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背景知识】
1.这是一篇在游行集会上的演说,文章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认真阅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以怎样的思路结构全文的?阐释了怎样的内容?
2.演讲应充满着鼓动性和号召力,这篇演讲中作者以怎样的情感来打动听众的?这些情感是通过文中哪些语言来体现的?
3.本文作者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他的哪些主张对我们现在仍有启发教育意义?
【重点难点讲解】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体会作者情感,品味文章语言。
3.理解作者思想,认识现实社会。
训练突破
1.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训练1] 这是一篇游行斗争中的演讲词,作者论述了哪些内容,结构怎样安排?
[点拨1] 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6自然段),讲述斗争的意义和目的。第二部分(7—8自然段),谈斗争的态度和方式:和平文明,反对以暴易暴;团结白人进行斗争。第三部分(9—倒数第二段),指出斗争的决心和信心,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分别是:(1)不取胜决不放弃斗争;(2)不实现梦想决不放弃斗争;(3)为了国家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家,必须斗争实现梦想。第四部分(最后一段),激励号召人们为了自由而努力斗争。
[训练2] 作者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文中什么地方体现了他的和平主张?
[点拨2] 作者在讲斗争方式时,讲(1)“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2)“坚持下去,要坚决相信,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3)“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心。”(4)这次游行斗争为了实现祖国的民主与和平,本身就体现着和平的思想。
[训练3] “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什么?
[点拨3] 指国家真正实现民主、平等和自由。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训练4] “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应如何理解?
[点拨4] “赎罪”是一种基督教的用语,这表达了作者的宗教观点,也抓住了听众的心理,贯穿自己的和平主张。
[训练5] “这个梦想是扎根于美国这个梦想中心”这句话如何理解?
[点拨5] 这句话在文中十分重要,体现了作者浓烈的爱国思想及其自己的和平主张。一切以国家为重,使国家真正地实现民主、自由、平等。
[训练6]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的交响曲”,如何理解“交响曲”?
[点拨6] 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语境中的刺耳的争吵声比喻了现在不能平等的民主时的斗争声;而“交响曲”是在信念的支持下,坚决的斗争下,国家真正民主、自由平等后各民族、各肤色人民间和谐相处,非常美好,犹如一曲优美的交响曲。表现作者对自由、平等、民主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又能非常形象的引起听众的共鸣,有银强的感染力。
【课文阅读指导】
能力升级
学了本文,结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试总结演讲辞的特点。
点拨:演说辞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文学样式,属于议论文文体,它的特点可以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来进行总结。
(一)在内容上
A.针对性:结合一定的背景及特殊情况,有的放矢,无泛泛之谈。
B.启发性:通过充实的内容,晓之以理,使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说辞要阐明的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
C.感染力:演说辞里说给人听的语言明白晓畅,自然朴素,产生感染力。
(二)语言上
A.句式运用:多用整散结合的短句,具有整饰美、音乐美,加强感情的表达。
B.多用人称及称呼语,使演说充满感情,富于感召力。
C.多种修辞的灵活运用,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读写链接
1.与初中学过的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作比较阅读。
2.以“爱国”为主题写一篇讲演稿,在班上进行讲演比赛。
【拓展延伸探究】
知识拓展
1.背景
1963年春天,马丁在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城领导一场为黑人争取工作,并反对禁止黑人在“白人餐馆”就餐的斗争。警察使用了凶猛的警犬和水龙对付抗议的群众。全国人民通过电视看到了这一行为。人民愤怒了。当警察逮捕了马丁以及许多儿童,并且在拖往监狱的途中进行殴打时,这一愤怒升级了。在狱中,马丁写了《来自伯明翰监狱的信》。他指出,人们既有遵守正义的法律的义务,又有反对非正义的法律的义务。他引用了罗马天主教圣·奥古斯汀的话:“非正义的法律实非法律。”他接着说,和平抗议是必需的,因为我们通过自己惨痛的经验认识到,自由并不是别人自愿给予的……必须靠争取……”《来自伯明翰监狱的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权领袖们一致同意为了结束黑人二等公民的身份,必须在华盛顿特区举行一次抗议游行,以促使这一联邦法律的生成。他们推举马丁·路德·金牧师为抗议游行后的集会上主要负责人。1963年8月28日,二十五万人聚集在林肯纪念碑前,在八月的烈日下倾听了他们演讲。
2.作者介绍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律师、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58年他在美国西方21个主要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运动,1963年8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25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四月四日下午,他在洛林旅馆召开了一次会议以讨论如何确保即将举行的集会游行不会发生暴力行为。孟斐斯的一个区法官害怕游行会出乱子,禁止举行游行。但是,下午三时左右,安德鲁·杨赶来说法官改变了主意,游行可以如期举行。这真是一个好消息。金博士抓住安德鲁·杨,大笑着和他扭在一起,接着他进屋去换吃晚饭穿的衣服。六点钟,他走出来站在旅馆的阳台上。独自一人站在那儿,一颗致命的子弹击中了他。他一直宣扬非暴力的斗争方法,自己却成了暴力的牺牲品。
