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路在何方
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中国教育的路在何方

刘延生

前言:

  本文是我于2010年4月30日写给我的一位局长同学的信的主要部分。我觉得本文对现在的教育改革有用,所以把它发表出来,诚请各位批评指正。本人邮箱:cnunion@qq.com  mail@1-123.com  

刘延生        

2010年5月2日      

 


   我们都知道,在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国学生几乎包揽了所有奖牌。这样骄人的成绩,真的值得我们骄傲吗?这能证明中国的教育质量居于世界前列吗?这能说明这些获奖的学生是世界最优秀的学生吗?谁能做肯定回答?谁敢做肯定回答?!如果我们看看这些获奖学生之后的发展,我们也许就会高兴不起来:这些中国学校的“精英”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很少有人能做出突出的贡献,有的甚至很平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教育有问题!
  我们又看看西方的学校。跟我们的教师比,西方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就算非常少,很少有考试,更没有排名次。西方孩子没有中国孩子那么勤奋,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没有中国孩子那么好。照理说西方的教育应该远不如中国的教育。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远远落后于中国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事实是:西方有非常多的了不起的科学家、企业家,还有不少诺贝尔奖获利者(我们中国至今还没有在本土上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西方普通劳动者的能力也比我们普通劳动者强不少。
  中西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中国的学校教育,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讲授书本上的知识、传授解题的方法。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采用的是接受的办法,没有去深究到底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靠背诵和反复训练得来的。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差。
  西方的教育跟我们不同。他们的教育更灵活,有启发性。教师先教学生“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西方的教育更多的时间是孩子在独立思考,这极大的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更有主见。
  明白了吧。中国的教育重知识,西方的教育重创造力。中国的教育重训练,西方的教育重思考。
  同时,中国和西方在培养观念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教育讲究的是塑造,教育者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受教育者进行锻造,培养得越合符标准的就越认为优秀。学生学习,一切以书本上的为准,学生考试,一切以标准答案为准。再有想法只要考试分数低都是不好的孩子,只要听话考试分数高再无想象力也算高材生。这样的教育压制了孩子的天性。孩子长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生活,其个性和自主性就会被消磨,自然就会缺乏想象力、缺乏灵感,缺乏创造力。而西方人的教育讲究的是成长,是按照仿效自然的法则,按照受教育者的兴趣、志愿、选择,自然的生长。西方教育非常重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保护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认为自己了不起,都能对事物发表一番个人的见解。他们敢说敢做,愿说愿做,遇事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见,西方教育留住了孩子的童心,保护了孩子的兴趣,使孩子更有创造力和主见。
  当然,我不是说中国教育什么都不如西方人。但我们必须承认别人的长处,只有承认我们才会改进。在微软总部有一千多名中国人,但进入管理层的人却很少。问其原因,微软负责人说,中国人在那里是非常好的工程师,但他们很少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敢对老板说“不”,没有想象力。这种现象也许不是少数。在当今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世界,缺乏创新力缺乏主见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中国要立于世界之林,成为世界强国,中国教育不来个大的改变是绝对不行的!
  中国的教育的路在哪里?在这里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这几年,国家在教育改革上做了几个大动作,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一波又一波的冲击着应试教育,但在高考的指挥棒导引下,在各地区各学校统一期末考试等的压迫下,素质教育的推行显得很无力。
  当然,这几年,我国教育的硬件环境确实改善了,“双基”的普及率也很大提高了,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却是很不理想。
言归正传。从前面我的分析不难得出:中国教育的改革,必须以保护孩子的天性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为宗旨,那些有碍和束缚孩子天性和创造力的东西必须剔除,与之适应的应该是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架构和教育方法。下面我简单谈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1、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追求真理的、积极进取的、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人。教育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要让孩子更聪明;这点介于时间的关系,我在这里不详谈。学校应当把发展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和独立思考、创新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文化知识放在首位。
知识和创造能力之间是不成正比例的关系的。疆化了的知识不能产生创造能力。知识如果被教条化了,还会对创造能力产生阻碍作用。“日心说”的产生就是一个例子。“日心说”的创立者和传播者曾受到严酷的迫害,有的甚至被迫害至死。当时的很多专家和势利派人物都深信伟人亚里斯多德等人的“地心说”理论,因此他们都强烈排斥“日心说”。后来经过很长时间和很多人的努力,“日心说”才被世人所接受。解放之初,刘少奇等人创造性的提出了很有远见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可很快就被教条了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扼杀了,刘少奇等一大批人也受到批斗,不少人含冤而死。可见,知识有时还要对创造能力产生负作用。相反,创造能力本身就能创造出知识。人一旦有了创造能力,就能更好的内化知识、拓展知识、深化知识,还能纠正知识和创造出新知识。人一旦有了创造能力,知识还能让人的创造力得到爆发式的发展。
  人的创造能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思考和研究中获得的。人的思考过程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索事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就能够产生智慧、产生灵感,从而创造出新的东西。换一种说法,思考能使人变得更聪明,更聪明就更有主意,更有主意就是能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能弄出新的东西。而这,就是创新能力。可以这样说,思考产生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从思考中获得的。

