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
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
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
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罗德按】为夏完淳的一章
---今生已矣,来世为期---夏完淳《土室余论》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南明少年诗人夏完淳并不是一个显赫人物,后辈甚至鲜有人提及。然则,美哉少年,壮怀激烈;悲歌慷慨,气遏霄汉!夏完淳,他有屈原、苏武刚直不阿百折不挠的气节,他也有贾谊、骆宾王一样早慧的才具,他更有辛弃疾、文天祥一样慨赴国难的戎马经历。少年心气,足以睥睨傲物!天纵英才,却不假以时年;本是大器待琢,却偏生逢乱世。而少年又是那样任侠勇毅,竟要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人谁无死,不泯此心,修身俟命,敬励后人”(引自夏诗《幸存录》)。
在当时所谓“雅望而高量”的名士侯方域等众风流才子,正忙于秦潍青楼里狎妓时。14岁的少年夏完淳正于江汉太湖随父辈起兵抗清,出生入死,浴血蹈尸。真正“慷慨受命时,白虹贯吴市”(引自夏诗《六哀》)!经十数战,终因势弱而屡败,尊父夏允彝恩师陈子龙相继死难。夏完淳又复入南明兵部主事吴易军中参谋军事,尽效死力。不幸吴易又兵败。清兵势盛,晚明各部逐一被击破,各地兵事日渐消弥。眼看复国已是无望,只好流亡于江汉之间。披肝沥胆,却难启乾坤反转日;国亡家破,落此无可奈何时!——“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引自夏诗《别云间。)
1647年,南明鲁王下诏,遥授夏完淳以中书舍人之职。夏完淳上表答谢,不料事失机密,为汉奸告发而被满人俘虏,满人若获至宝,押解至南京狱中。夏心抱求死之念,满人百般威逼利诱不逞,清廷随即批复斩立决。正是:山河碎,金瓯缺,生而何欢?留丹心,照汗青,死又何惧!只是临行当别,为何那一方乡土,一弯秀水又潜来心间?只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此恨难填,为何着那黎民不幸、苍生无辜,竟挪不开眼!——“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终不屈就死。年仅17岁!索性捐此童稚身,长留冰心一片。
忠者死节,佞者苟活。若是国中读书人的气节尽颓,晚明怎么可能求存?时满人攉夺华夏神器之势已无可逆。当时的名士:史可法在扬州战死殉国。郑成功远图台湾以求保存。顾炎武一度想依傍民间帮会势力,可是天地会的目标与士大夫的目标去之甚远,最终还是隐居山野。黄宗羲不仕新朝,遁逸林泉。吴梅村晚节不保,到清廷谋了一官半职而面有得色。雅人侯方域,因为梅园百姓暴动抗清,“不堪乱民之扰”,竟向清军献策用水尽淹梅园!——“忠孝家门事,何须问此身?”真真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今生已矣,来世为期,万岁千秋,不销义魄,九天八表,永历英魂”借夏完淳《土室余论》祭斯人英魂并结此文。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