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唱这首歌、正确认读16个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劳动的快乐,体会与同伴分享劳动幸福的小姑娘的心情。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吗?有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一唱。(播放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2.师小结:看到大家刚才唱的这么兴致盎然,老师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代。知道吗,这是一首伴随着老师这一代人一起长大的歌曲,可以说是老师的“同龄人”。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这首歌曲的歌词。
3.板书课题。
提问: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自由回答。
4.那就带着你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5.交流总结。
6.指名读课文。 |
以歌曲引入本课,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歌曲上去。
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扫清学生阅读中障碍。 |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板书带有认读生字的词语。同时学生学习认读课文后边生字,可以采取小组长考的办法。
2.指名认读黑板上的词语。找学生领读。
3.小组竞赛开火车轮读黑板上的词语。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
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本课词语。 |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文,思考:你觉得她是怎样的小姑娘?你是从哪知道的?在文中画一画,再和小伙伴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师重点指导:
(1)小姑娘的勤劳: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抓“大竹筐”、“清早”、“走遍”、“多”、“大”这些词语进行体会。
(2)小姑娘采的蘑菇多:从“多的象那星星数不清”看出蘑菇多。
(3)小姑娘采的蘑菇很大:大得像那小伞装满筐。
(4)小姑娘的善良:引导学生理解“幸福”、“分享”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4.指导朗读。 |
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通力合作。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
四、小小辩论会。
1.师引导:你觉得劳动是一件幸福的事吗?老师认为,劳动不是一件幸福的事。你看,小姑娘小小年纪就背着大竹筐,大清早起来,走遍树林和大山,才能采到最大最多的蘑菇,太累了。所以劳动可真辛苦,不幸福。你们说呢?
2.师生辩论。 |
真正体会到小姑娘那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并让学生愿意把这种精神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
五、知识拓展。
1.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小姑娘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了这么多的收获,你一定有什么话想跟她说,有什么新鲜事情想问她?今天,我把小姑娘请到了我们课堂来了,大家快一起说说吧!
2.小结。
配乐唱《采蘑菇的小姑娘》 |
拓展知识,发散学生思维,提升语文素养与能力。 |
第二课时 |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一、复习导入。
1.谁还记得歌曲?给大家唱唱?
2.指名背诵
3.全班背诵 |
在歌声中引入课文,降低背诵的难度。 |
二、复习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
第一时间复习生字。及时巩固识字效果 |
三、指导书写
1.归类讲“姑娘”,注意示范女字旁的写法。
2.“背、肯、脚”都带“月”字,注意不同位置的写法不同。“脚”中的月字要写得窄些。此处,可以讲将带“月”字的字的特点。
3.“冈、刀”注意对比横折钩的写法,这里要示范。
4.“分”注意,撇捺要收笔写出神韵,不要平均用力,如果学生掌握得不好,还要继续示范写法。
5.重点示范和提问注意书写要点相结合。
6.边指导边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注意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
结合学生中容易出现的书写问题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会唱这首歌。
2.正确认读16个要求的生字,会写8个生字“姑、娘、背、脚、冈、肯、刀、分”。
3.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体会劳动的快乐。
4.体会与同伴分享劳动的幸福的采蘑菇的小姑娘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16个要求的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体会劳动的快乐。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的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想不想听听啊?(播放歌曲)好听吗?(好听)想不想学会唱这首歌啊?(想)那我们就先来学会歌词吧,这样才能唱好这首歌啊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地方、读不好的地方做记号。
2.同桌互读,互相检查。
3.指名读。
4.出示生字,在文中找出来,大声读读。
5.小组内说说识字方法。
6.全班交流。
7.同桌互查。
8.老师抽查。
9.词语交流,任选一个字组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