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杜诗<之二>:崔孤雁与杜甫

在《唐诗三百首》里,我们可以看到最后一首诗是选了诗人崔涂的《孤雁》。原文如下:

              孤雁(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在这我简析一下:
  矰缴(zengzhuó):古代猎人用来射鸟并栓着丝绳的弓箭。
  全文大意如下:很多排成行的大雁都飞到边塞外去了,只剩下这一只孤雁,我不由得想你要往哪儿飞呢?在潇潇暮雨中,孤雁怎么也呼叫不到它的同伴;它在寒塘上面盘旋,想落下来栖息却又是一番迟疑。黑云低压笼罩着孤雁,只有凄冷的月亮在紧紧跟随。孤雁不一定会碰到猎人用箭射它,但是它孤零零地飞行,心里充满了恐惧和怀疑。

 

  崔涂的这首《孤雁》,意境抑郁感人,刻、写景都很好。他也因为这首诗得了一个美名:“崔孤雁”。
  在诗歌史上,诗人因为有佳句、佳文而得美名(或外号)者很多。如赵嘏《长安秋望》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一时人人咏诵,人称他为“赵倚楼”;郑谷咏鹧鸪,有“花落黄陵庙里啼”,人称为“郑鹧鸪”;谢无逸咏蝴蝶,有“江天春晚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被称为“谢蝴蝶”;贺铸字方回,有“江南梅子”之句传播人口,人称为“贺梅子”;梅圣俞写河豚写得非常好,人们就称他“梅河豚”;张炎的《南浦》是咏春水的名篇,人呼为“张春水”;袁海叟因白燕诗“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人称为“袁白燕”。还有一个人最好笑也倒霉,金代诗人赵秉文有一句“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图中”,写蹇驴写得特别好,大家就称他“赵蹇驴”,(哈哈)冤啊。
  三流诗人崔涂因《孤雁》而得美名“崔孤雁”,但是有“孤雁”美名的不止他一人。宋代进士鲍当就以孤雁诗谒薛映尚书,有“不惜充君庖,为带边城信”,薛大称赏,称之为“鲍孤雁”。我看到崔、鲍这两人写孤雁得美名,还是替他们高兴。只是我读了杜甫写的《孤雁》,就实在觉得崔涂、鲍当这两人的诗有些平淡无奇了。杜大诗人一出马,就完全把这两人PK下来了。
  我们就来看看杜甫《孤雁》这首诗的魅力吧。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首诗很好理解。

  起句,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说孤雁一边飞一边哀鸣,无时不在想念自己的同伴,堪称抓住了要领。“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诗人是用整个心在关注孤雁:孤雁已经飞得看不见了,但是我好象还能看得见;满耳听多了孤雁的哀鸣,现在还是依稀如旧。最后一句“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这是反衬,借那些呆着不动又刮噪不停的野鸦来反衬孤雁的高洁。

  在这,我最想说的是第二句:“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孤雁独飞消失在茫茫云海,这景象相信很多人见过,我就看见过多次。但是杜甫大匠运斤,自然浑成,伟大的诗人用非常平易浅显的语言把这景象刻出一个非常优美的意象,真令人叹服!这句的好,古人在《千家注杜》里说的很多,更有人夸奖此句有“万钧力”;而我,更欣赏诗人对平易浅显语言运用的能力。

  说到平易浅显的语言运用,我就想扯扯编外话。我是胡适先生的绝对粉丝,也很佩服他写的文章,文字浅显,而文本极清朗又精劲有力。不知为什么,我在奥一网上的几个论坛还有天涯论坛,老碰到有人攻击胡适写文章很浅显、为文不行,我为此很和几个人打过口水战。这些攻击胡适为文能力的人,我估计是看多了韩愈、桐城派方苞的文章,是韩、方的粉丝。说到韩愈、方苞,我人微言轻没什么发言权;但我举一个人,就是现代文学家周作人,那对韩愈、方苞的批判是火力十足。周作人说韩愈开启了一个很不好的文风,就是装腔作势搭架子;又把桐城派看成是“桐城谬种”,雅洁有余,而血肉与生气不足。我看了大笑,觉得很有道理,我们现代人的文章确实很多像是周作人说的一样。回到胡适的文风,其实胡适自己就说过:“我抱定一个宗旨,做文字必须要叫人懂得,所以我从来不怕人笑我的文字浅显”,著名学者余英时也评价说:“胡适能够开一代思想风气正因为他的浅显”。所以我为胡适的文风,实在有必要去和某些人打口水战。只是说多了,我有时对那些不识胡适面目的浅薄小子就恨不得一口盐汽水喷死他。(哈哈)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孤雁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杜诗<之二>:崔孤雁与杜甫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