3.林肯
美国第16任总统,著名演讲家、律师,他谦虚谨慎,幽默风趣,有“卓越的演讲家”之誉。他领导了对南方奴隶制度的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维护了联邦统一,为美国在19世纪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使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被称为“伟大的解放者”。在逆境中,林肯不屈不挠,忍辱负重,促使美利坚民族向着恢复国家统一和解放黑奴的伟大目标稳步前进。在胜利之时,他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保持着谦虚质朴,宽厚仁慈的平民本色,以维护联邦大业和民族国家的长远利益为己任。最终他功成身亡,成为正义事业的伟大殉道者。
精彩搜索
1.感情充沛,逻辑严密
作者以黑人领袖的身份,在宣言签署的一百年后,黑人依照被视为二等公民,仍然受歧视和压迫,故而他满怀愤激之情,慷慨激昂地带领黑人游行示威,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抗议,全文以”为什么斗争——斗争的态度和方式——达到目的的决心和信心——提出号召”为顺序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演讲,整篇贯串着作者热爱国家,追求和平的强烈情感。
2.语言句式齐整,或散或整,善于排比、对偶等,使文章具有整体美、音乐美,加强了感情的表达。
在揭示黑人现状时,作者用了一组排比句:“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以强烈的语势、充沛的感情揭示了没有自由、民主的时间之长、黑人生活之惨,很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3.善用比喻、排比、反问、反复、对偶等修辞,使文章形象生动,增强感染力。
“空头支票”这个比喻,极其形象地论述了美国政府欺骗黑人的行径。
“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比喻句极其生动的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和平的向往。
在讲述我们斗争的决心和目的时,作者还用了一组排比句,这组排比句在表情达意的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例如: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这一组排比句,句式整齐,叙写清晰而透辟,层层深入,语势强烈,态度鲜明的表达了作者的决心。
4.作者用第一人称称呼,增加了亲切感,增强了感召力。
作者在文中用“我们”这一人称,这样就能和听众拉近距离,增加亲近感,增强感召力。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以感受排比的表达效果体会演讲思路的逻辑性。教学难点:文章的整体思路发展教学流程:导入语 1、请同学说说当你在学习烦闷时是什么支持你继续学习? 2、请同学欣赏下面的一段话 我们的前途尚存荆棘坎坷。可对我来说这不算什么。因为我已达至顶峰。我不会在乎。和任何人一样,我愿意生命长久。长寿本在情理之中。但我现在不执著于此。我只是要行上帝的意愿。他让我攀登险峰。我极目远眺。前方就是乐土。或许我不能陪你同行。但今夜我要让你们知晓,我们就是将要抵达乐土的子民。我不怕任何人。我的双目已看到上帝莅临的光芒。这段话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一次演讲中表达出的对追求理想的决心,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有人说:这位伟大的思想者是人类良知的代表,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说“爱心是我们唯一的武器。” 简介作家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主张以怨报德,以爱报恨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称金“毕生致力于和平和改革事业”。她说:“我们难以想象没有金的美国历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让美国变得更公平。” 请同学简介这篇演说辞的时代背景(六十年代民权运动)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那么,请找出含有面对这个题目,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梦想的内容、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我们现在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看看有哪些段落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和的。默读全文,给每一段标上序号,然后勾画出含有“梦想”字样的句子?齐读一遍。教师范读,再请学生自读。请根据这些句子,在结合文章背景,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15字内回答)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现在,请根据这六个排比,具体说说“梦想”的内容:让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拥有正义和自由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亲如兄弟小节:这六个句子不但极具气势、形式整齐。而且,内在逻辑严密。无论一国家、一民族、一团体还是个人,只有在政治上确立了自己地位,才能拥有讨论正义和自由的权利,只有在偌大的社会中推行正义和自由的思想,才能从思想上消除歧视思想,只有消除了歧视,才能真正出现黑人和白人和睦共处的局面现在,请大家用排比句的形式来评论这六个排比句(提示:可以从表达效果、内容、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这六个排比,如长虹贯日,瑰丽绚烂(文采);如阳光普照,正大光明;如飞瀑直下,一气呵成(表达酣畅淋漓);如铁链相接,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引申: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一个可以和马丁媲美的人物--墨子在战国时代,他就提出了兼爱非攻思想,希望天下人人平等(告诉学生,在进行概括时,应注意一些议论句和总结句,因为它们能显露作者的观点)为什么要实现梦想呢?