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知识,并在实践中理解“引力”一词。 【教学重点】 通过桃子落地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让他们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地心引力”一词。 教具、课件 磁铁、金属片、地球仪、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地心引力”的科学常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将自己的手贴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出手的轮廓。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小手也画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的小手问:“这些小手都能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双特殊的手──(师板书:地球爷爷的手) “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它能做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交流收获。(教师鼓励学生说认识的字、词、句,也可以谈自己的新发现。) 4、教师检查字词情况:利用小组比赛形式。 三、读中生思、读中感悟 1、同学们刚才谈了自己的收获。老师相信,只要再认真读,你就会有不同的发现。老师看看谁又有了新收获?(鼓励学生再次朗读) 2、讨论交流,领会文本。 ⑴ 地球爷爷的手看得见吗? ⑵ 地球爷爷的手指的是什么? ⑶ 借助实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心引力”。 3、实践活动: ⑴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领取磁铁、金属片。 ⑵ 小组实验:请你拿着金属片慢慢靠近磁铁,你会发现什么?(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引力”) 4、在课文里,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地球爷爷就是靠“地心引力”来给小兔和小猴摘桃子的。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铁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现在你们能明白为什么纸飞机不管多轻,最后总是会掉下来了吗?(板书:地心引力) 5、演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动画。 四、拓展与巩固 1、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有“手”──也就是“地心引力”?(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2、展示:我们的地球爷爷,它用那双有着很大很大力气的“手”──“地心引力”,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看──(在地球仪上粘贴高楼、人等立体模型。)大家想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自由想像说。) 五、作业设计 1、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找找有关地球知识的书刊读一读,并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交换着读,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交流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咱们帮助小兔、小猴的忙,咱们从中知道了地球爷爷是有手的,它的手就是“地心引力” 1、汇报、交流。 2、小组擂台赛:谁还知道有关地球爷爷的知识。(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了解或感觉到的地心引力。) 二、趣味朗读,深入领会 1、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角色,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角色的语气。 如:小猴子──欢快、有礼貌、奇怪; 小兔──有礼貌、惊奇; 猴爸爸──慈祥、和蔼; 地球爷爷──稳重、有力。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写字指导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数数它们的笔画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评价。 3、学生描红,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四、拓展实践 试验: 跳一跳,看自己能跳多高。课件播放宇航员在月球上“跳”的画面,讨论:在月球上为什么宇航员能跳这么高呢?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