积累语感、习得读法、陶冶情操等教育任务,因此,本设计力图追求阅读课的教学意义,注重识字、写字教学,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在对内容的理解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语言的训练中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 收集、了解西方过圣诞节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 ____树。 学生齐读。 同学们见过各种各样的树,见过这种树吗?补充板书“给予”。 指导学生读准“给予”一词。 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吗?想象一下,“给予树”什么样?会有什么用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边读边想,画出不懂的地方。 3、学习生字新词: ⑴ 投影打出本课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⑵ 在认读“圣诞节”一词时,让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 ⑶ 在认读“沉默不语”时,让学生找出书上含有这个词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⑷ 在认读“援助”一词时,投影打出有关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教师直接做出解释:“援助中心”就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⑸ 在学习“如愿以偿”、“仁爱”、“体贴”等词语时,教师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指导学生读好。 设计意图:不识字不能读通课文,而“读通”课文是阅读学习的根本,本固才能枝繁叶茂。因此,从新课导入时就开始学认生字新词,且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在不同阶段将一些词语随文而学,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有机、多变地让学生读相关的课文,把课文读通、读熟,在整体感知中培养语感。 二、再读课文,粗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 ⑴ 读通课文,把不易读准的地方多读两遍。 ⑵ 想一想,课文中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 )到来之前,( )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 ),送给了一个( )的女孩。金吉娅是个( )的孩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通全文的过程中,解题审题、学习字词、了解层次、粗知大意、整体感知,为深读课文打好基础,应是第一教时──初读课文阶段所追求的教学目标。而“粗知大意”,也未必只有“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这一种方式,本教案采取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理解填一填,说一说,既训练了思维,又训练了组织语言的能力。 三、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1、在田字格中书写12个生字。 2、练习组词: 予( ) 买( ) 即( ) 矛( ) 卖( ) 既( ) 3、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两个泡泡。 4、家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写字是识字的一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在课上动笔写一写,不但是巩固识字的手段,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组词练习的设计,目的在于及时抓住本课中出现的形近字让学生加以比较,体现了温故知新、重视训练、夯实基础的思想。默读思考的作业设计,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通读全文 师: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他们的世界里缺少亲人的关爱,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架起了这爱的桥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这篇课文,一起来重温这感人的爱的故事。 指名5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前,设计“激情导入、通读全文”的环节,既是与前面的学习进行有机衔接,又能起到创设情境、激起情感的作用,为进一步展开理解课文做好了知识和情感的双重铺垫。 二、披文入境,体会情感 1、教师引读: 在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 (课件打出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指名学生读。 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呢?她“内心的难过”还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引导学生阅读后文金吉娅的自述。) 2、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想?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家里并不宽裕”来体会。体会“分享”与“分”的不同。板书“分享”。) 3、引导想像: 师:让我们跟随着金吉娅一起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那张牵动人心的小卡片…… (音乐声起,课件打出根据课文内容写成的小卡片,指名学生读一读。) 看了这张卡片,金吉娅会想到什么呢?请你默读课文,读后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说一说。 重点体会以下两层意思: ⑴ 小女孩太可怜了。 ⑵ 只有20美元,买了洋娃娃哥哥姐姐的圣诞礼物怎么办? 学生发言中教师指导朗读。 4、观察书上的插图: 当金吉娅把洋娃娃和那张卡片送到援助中心的礼品区,她又会和工作人员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演一演? (教师扮演工作人员,相机向“金吉娅”提出一些问题。如:这么漂亮的洋娃娃,花掉了多少钱?你家一定很有钱吧?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帮助学生理解金吉娅善良、纯洁的爱心。) 5、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指名学生读。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 板书: 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你怎样理解“如愿以偿”?想象一下,那个得到圣诞礼物的小女孩会怎样想?你能替她说两句感激的话吗? 如果你们就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当得知这一切,你们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互动,进行口语交际。 师:在这个圣诞节,你认为除了棒棒糖,大家还“分享”了什么?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多次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这其间,既有想象力的培养,又有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既有分析能力、朗读能力的提高,又有高尚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水乳交融。 三、深入解读,适度拓展 1、师:课文读到这里,谈一谈你怎样理解“给予树”的含义?它到底“给予”别人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 爱心 2、从下列口语练习中选择一条,练习复述: ⑴ 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明天你打算怎样对你的同学说起这件发生在你家里的事? ⑵ 如果你是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回到家里,在与家人聊起这件事时,你又会怎么说呢? ⑶ 如果你就是金吉娅的妈妈,第二天早上一出门,就遇到热心的邻居,“听说昨天你的女儿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能说给我听听吗?”你该怎么说? ⑷ 如果你就是那个得到礼物的小女孩,你又会怎样对别人提起这件事呢? 3、师小结: 一棵给予树,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有形的礼物,更是无形的爱心和美好的品德(勾画板书,画出心形图案。),让我们记住这个感人的故事,记住小金吉娅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结尾处设计的教学环节,意在通过进一步挖掘“给予树”的内涵,带给学生思想的启迪,激起学生向善的情感和爱心。另外,课文中有很多凝练、优美的语言,应让学生吸收、内化,因而设计了口语练习,意在挖掘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人人参与,从不同角度练习表达、积累语言,体现语文学习的本体目的。同时,这一设计也力图起到进一步理解深化主题的作用。因为文章写的是金吉娅的爱心,而这爱心却与金吉娅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不无关系。细细品味,母子之爱,手足之爱溢于字里行间,更衬托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的可贵。因而站在家人的角度讲述金吉娅的故事,为金吉娅的行为感到骄傲,也在情理之中。 【板书设计】 31、给予树 分享 爱心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设计,简洁明快,既突出了理解的重难点,又体现了本课情感的目标。心形简笔画,暗示了课文的主题,意在以鲜明的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特别建议】 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本设计突出体现了在情境创设中激起情感,在情感的不断升华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练习表达。因而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课件,除本课需掌握的生字新词以及相关的重点语句要做成演示文稿之外,愿望卡的制作和圣诞音乐的插入都应提前做好准备。教学中做到使用适时、适度、自然、流畅,与语言学习整合起来,成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本教案多处设计运用语言练习表达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地给予恰当地评价,既激励学生勇于表达,又要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给予树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给予树》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给予树》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给予树》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