哪些段落写到?1——5集会的原因和目的。(60字内)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注:学生可能不能回答出来,先能找出几段就是几段。尤其是第一段和第五段可能包括不进,教师加以点拨,五段是说明现在是兑现承诺的时候怎样实现梦想?段落是--6——16段(40字内)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斗争的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引申:墨子曾经说过:使天下人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爱得万民-------爱人者必见爱,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对比以前的议论文,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没有按提出观点--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非常新颖。逻辑上环环相扣,非常严密,别致。梦想放在后边起到的作用?引人思索,让人振奋。影响深刻。 要分析文章的层次,主要是抓议论和评论性的句子小节:要让文章写得层次分明,需要注意逻辑关系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不但体现在段落之间,而且在某些段落内部也同样严谨举例:课文一、二段,齐读一遍。第一段作者告诉了什么?和第二段怎样联系起来的?废奴是灯塔(然而,连词来连接,联系紧密,当然也方便听众理解)请画出第二段四句话之间关系的结构图(并列、递进、总分)总(2)(3)分(4)总为什么?小节:第一句:综述现状悲惨(2)(3):物质上贫困,精神上遭受歧视。(4)想把现状公诸于众。在总结时学生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提示: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注意本体和喻体穷困的孤岛:黑人穷困而孤立无援故国家园:美国 流亡者:没有归宿感(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例子,海外游子)十一、在马停逝世后的今天,你认为在美国,马丁的梦想实现了吗?
课堂导入: 要学习《我有一个梦想》了,语文老师带头进行“三分钟演讲”: 40年前的8月28日,即1963年8月28日,在美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天,美国25万人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集会,浩浩荡荡地从华盛顿纪念碑出发,分两路游行到林肯纪念堂。在林肯纪念堂前,一位30多岁的黑人汉子被众多黑人簇拥着,站在高高的石阶上演讲:“今天,我高兴地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将成为我国历史上为了争取自由而举行的最伟大的示威集会…….”这次演讲就是举世闻名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个黑人就是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这次组织25万人到华盛顿进行大游行,目的就是争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权利,希望黑人能和白人平等地生活在一起。民权运动迫使约翰逊总统在第二年签署了民权法案。但是马丁•路德•金在1968年4月组织“贫民进军”的途中,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权运动领袖,将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日”。 课前预习: 1.马丁•路德•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经历与贡献? 答:马丁•路德•金(1929—1968年)是美国黑人牧师,是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一生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 1968年被美国种族主义分子枪杀,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3年,他领导25万人向华盛顿进军“大游行”,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和就业。在游行集会上,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由此,他被誉为近百年来全世界八大最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被刺,一颗子弹夺去了他仅39岁的生命。为此,全美一百多个城市爆发暴乱。不过,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斗争的理念已深植美国人心底,无数群众,包括白人、黑人,扶老携幼,唱起"We Shall Overcome",和平地纪念他的逝世。 2.怎样划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思路? 答:整个演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7-16)段,陈述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第三部分(17-32)段,表达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第一部分是这次游行活动的原因,也是演讲的基础;第二部分是这次活动的策略与目标,也是演讲的发展;第三部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也是演讲的高潮与结局。 3.《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特征是什么? 答: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下梦想》的灵魂。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演讲者从“结束种族奴役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我梦想着”的灿烂前景;把梦幻、新曲、圣歌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在与听众的心理中回荡,明确的斗争原则,切身利益的呈现,美好未来的展望,都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 重点难点: 生:老师,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被刺,一颗子弹夺去了他仅39岁的生命。