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B >> 北京 >> 正文

 

北京新春旧俗

北京新春旧俗           (清代北京竹枝词)一书,描述了从清初康熙年至清末宣统年间北京的风土人情,其中不少诗词真实地、形象地反映了北京春节前后的情景和习俗,像祭财神庙、逛厂甸、白云观“会神仙”以及大糖葫芦等等,可见这些习俗由来久矣!

  
五显财神庙   北京春节旧俗,正月初二“祭财神”,这一天的生活情趣全是围着钱眼儿来转,那一年只开放一天的五显财神庙,更是热闹非常。

  财神庙地处广安门外,一清早庙门外就挤满了人,其中贫富皆有,都焚香朝拜,默祈赐财。贫者希望得到钱财,改变自己生活的困境;而富者则希望财源茂盛,钱要越聚越多。庙会上还有许多临时赶来做生意的摊子,以卖“纸元宝”和”绒花”的居多。人们拜完财神回家时,都要买上几串“纸元宝”,认为这是从财神那儿借到的钱财,因为借的是元宝,所以不惜重价,卖者都是一口价,买者也不还钱,还有些手艺人用金纸做成驮着“聚宝盆”的长马驹,价格更高,买的人迷信“金马驮聚四方财”,也就不怕花钱了。“绒花”是北京妇女过节时爱戴的小头饰,财神庙上卖的绒花只有“福”、“喜”字和“聚宝盒”,买绒花也是不能讨价还价。这一天来庙上香的人都要买上几朵绒花,戴在头上兴高采烈地回家去,这就叫“带福还家”。   
逛厂甸   厂甸,是旧日春节期间城内最热闹的地方了,地处外城的琉璃厂,每年正月初五开市,会期10天,此习俗一直延续到本世纪的60年代。厂甸不同于其他庙会,除了有各种风味小吃和应节的玩物之外,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文化特色,上自文玩字画、旧书碑帖,下至手工艺品、民间玩具,应有尽有。琉璃厂原就是字、古董、旧书的集中地,出售仿旧的复制文物,能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您若不十分内行,可能把假的仿制品买回家去,还真容易上当。当年北京城内经营古董、玉石、珠宝、旧书的商人,在厂甸期间都赶来摆摊,东琉璃厂内的“火神庙”就是这一行人的集市。此庙现已改为文化馆了。

  琉璃厂口外,往北路边搭有许多暖棚,这都是卖字画的棚子,棚上万四周装有玻璃窗扇,可使棚内采光充足。棚内摆着茶桌,桌边放有方凳,罩着蓝布凳套,四周挂满了名人字画,供人们欣赏选购。当然,这些字画也有假冒的。一般人只是进棚来看个热闹,来此购画的也不乏其人,过去北京人家中都喜欢挂上几轴字画,以示文雅。那时一般字画售价不贵,即使受薪阶层人士也能买上一两轴;当然,真正名家字画或古,价值仍很昂贵,买者也绝非一般人家了。

  大、小沙土园一带是古旧书市,这地方较别处人要少些,多是一些读书人。摊上各种书籍、各类版本都有,常常可以在此发现很有价值的图书。书摊主人待人极为客气,看您有意买书,他会主动趋前攀谈,就书的版本、装帧等方面都能讲出独到的见解,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业都是很通晓的。   
噗噗噔(儿)与大糖葫芦   “噗噗噔(儿)”、“琉璃喇叭”和“大糖葫芦”,是旧日北京过年特有的三样应节之物,它们只有在春节时才出现在厂甸、白云观等庙会的摊子上。

  ‘噗噗噔(儿)”,“琉璃喇叭”(北京人俗称牛儿喇叭)都是孩子们玩的吹器,民间用土法琉璃(玻璃)吹制而成的。噗噗噔(儿):形如倒栽的葫芦,葫芦口很长,约为葫芦自身的一倍,底部极薄,有棕、绿两色,分大、中、小三种,玩时嘴对着葫芦口,往来呼吸吹气,口中之气就鼓荡葫芦底,发出“噗噔(儿)、噗噔(儿)”的响声,“噗噗噔(儿)”也就因此而得名。

  琉璃喇叭:形如长管,约有丈余,管前是一小喇叭口,管后是嘴吹之处,先要用挫刀将琉璃管挫一缺口,再把断面打磨光,以免扎嘴,玩的时候嘴对准缺口用力吹,气口要悠长婉转,喇叭就发出“哩咯(儿),哩咯(儿)……”的尖锐响声。孩子们都很喜欢玩“琉璃喇叭”,常常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比赛,看谁吹得响亮,吹得气力最长。这悦耳的“叫春”声,划破了寒冬寂静的天空,给人们带来了几分春意。

