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
|
《谈中国诗》教学实录
|
三、形象评价 〔实录〕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第三个问题,你是怎样认识香菱这个形象的?作者在她的身上倾注了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 (4分钟阅读) 师:谁先说? 生13:我认为香菱是个执著的人,她不达目的不罢休,为了写好一首诗歌,她反复修改。 生14:香菱不仅有很好的天资,悟性很好,读诗有自己的观点,而且非常勤奋,废寝忘食。 生15:香菱态度诚恳,善于学习,从作者的传神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十分喜爱这个人物。 师:刚才几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大家的分析都源于现有文本,现在我们拓展一下,给同学们补充几项材料(幻灯片): 写香菱的几个回目名: 第4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48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62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80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同学们从这几个回目上能看到香菱形象的一些特点吗?我们挑出几个关键词看看。 生(七嘴八舌):薄命女、慕雅女、呆香菱、美香菱 师:我们暂且放一放,再看看香菱的判词: 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出夏金桂的名字。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也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运。 师:从判词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部分):香菱是个命运悲惨的女子。 师:我们再看看脂砚斋对香菱的一段评价,你的结论是什么? 脂砚斋评语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 生(部分):香菱是个美的形象。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想起鲁迅的一句名言: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香菱是美的——我们学习的选文集中表现了她的美,但她的身世又是悲惨的,也就是说从《红楼梦》全书看,香菱是个悲剧形象。 (离下课还有2分钟) 师:作者既然要写一个“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的美丽形象,又为什么为她安排一个极为悲惨的身世呢?作者在她的身上究竟倾注了怎样的感情呢?她和其她的红楼女性究竟又有着怎样共同和不同的命运呢?欢迎同学们课后走进《红楼梦》,探究这些问题。 〔思考〕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自然是以现有文本为依据,因此,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再次阅读了文本,同学们根据文本也很快解读出了香菱形象的几个特点,认识到曹雪芹对这个人物的喜爱情感。但是,问题不能就此结束,我想,编者之所以选编这样一个片段,其目的之一一定是要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因此,我精心挑选了三段材料(实际是四段,限于时间,临时删除一段)拓展教学,其目的一是帮助学生更立体地认识香菱,二是引导学生学习从多个侧面分析人物的方法,三是想让同学们认识到《红楼梦》是一本很有趣味的书,其中有很多有趣的值得探究的问题,激发他们课下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但是,这样处理也有欠妥的地方,由于要拓展对人物的分析,我们缩减了“评析传神描写”的时间,使对传神描写的分析不够透彻。再者,这样的拓展,对于多数初三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他们对于悲剧的理解,对于悲剧人物意义的理解是有困难的。但是,从激发探究欲望的角度看,这样的尝试还是利大于弊的。
作者:安徽省宣城市第十二中学 杨和平 | |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 :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 :
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方法 :
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品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中国诗歌,那么,中国诗有怎样的特点呢?
齐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思考。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中国诗具有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特点。那么西方国家的诗是否也是这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钱钟书先生是怎样来看待中国诗和西方诗的。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
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简介(略),需牢记的代表作:(学生记录)
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
长篇小说:《围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论诗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谈中国诗》教学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
下一篇文章: 《乡愁》教学实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