全美被激怒了,一百多个城市爆发暴乱。当时,为什么无数群众,包括白人、黑人,扶老携幼,唱着"We Shall Overcome",和平地纪念他的逝世? 师:因为,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斗争的理念已深植美国人心底。 生:真了不起,他既要斗争,又倡导非暴力。这个理念是怎么提出来的? 师: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就有,如“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他的演讲与一般演讲不同。 生:怎么不同法? 师:我下面说五点,你看哪一点或哪几点与一般演讲不同。第一,他有一个演讲灵魂,即以斗争胜利的信念为演讲灵魂。 生:可以说,在内容上与众不同。 师:第二,他有一个内在逻辑主线的安排,即充满激情;第三,他的演讲不空洞,有着丰富内容。 生:这两点一般人演讲也能做到。 师:第四是梦想、圣歌与新曲的综合。 生:这是一个明显的特点。 师:第五是对听众情绪的关注,贴切听众心理,切合听众利益。 生:一般演讲基本也是这样的。 结构图示:
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1-2)本次游行原因,黑人境遇依然凄惨,处于苦难最底层 (3-4)游行目的之一,兑现《解放黑奴宣言》的诺言 (5)游行目的之二,提醒政府现在正是实现诺言的时候 (6)不兑现诺言的后果,黑人不满会撼动美国的根基 实现目的的斗争策略与信念 (7-8)斗争的策略,采用非暴力手段,相信大多数白人 (9-14)斗争的目标,黑人获得自由,争得正义的权利 (15-16)斗争的信念,坚持下去,正义终会实现。
心中的理想、决心与信念 (17)提出梦想口号 (18-25)历数梦想内容 (26-27)强调梦想就是信念 (28-32)展望胜利到来的情形 典型例题: 1.由演讲词第二部分能看出马丁•路德•金的斗争策略吗? 答:能。第二部分分为三层:第一层(第7段至第8段),提出斗争原则和对白人的态度。斗争的原则是不使用暴力。这和马丁•路德•金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对白人的态度,不应该全不信任,因为普通白人的命运与黑人的自由是休戚相关的。第二层(第9段到第14段),指出斗争的目标:黑人获得自由,争得正义的权利。这一层使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的激情如飞瀑直泻,表达了黑人争民权,争平等,争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层(第15段至第16段),指出坚定的信念。斗争是长期的,不是这一次游行就能解决的,黑人的境遇也许暂时还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但只要我们怀着不变的信念和热忱,坚持下去,正义的愿望终会实现。 总而言之,马丁•路德•金的斗争策略包括五个维度:原则――不使用暴力,因为暴力易造成更大的情感伤害;态度――团结大多数白人,由此能获得更多的认同和支持;目标――黑人必须获得自由,达到的目的绝不含糊;信念――长期斗争才能成功,胜利总会实现;激情――蕴含着理性的导向,因为斗争仅仅有激情没有理智往往失败。 2.《我有一个梦想》是怎样运用排比句演讲的?运用这样的排比句演讲有什么效果? 答:第2段:“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的是一百年来黑人的悲惨境遇。采用排比句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第5段:“现在是从……现在是把……现在是为……”,作者要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使用排比句式,则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走向“阳光普照”;是把“流沙”改为“坚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第20段连用五个“一起”在分句之间排比,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念。通过排比句的使用,则使这个信念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排比语句的使用,能使作者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随堂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义愤填膺(yīng) 安之若素(平常) 致(使……丧失)命 B.诺(luò)言 公诸(之于)于众 手足(喻兄弟)之情 C.磐(pán)石 不克(能)自拔 承诺(诺言) D.无济(帮助)于事 不言而喻(明白) 履(nǚ)行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 A.义愤填膺 坚如磐石 安之若素 对现诺言 B.公诸于众 不克自拔 携手前进 不言而喻 C.坎坷曲折 巍巍峰巔 无济于事 汹涌澎湃 D.种族歧视 心急如焚 资金不足 息息相关 3.下列关于马丁•路德•金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牧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3年他领导25万人向华盛顿进军“大游行”,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和就业。 B.马丁•路德•金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刺,1968年被美国种族主义分子枪杀;为了纪念他,美国将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日”。 C.马丁•路德•金曾访问印度,终身视印度圣雄甘地为偶像,认同甘地以和平抗争的手法争取民权;1964年他获得世界诺贝尔文学奖。 D.在1963年华盛顿进军“大游行”的集会上,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他被誉为近百年来全世界八大最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 4.下列关于《我有一个梦想》的评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有一个梦想》有一个明确演讲词的中心,即“美国的梦想”,其内涵是民主平等自由。 B.《我有一个梦想》要从头到尾贯穿一条“我有一个梦想”的主线,演讲之中“梦想”内容没有随便转移。 C.以“我有一个梦想”做标题,既有美感,又与主要内容一致;“梦想”的内容在演讲词的最后由作者水到渠成地推演出来。 D.《我有一个梦想》主张稳健地开展民权运动,号召人们按部就班地行事,不要采取过激的行动来达到目的。 5.《我有一个梦想》开头从一百年前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事情写起,下列对这个材料的演讲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丁•路德•金所选的材料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B.