  大糖葫芦:是用北京附近山区出产的大“红果”(山里红)串成的,大的有一丈多长,小的也有五尺左右,顶部插有红绿纸旗,红果上粘满了白白的麦芽糖,红白相间,十分喜人;另有一种粘糖稀的,表面有一层半透明的糖衣,有点像冰糖葫芦,但不如其脆,吃起来有点粘牙。这一串串红红的糖葫芦,给节日的市场增添了不少的喜庆气氛,逛庙会的人都争相抢购。逛完厂甸扛着大糖葫芦回家,也成了当时一种风俗了。

  至今,只有大糖葫芦尚且可见,“噗噗噔(儿)、“琉璃喇叭”连同厂甸早已不见多年了。   
春灯   厂甸市上有许多出售春灯的摊子,旧日北京的春灯丰富多彩,灯的内容都是预祝好年景、吉祥如意之类的喜庆说话,像“年年有余”灯是最受人们欢迎的。灯用较厚的纸染上品红、品绿颜色,再剪成头、身、尾、鳍等各部份,用粗针扎上鱼鳞纹,在鱼身上写上“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等吉祥话。把纸糊成筒状,头、身、尾各部用线联在一起,里面点以小蜡烛,烛光透过针孔和鱼身连接的缝隙,洒下闪烁的光点,非常有趣,真像一尾欢跳的鲤鱼。

  “走马灯”是春灯中另一种,属“碰丝灯”,是孩子们最爱玩的。灯呈长方形,用浆秆扎成四框,两旁糊以彩色“粉莲纸”,前面用彩纸剪成图案,糊成上空下实的戏台形,在下边画上人物,头、手臂等用厚纸剪成,加以彩画,再用铁丝将其安装在人物的身上,上边有用纸彩的人形,灯内有纸伞,下燃蜡烛,烛焰嘘伞而转,带动铁丝机关,下边人物的头、手、脚就会连连摆动,上边的人形也徐徐旋转。也有的在下边糊以白纸,纸伞立柱上扎有剪影人物,借烛光映在白纸上,好像是在看“影戏”。题材很多,有“鱼龙变化”、“狸扑鼠”以及火车、轮船等等,还有“点头羊灯”、“摇头狮子灯”、“摆尾金鱼灯”,都是很受孩子们欢迎的。春灯摊毗邻的一般是民间手工艺品摊,这些摊子五彩缤纷,罗列有致,这里有“风车”、“空竹”、“风筝”、“影戏人’、“江米人”、“毛猴儿”、“鬃人”等等。这些都是民间艺人自己扎制的,出于生活所迫,促使民间有才华的手艺人在春节以艺糊口,无形中厂甸就成了一次民间艺术展览会了。   
白云观庙会   北京有道教最大丛林白云观,现在西便门外,每年逢正月初一开庙,至十九日为末庙。中间还有两个重要活动,一是初八日顺景”,二是十九日“会神仙”(也就是“燕九节”),它会期最长,也是春节时旧京又一热闹去处。当年,北京四下环以城墙,去白云观要出城,有南、北两路可走,南路出宣武门经西便门可到白云观;北路出阜成门过吊桥顺月坛墙外往南,走三里多地即到白云观。那时交通不便,所走都是乡间土路,在城外护城河头有“趟儿车”和毛驴以代步,大部分人仍是步行,一路上尘土飞扬,到了白云观人都快成“土猴”了。进庙前总要拍了身上的尘土,以示不敢亵读神灵。庙前广场是各种赶庙会的摊贩,那里还站着十多个人,男女皆有手持红、绿布样子。您一进庙他就跟在身后,轻轻给您弹身,嘴里不住地念道:“大叔、大姑,您赏几个大子儿吧,您一年都顺顺当当的。”您只好破费几文钱。他一接到钱也就转身回去再等下一个人。要是遇到了“铁公鸡”(一毛不拔的人),他会重重抽上两掸子,嘴里还要咒上两句。当然他也不是见人就去掸土,还要看来人的衣着是否华丽有钱。

  庙前做买卖的,无非也是些应节的商品,这里有风味小吃。风车、大糖葫芦、噗噗噔(儿)。还有“套圈”的地摊:在地上用绳子圈起一块方形地面,摆上各种犯人、泥狗等玩具,大泥人有一尺五六高,小泥人也有两寸左右,大泥人在后,小泥人在前,分行摆好,套图的人花上一角钱能买十个藤圈,以后物价飞涨,藤圈也就变成一角买五个或四个圈了。圈做得很小,直径约有10至12公分,体又轻,且有弹力,玩的人站在绳子外,看准自己喜爱的玩具,抛圈去套。套中的玩具,作为“彩头”归抛圈人拿走;套不中,这一角钱就真打“水漂儿”了。因为圈困太轻,不用力抛,到不了目标,往往提前落地了;用力过大,圈图碰到物体就会被弹开,很少有套中的。但玩的人套不中仍不甘心,往往花上好几角钱也未必能套中。后来有套磁碗的,碗底朝上摆成宝塔形,这就更不容易套中了。也有人套中后还要再买圈,卖圈的人会笑着对您说:“得了,大忙的日子,您再到别处逛逛。我这是小买卖,别误了您买别的。”大家只好一笑而去。
  “顺星”与“会神仙”   白云观庙会期间,每日来逛庙者甚多。尤以初八、十九两日来人更多。初八是“顺星”,人们来到顺星殿,找找自己的本命星宿,看看一年的吉凶祸福,以求诸事“顺心”。十九日是“会神仙”,也就是“燕九节”,这是庙会的最后一天,所谓“残灯末庙”,来人就更多了。照旧时的说法,这一天各路神仙都要变化成俗人降临尘世。这种愚人的把戏,也闹出不少笑话:如看到人群中有一破腿的乞丐,其脏无比,却认为这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下界了,人们拜倒叩头,口求神仙慈悲。而乞丐灵机一动,顺口答应说了一些含混不清的半截子话,大家反认为这是“仙机不可泄露”,赶忙掏钱布施。“神仙”没慈悲了凡人,凡人反而慈悲了“神仙”,真是“个个真人只要钱”。

