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被压扁的沙子 >> 正文

 

《被压扁的沙子》教学提示

 教学提示
  
  《被压扁的沙子
  这篇短文,初看题目不知所云,什么叫“被压扁的沙子”?沙子在什么情况下会被压扁呢?“被压扁的沙子”能说明什么问题?并且,在开头一段,作者同样提出了一个与题目似乎毫不相干的问题:“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读完这段文字,感到仿佛是在讨论前一篇未了的话题。的确,与前文的论证方法异曲同工,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接下来,作者从引述1980年一则报道谈起,继续探讨6500万年前的那次“大灭绝”,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解释:“撞击说”和“火山说”。进而指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这就揭示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行文至此,才引出“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话题。
  作者在解释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及形成原因之后,便重点说明斯石英的性质:(一)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它会变为普通沙子,但在自然状态下的“反弹”非常缓慢,可以保持数百万年;另一方面,斯石英在很高的温度下,又会很快恢复为普通沙子。(二)斯石英“只出现在被强烈挤压的地方”,它的形成来自于巨大的压力。作者讨论这些问题似乎与开头提出的问题没有什么关系,再看下文,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为排除“火山说”并确认“撞击说”提供科学根据。
  行文至12段,作者在前文所阐明的科学理论依据基础上,进一步断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因为有挤压才有斯石英,而有火山就没有斯石英,火山会把斯石英恢复成普通的沙子)。最后,用亚里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的“研究”“检测”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同前文一样,本文逻辑严谨,说理充分,是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探究的又一杰作,表现了作者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力以及深入探索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艾萨克·阿西莫夫,被压扁的沙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被压扁的沙子》教学提示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