马丁•路德•金所选的材料有助于创设演讲氛围。 C.马丁•路德•金的开场白能扣人心弦,引发听众的共鸣。, D.马丁•路德•金所选的材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6.《我有一个梦想》第3段说到“兑现诺言”,下列陈述属于诺言内容的一项是( ) A.美国历届总统关于民权的许诺 B.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 C.美国宪法与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 D.美国部分白人统治者的诺言 7.美国黑人对政府不能兑现诺言义愤填膺,下列具体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黑人不能进入各类高层机构,不能从事智力性较强的活动 B.美国黑人不能与白人享有同样的人格尊严与自由活动,不能参加投票与选举 C.美国黑人大部分都在社会底层挣扎,承受的是繁重的劳役、接连的迫害与生活的苦难 D.美国黑人生命与生活毫无保障,沦为白人的奴隶,没有一点人身自由 8.下列比喻句,属于明喻的一句是 ( ) A.这项重要法令的颁布,对于千百万灼烤于非正义残焰中的黑奴,犹如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恰似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黎明。 B.100年后,黑人依然悲惨地蹒跚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 C.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翰海的贫困孤岛上。 D.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来到国家的首都是为了兑现一张支票。 9.演讲词中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试从《我有一个梦想》中举出一个例予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心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马丁•路德•金进行民权斗争的主要经历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马丁•路德•金一贯主张非暴力主义,在《我的一个梦想》中有没有说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B诺nuò ;C诺,应允;D履lǚ) 2. A(是“兑现”而不是“对现”) 3.C(应是诺贝尔和平奖) 4.C(A“美国的梦想”是美国当初宣传的立国的根本,不是马丁•路德•金演讲的内容;B“我有一个梦想”在结尾部分才呈现出来,不贯穿全文;D只是渐进主义的观点,与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斗争不同) 5.A(林肯签署独立宣言的材料,与时代感关系不大) 6.A(B、C内容范围太小,D“白人统治者”角度不准) 7.D(沦为白人的奴隶,没有一点人身自由,是一百年前的事) 8.A(“法令的颁布”是本体,“硕大灯塔”“欢畅黎明”是喻体,“犹如”是比喻词) 9.第18段到第25段,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的排比句式,畅快、深情地表达对自由的渴望,气势磅礴,雄劲有力,抒发演讲者忧愤和热切的情感,如同江河直下,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在这六个排比句中,作者期待的是人的平等、南方与北方的平等、人格的平等、种族的平等、万物的平等这样一个无限美好的明天 10.痛诉了美国有色人种的凄惨境遇,表达了对自由和幸福的渴望,以及为正义奋斗到底的决心 11.1954年参加美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反对种族隔离制度;1957年当选为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主席;曾在南方21个城市组织集会,反对种族歧视,要求种族平等;1963年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组织25万人的集会,反对种族歧视,要求种族平等;1964年迫使约翰逊总统签署法案;1968年3月组织“贫民进军”,途中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 12.马丁•路德•金主张的非暴力主义在《我的一个梦想》中是说到的;我们应该永远得体地、纪律严明地进行斗争。我们不能容许我们富有创造性的抗议沦为暴力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升华到用灵魂力量对付肉体力量的崇高境界。 课后训练: 基础演练 1.下列论述,不属于演讲词写作要求的一项是 ( ) A.应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一条主线贯穿首尾,注意以景结情,言有尽意无穷。 B.题目应与内容一致,既要有美感,也要吸引人,或开头,或结尾应注意点题。 C.所选择的材料要有明显的针对性,要有较强的时代感,应符合听众心理。 D.开场白要抓住人心,重点语句要调动语音因素予以突出,结束语应耐人回味。 2.下列陈述,不是演讲者需要注意的一项是 ( ) A.要掌握听众的心理,注意听众的思维特点,消除障碍与干扰。 B.要有应变能力,如果环境发生意外变化,应及时调整听众的位置。 C.演讲应该字正腔圆,感情充沛,注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D.演讲者应注意服饰仪态,穿着应该庄重、整齐,适合演讲的环境。 3.与《我有一个梦想》演讲效果最有直接关系的一项是 ( ) A.马丁•路德•金被誉为近百年来世界八大最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 B.1964年,马丁•路德•金获得世界诺贝尔和平奖。 C.1964年,美国约翰逊总统被迫签署黑人民权法案。 D.美国将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日”。 4.林肯《独立宣言》已经签署了一百年,美国为什么还会产生黑人争取民权的大规模斗争?请具体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么认识对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斗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纵横 6.