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六
在课快要结束之时,有一位学生提问:“老师,今后遇到古诗也这么学吗?”
当时提问引发了我对古诗教学的反思,到底古诗应当怎样去鉴赏?
反思之一:应当重视古诗的思想内容。
古诗的思想内容,往往体现在作者的童趣、主张、观点和态度上,有的含蓄,有的直白,有的隐晦,有的张扬。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借助古诗的力量,来叩问作者的灵魂。
对古诗思想内容的鉴赏,就是对其分析、归纳和评价,一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无外乎这样一些方面:感叹人生、抒发情怀、描写自然、厌恶战争、痛斥黑暗等。评价思想内容不能停留在抽象的层面上,要站在形象、技巧、语言的高度上,做具体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揭示古诗的内涵。
反思之二:应不忽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诗歌形象主要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包括人、事、景、物。这些形象无不受到诗人主观情感的浸泡,因此,诗歌形象也是意向化的形象。
鉴赏古诗形象,可以分析形象的明与暗、动与静、实与虚、强与弱;也可以把分析形象与民族历史、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征结合起来。不同的形象,可以反映不同的感情基调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反思之三:应重视恰如其分的表达技巧。
诗歌之所以被誉为文学中的文学,其原因恐怕就在于诗的技巧要远远超出其它文体之上。它体制短小,尺水兴波;三言两语,含不尽之意。非精深非精致非精粹,不足以让读者来吟哦来推敲来击节。
古诗表达技巧千锤百炼,恰如其分。鉴赏其技巧应立足于修辞特点、表达方式、风格流派等主要内容。修辞常见的有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比喻、设问等;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叙事、议论等;风格流派有清俊飘逸、柔美婉丽、激昂悲壮、恬淡平和、旷达豪放等。理解表达技巧的一般思路是:理解诗句、感悟形象、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反思之四:应紧紧抓住生动鲜亮的语言特色。
古诗说到底还是语言的艺术。鉴赏古诗语言要从词句入手,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特色。古诗大都是体制短小的抒情诗,虽然一首诗里用词不多,但蕴含的意像却丰富。抓住诗歌生动鲜亮的语言,体味语言的特色,就能领悟诗歌内在的意境。
范例七《己亥杂诗》教学反思
平时我们学习的古诗多是唐宋时期的,年代较为久远,而这首《己亥杂诗》出自清代龚自珍之手,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么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补充介绍了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整首诗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一定的领悟,在此基础上走进古诗,从诵读到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学生学习比较轻松,但在感受诗句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讲解时我从第二行诗出发,理解“万马齐喑”,感受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补充资料,明确当时的君、臣、民是怎样的状态,人民所处的是怎样水深火热的局面,感悟作者此时的心情,体会诗中的“哀”。在充分感受了当时中国所处的局势之后,才能真正理解诗中后一句诗,只有“重抖擞”“降人才”才能改变现状,让九州恢复生气,为感悟诗中思想感情做好铺垫。本课在设计时,我搜集了很多资料,为本诗的背景补充做足准备,也在情感激发上想了很多办法,但课堂中仍然存在问题,回答问题不积极,可能是我的提问方式不够新颖,总之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需要好好反思,找到更好的处理策略。
第五周教学反思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强化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以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残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到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自己就是其中之一。他既对清王朝的专制主义极度不满,也渴望能涌现出大批力矫时弊、拯救中国的人才。因此,他的进步思想就表现在对封建王朝黑暗腐败的揭露和批评,及坚持理想和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中。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