  在刚进入白云观的地方,有一座汉白玉石桥,桥两旁有方池,上绕石栏,两地下各有一洞,一在桥下向东,一在桥下向西,都砌有石券门、石抗,洞口各吊有一木制铜钱,钱中方孔还有一铜铃,这就是民间称为“窝风”和“挡风洞”的地方,这儿还有一段离奇的传说呢:

  也不知是那个朝代,来了一位西域的番增,看到这白云观气势雄伟,香火极盛,心中非常嫉妒,就有意要破白云道场的风水。经过多年募化,他在观的正南方兴建了“黑风寺”,其意是黑风可驱散白云。观中道士知道了都很忧虑,不知如何能抵挡这股黑风。有位云游来此的得道全真,主张在观前修建“窝风桥”,再挖“挡风洞”,就可破此“黑风”。观主一听此计甚好,于是就照计修建了和洞。果然黑风被阻,白云观香火更盛,黑风寺却气数已尽,年久失修而倒塌了。黑风寺在哪儿?没人知道,也说不上来,只能姑妄言之、姑且听之了。不过,这洞口的金钱,每年都吸引众多游人。

  打“金钱眼”是为了求得一年的吉利、顺当。庙前有数辆独轮木车,车上有成串的大铜钱,想打金钱眼者在车上可以购买铜子,如能用铜钱投中方孔中的铃钟,就会听到“当啷”的铃声,这是个可喜的“吉兆”,一年都会诸事如意。这又是观中道士一条进财之道,晚上关庙后把撒在地上的铜钱收集起来,第二天仍可出售,这卖铜钱的与观中道士本是一回事。洞内还有老道“坐关”,在蒲团上跌坐不饮不食,都说他们是修行得道的活神仙,要不大冷天怎么不怕冻呢?!但人们哪里知道这洞中背风,道士只要吃饱穿暖了是不怕冷的。

  白云观中的“老人堂”,也是逛庙人爱去的地方。西路角门外,有几间低矮的房子,炕上坐着几位年老道土,人人都是白发长须,人们好奇心大,总爱问道士:“今年高寿?”一道上便随口答:“我还小呢,今年97岁了。”再问那几位?有位说105岁,另一位说110岁,又有说刚刚过了120岁的生日。瞧,一位比一位岁数大,全是长寿仙翁。离“老人堂”不远有畜圈,内有老猪、老羊,也都是长命之物。反正这些也无法查证,不过是仙家洞府,乃是长寿境地罢了。余下庙内还有磁碗确山、摸石猴,就连厨房也是人们爱去看看的地方。据说,过去“燕九”这天白云观施舍馒头,每个足有12两重,不分僧道俗家,赶上的每人两个,赶不上的则只有干瞪眼了。

  现今的白云观,经过整修,正以新的面貌对外开放。而过去的旧俗,已经成为过去。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北京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北京新春旧俗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北京》电子课本
    《北京》辅导提示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第二课时网络课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杂谈
    《北京》课文导读
    毛泽东为何决定新中国定都在北京
    历史上有几个“北京”
    故宫为何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
    北平的四季
    《北京》探究活动
    《北京》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北京》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北京》词语解释
    《北京》成语积累
    《北京》近义词反义词
    《北京》难句讲解
    《北京》难段讲解
    《北京》层次结构
    《北京》要点指路
    《北京》学习小结
    《北京》教材插图
    《北京》学习要点
    《北京》教材简说
    《北京》学习目标
    《北京》教学建议
    《北京》资料袋
    《北京》课文提示
    《北京》课文导学
    北京概况
    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简介
    为什么说故宫是最大的宫殿
    紫禁城
    紫禁城内为何无路灯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故宫金銮殿顶为何有“十兽”
    颐和园
    中华世纪坛
    北京的长城
    北京长安街
    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特产
    老北京春节如何吃
    南斜30多度北京内城为何缺一角儿
    北京的小巷为什么叫“胡同”?
    明十三陵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北京》…
    《北京》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北京》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北京》教学反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