“回到密西西比去吧;回到亚拉巴马去吧;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吧;回到佐治亚去吧;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吧;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窟和黑人居住区去吧。”这段话中的排比单位属于 ( ) A.排比段 B.排比句 C.排比分句 D.排比词 7.“但是,我们决不相信正义的银行会破产。我们决不相信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宝库会资金不足。”对两个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义的银行”与“机会宝库”都是比喻中的暗喻,限制语是喻体,中心词是本体。 B.“资金不足”是借喻,本体是美国政府给予黑人公民权利的内容十分有限。 C.“正义的银行会破产”,是指进行正义斗争的精神会涣散,对正义的同情会消失。 D.“国家巨大的机会宝库”,是指美国政府给予黑人公民权利的范围比较大。 8.在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中,期待人格平等是怎样说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马丁•路德•金梦想中的种族主义灭绝是什么样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中的完全平等自由的新境界是什么样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实践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罗曼•罗兰悼辞(节选) 郭沫若 罗曼•罗兰先生,你是一位人生的成功者,你现在虽然休息了,可你是永远存在着的。你不仅是法兰西民族的夸耀,欧罗巴的夸耀,而且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夸耀。你的一生,在精神生产上的多方面的努力,对于人类的贡献非常的宏大,人类是会永远纪念着你的。你将和历史上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伟大的灵魂们,象太空中的星群一样,永远在我们人类的头上照耀。 罗曼•罗兰先生,在二十年前你的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初次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你曾经向我们中国作家说过这样的话:“我不认识欧洲和亚洲,我只知道世界上有两种民族——一种是上升,一种是下降。上升的民族是忍耐、热烈、恒久而勇敢地趋向光明的人们——趋向一切的光明:学问、美、人类爱、公众进步;而另一方面的下降的民族是压迫的势力,是黑暗、愚昧、懒惰、迷信和野蛮。”你说,只有上升的民族是你的朋友,你的同志,你的弟兄。你说,你的祖国是自由的人类。这些话对于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是给予了多么正确的指示,多么有力的鼓励呀! 罗曼•罗兰先生,伟大的人类爱的使徒,你请安息吧。上升的要不断地自求上升,下降的要不断地使它下降,我们要以一切为了人类解放而英勇地战斗着的民族为模范,我们要不避任何的艰险,尽力趋向一切的光明。不避任何的艰险,尽力和黑暗、愚昧、残忍、凶暴的压迫势力、法西斯、现世界的魔鬼,搏斗!我们中国是绝对不会灭亡的,人类是必然要得到解放的,法西斯魔鬼们是必然要消灭的! 罗曼•罗兰先生,你请安息吧。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们,更一定要以你为模范。要像你一样,把“背后的桥梁”完全斩断,不断地前进,决不回头;要像你一样,始终走着民主的大道,把自己的根须深深插进黑土里面去,从人民大众吸收充分的营养,再从黑土里面生长出来。我们一定要依照你的宝贵指示:“每天早上,我们都得把新的工作担当起来,把前一天开始的斗争继续下去。……对于错误,对于不公正,对于死,我们必须不断地力争,为着胜利。” 1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全文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是如何颂扬罗曼•罗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何理解“你现在虽然休息了,可你是永远存在着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不认识欧洲和亚洲,我只知道世界上有两种民族——一种是上升,一种是下降”一句体现了罗曼•罗兰先生怎样的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最后一段有一个比喻句,请找出来,并阐释其喻义:_________。 答案: 1、A(演讲词结尾不一定要“以景结情,言有尽意无穷”) 2、B(演讲者不需要调整听众的位置) 3、A(演讲产生演说家,关系最密切) 4.美国虽然解放了黑奴,但种族隔离仍然持续,黑人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尤其在南部,黑人不能入读白人学校,不能在招待白人的餐厅进食,不能与白人乘坐同一辆公共汽车或必须让座给白人。南部曾发生过一名黑人女人拒绝让座给白人而被捕的事件,激起持续的抗议行动 5.非暴力斗争,有理智,有韧性,能持续,能争取广泛的同盟军;它既能避免暴力斗争的脆弱性,也能避免渐进主义的保守性 6.C(其它三项分别是段与段、句与句、词与词的连续而“排”比) 7.D(应指美国民权意识的觉醒与政府给予黑人民主权益的条件的成熟) 8.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9.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会有所改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滔滔不绝地说什么要对联邦法令提出异议和拒绝执行——在那里,黑人儿童能够和白人儿童兄弟姐妹般地携手并进。 10.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上帝的光华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 11.热情歌颂了罗曼•罗兰的伟大功绩,表达了继承罗曼•罗兰反法西斯的民主精神与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愿望 12.从罗曼•罗兰对“两种民族”的态度方面歌颂他 13.用含蓄的语言高度赞扬了罗曼•罗兰对人类民主革命斗争的伟大贡献 14.体现了罗曼•罗兰反法西斯的民主精神 15.“要像你一样……再从黑土地里面长出来。”比喻继承罗曼•罗兰的精神,并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强烈愿望
第一节课 《我有一个梦想》赵老师(有机会跟她联系一下,是个高手。) 导语从“梦想成真”这句日常祝福语转入学生各自的梦想,由几个学生谈谈自己的梦想,由此转入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引入课题。 环节一: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读一遍。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排比句式的运用在演讲中的作用。 (省事,能不能让学生真正记在心里?目标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一环,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任务,所以让学生默记一遍,或者复述一遍,强化“定向”意识似乎更好。) 环节二:检查预习,字音词语,板板正正,不出花哨。(这个是必要的。) 环节三:(设疑) 师:看题目产生什么疑问? 生:我是谁? 生:我有怎样的梦想? 生:我的梦想怎样实现?(大傻认为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还是略去好) (让学生说出来,省事。“师逸生劳”,这是在下追求的效果。) 环节四: (整体感知抓中心。) 出示思考研读问题 1、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 2、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师:作者有什么样的梦想呢?摘录原文语句回答。(组织语言干净利落,教学素质不错。问题明确,强调时间限制。好!) (自读、定向、讨论,俨然魏书生的嫡传。) 学生找出自由、民主、平等等内容。 师:哪些段落体现作者对民主、平等、自由的渴望? 生:(18-25)齐读(读1) (要探讨的内容是学生找出的,而不是教师规定的。相信学生,他们是不会找错的。如果学生找的都和你准备的不一样,那就说明你找的并不对,或曰你对自己的学生并不了解。) 环节五:(诵读品味第2段,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师:18-25段为什么用排比句? 生:是强化感情。 师:作者感情为什么如此强烈? 生:因为黑人生活是何等的悲惨。 师:你从那一段知道这一点的? 生:第2段。一生读,(读2)抓出短语“骇人听闻”。 师:黑人处在怎样的处境?请提取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 一生再读(读3),理解黑人悲惨处境;讨论略。 教师出示字幕,比较阅读,删掉“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一部分生读(读4):“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另一部分生读(读5):“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去掉后面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主要内容不变,但语气显然不如原文更有气势。作者为什么强调一百年后的今天说明黑人遭受压榨的时间之长,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 让学生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1、语言有气势。2、感情充沛。3、(结合演讲词这种文体)会使听众受到鼓舞。教师明确。 生齐(五)读。(读6)(这一段读了5遍,正是于漪老师说过的,精彩片段,不惜重锤敲打,直到打出火花。) 教师补充:直到今天,这种种族歧视的情况依然存在。教师出示图片材料:美国辛辛那提的警察开枪打死违章驾车的黑人,不仅未受处罚,反而得到休假一周的奖励。1995年来,该地共有五名黑人被警察开枪打死。直观具体的小材料,使学生对美国种族歧视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显示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材料出示时机掌握得好,材料实在,没有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之嫌。)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就会体会出排比句式的作用。 顺水行船。 环节六:共同体会9-14段中作者的斗争到底的决心。 一男生朗读,(读7)一女生再读。(读8) (加深对排比句式表达效果的理解。) 环节七: 师:(紧承上文内容提问)作者什么时候才能满足? 生:梦想成真的时候。 师:梦想成真的时候,他会怎样? 生找到最后一段。 指定一生到台前,加入动作,有表情地朗诵最后一段。(读9) 有感情齐读最后一段(读10) (一堂课十次诵读,单读、齐读、比较诵读,形式灵活。即使教师没有范读教学效果也很好。诵读是学习演说词的好办法。) 环节八:拓展训练:出示四画面。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成山、沙尘暴。让学生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当堂训练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恶化的渴望。 几分钟后指定两生读自己的作业,师读自己写的。(赵老师普通话好,音质极佳,在本课却一直不露示,把诵读的机会留给学生。) 这是我听课时随手写的课堂作业: 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 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 (听这节课的最大收获在于。1、坚决贯彻诵读教学,将琅琅书声还给语文课堂。2、教师不越俎代庖,教学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10 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目标
一、注意体会和揣摩本文成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斐然的特点。
教学建议
一、本文激情澎湃,文质兼美,应提倡多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读与讲的过程中,领会演讲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年纪稍大的中国人应还记得,1968年春,“文革”还正如火如荼之际,毛泽东发表了一篇“五二O声明”,全国各地为此举行了由上级组织的大规模游行。很多人应还记得,事情同马丁·路德·金被刺杀有关,而这位马丁·路德·金,乃是著名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事过多年之后,我却发现,不少人居然把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同四百多年前那位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相混淆,而对他的主要主张“非暴力抵抗”,更是懵然无知!1956年,在26岁的马丁·路德·金第一次领导黑人市民,抵制蒙哥马利市公共汽车公司的种族隔离制度时,他就举起了“非暴力抵抗”的旗帜。他号召久被歧视的黑人群众说:“我们要抵抗,因为自由从来不靠恩赐获得。有权有势的欺压者从不会自动把自由奉献给受压者。……权利和机会,必须通过一些人的牺牲和受难才能得到。”但是,“仇恨产生仇恨,暴力产生暴力……我们要用爱的力量,去对付恨的势力。我们的目标,绝不是击败或羞辱白人,正相反,我们要赢得他们的友谊和理解。”
本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课文分析
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掳掠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持续了大约四百余年。直到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战争之后,当时的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隶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自由。
但一百多年后,20世纪50到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挣扎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在南方的许多州,黑人不能在白人开的餐馆就餐,许多公共场所挂着“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车上黑人也只能坐在后车厢,车的中部虽然允许黑人坐,但有白人上车,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发起了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他曾在南方21个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他发表了这次举世闻名的演讲。
这篇演讲词的逻辑非常严密。文章一开始,马丁·路德·金就以形象生动的语言阐述了此次游行的起因和目的。他从一百年前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讲起,自然而然地引到目前黑人生活的现状:黑人仍然生活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下,不仅物质上极度贫困,而且精神上备受屈辱,虽然生活在自己的家园,却像流亡者一样缺少归宿和安全感。正因为如此,民权组织组织了这次盛大的游行,要求“兑现诺言”,争取民权和自由。这是宪法所赋予黑人的正当权利,是正义的,是合理合法的。
紧接着,作者提醒美国政府,现在正是“兑现诺言”的最佳时机,改善黑人的生存现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如果忽视了时间的迫切性,低估黑人争取正当权利的决心,将会给美国带来致命伤,“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另一方面,作者也反过来提醒黑人同胞,一定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和策略。马丁·路德·金深受印度圣雄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影响,主张用和平的方式争取正当的权利,反对“以暴易暴”。主张“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而应当用包容、忍耐和博爱的精神来对抗仇恨。在不同的场合,他反复谈到,黑人的斗争决不可出现暴力,“我们将以法律和秩序为最高准则指导我们的行动”,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应成为行动的指南,“尽管我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对我们的白人兄弟决不可怀恨在心,而应停止憎恨。”可以说正是马丁·路德·金的这种思想,为后来黑人民权运动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因为是面对黑人同胞演讲,马丁·路德·金在这一场合必须鼓舞同胞士气,帮助他们树立信念和理想,团结他们共同前进。接下来的几段,马丁·路德·金用一系列气势磅礴的排比句,表达了黑人民权运动的目标,以及对黑人同胞的深切希望。那就是斗争一定要彻底,每个人都要有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韧劲,无论在怎样艰难的环境和痛苦的遭遇中都要坚持下去。他充满激情地呼吁大家回到那些最冥顽不化的地方,坚持战斗,不要绝望,胜利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作者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以诗一样的语言和酣畅淋漓的排比句式,正面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抒发了他作为一个黑人内心最热烈的梦想。他呼吁种族平等,人格尊严和兄弟般的情谊能早日到来!他呼吁自由与平等在美国的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实现!这几段文字情感充沛,文采斐然,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这篇演讲词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饱含激情。作者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对一百年之后黑人现状的失望,到要求政府兑现“支票”的义正词严,再到“我有一个梦想”的热烈憧憬,其间无不充满着作者悲愤而热烈的情感。正因为作者饱含深情,而且在演讲中把梦幻、心曲和圣歌联系起来,使演讲如交响乐一般在听众中回荡,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了极强的号召力。而这正是演讲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形艺术特色
这篇演讲词也是中外演讲史上文采斐然的篇章之一。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几乎每一段都有大量形象的比喻,如用“灯塔”和“黎明”来比喻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和“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等来比喻黑人的处境,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内心的渴望。“空头支票”等则形象地表现出了政府许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文中华丽的词句,典雅的语言,为演讲锦上添花。文中还大量运用了排比、呼告和反复等修辞手法,使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有着排山倒海的气势,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