  既然创造能力是从思考中得到的,我们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就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知识,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要让学生去思考,去斟酌,自己去解决问题。不要怕浪费了时间,我们要的就是这个过程。例如语文的课文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可以允许学生使用参考资料,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充当导演、主持人和参与者。教师不要去做解说员,要多让学生思考,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2、教育者要保护孩子的天性,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没有兴趣的教育是可怕的。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掌握孩子的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教师在教育中要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同时在教育中要激发和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爱好。不要要求孩子十全十美。要允许孩子有长有短。我们宁愿培养各科成绩都不突出但对某些知识有浓厚兴趣的孩子;我们不愿培养各科成绩都冒尖,但对什么知识都无兴趣的孩子。孩子有兴趣才会乐学,乐学才会觉得轻松,收获也会更大。同时,兴趣能激发孩子去思考,去研究,对培养孩子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育要培养有个性的人,就要培养有个性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允许有个性的教育方法。这就要求有宽松的、民主的和竞争的教育环境。
教育体制、教育政策、管理环境都必须宽松和民主,要多元化,允许不同见地,要制造争鸣和竞争,要倡导学术自由。在现在这种家长式管理的教育环境下,更要反对以集中和统一领导为名限制和取消教育和教学的自由。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多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要变管理为服务。要搭建各种竞争平台:包括学区之间的、学校之间的,学校内年级组、班级组、学会等各机构之间的、教师之间的。要以展示、交流代替检查、评比。如果有些检查评比确实必要,其标准也应尽量多元。一句话,只有宽松、民主和竞争的环境,才会有特色的教育,才会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积极主动、会独立思考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相反,如果一个学校没有有个性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就难以培养出有个性的创新性的人才。
  再多说几句。平庸的人大家看了都不刺眼。有水平的人就会有个性,办事的方法跟普通人也不一样,他们往往有棱角。全球都是这个样子的。我们是搞教育的,应该理解这一现象。甚至可以这样说,人的个性就是人的魅力所在。理解人的个性,尊重人的个性,是我们贯彻和执行教育新理念的基本要求。
  4、学校不是衙门,领导和教师之间不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学校不是政府,不是企业,而是一个做学问的地方,不能按政权机构和企业的游戏规则办事。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育和教学,而这些工作主要靠教师去完成。因此,学校在教的方面的主体是教师。学校的行政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主要职责不是领导而是服务。学校的顶梁柱是骨干教师,而不是学校领导。因此,要彻底改变学校的衙门作风,官本位作派。要变官本位为师本位。现在再有名的教师在官面前都只能唯唯喏喏,否则就可能被穿小鞋、靠边站。要把学校办成特色,主要靠优秀教师的作用,行政人员在其中主要起协调和助手的作用。如果现在学校里的优秀教师有资格“耍大牌”,而学校领导和其他行政人员要有求于这些“大牌”教师,应该说是教育的一大进步。如果一个学校没有一批骨干教师,没有一些“大牌”的名师,学校是搞不出特色的。关于特色学校,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这里也不谈了。
  谈到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关系,我又想多说几句,谈一谈现在的热门话题:关于对绩效工资分配的看法。绩效工资分配要体现“两头小,中间大”,保低限高,向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倾斜(这是教育部的文件精神)。什么意思?就是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都不得高于20%至25%的人数,多数教师处于中等收入。而低收入者要拿25%至40%的绩效工资,中等收入者中50%至70%要约低于平均工资,高收入者一般不高于平均绩效的75%,确实有特殊贡献的,一般也不高于1倍。学校领导的绩效工资一般应低于骨干教师的绩效工资。教师兼任行政人员的,如果按规定减了课的,按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如果没有减课或减课不够的,其行政工作可以以补贴的形式支付。在这里我要明确一下什么是一线教师骨干教师。我想教育部门没有人不懂什么是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但现在确实在这方面出了问题。教育部文件明确要求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倾斜,而现在绩效工资拿得最高的是学校领导和行政人员。这不很清楚吗,学校领导和行政人员就是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当然各地都是这样做的,但各地都有很大意见也是事实。绩效工资“两头小,中间大”和保低限高的分配原则是从效率和公平两方面考虑的,我想应该符合我国民生的实际。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倾斜,体现了轻杂务重主业,轻权利重教学,体现了学校工作的作用和收益的协调,这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材的需要,符合学校的劳动实际。
  5、校园不是训虎场,教育学生不能像训虎一样。老虎本是凶猛的动物,可在驯养场经过驯养员的长期的调教、训练,就变得温顺听话没有野性了。可悲的是,昔日的森林之王,除了练就一套逗乐看客的本事外,连独自生存的本领也没了。
  孩子未进校园前,都是象小老虎一样,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是那么的新鲜、好奇,他们喜欢学着读了书的大哥哥大姐姐,煞有其事的“读书”“写字”。可是当他们进了校园,却逐渐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他们对学习变得冷漠和没有激情。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师把校园当成了训虎场,把培养学生当成了训练老虎。例如小学语文教学,老师每天早读都让学生毫无新意的反复读那几篇课文,学生每天放学回家的作业就是不断的重复的写教科书上的那些生字。上课也是以读读背背和教师讲解为主,然后就是课后作业、复习练习、单元考试、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还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学生整天都围绕教师安排的东西在做,训练训练再训练。孩子就像训练场的老虎,最后只能训练成没有个性,缺乏灵性,只会模仿,不会创造的人。当然,灌输式的教育和机械强化式的训练确实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分数,能给教师和学校争光。但从孩子的发展来看,这是害大于利,它会使孩子变得被动和听从,缺乏主动性和批判性,创造出高分低能的人。救救孩子!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

 

刘某:

 

评论人:刘延生   

 

相关文章
书评:为褒姒烽火戏诸侯,亲谗谀幽王入死路
书评:荆轲剌秦王
书评:赵易将大败于长平,坑赵卒白起不得好死
论文:谈谈我的班级管理
书评:晋君昏庸用奸臣,赵氏忠烈遭灭门
书评:要离刺庆忌
书评:伟大的改革:商鞅变法
书评:为夏姬群男献丑
书评:吴起杀妻为将
记实:资助失败,到底谁之错
管理制度:学生常规制度
管理制度:明星学校家庭教育纲要
管理制度:明星学校教师管理制度
论文:中国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纲要
论文:浅谈“质疑讨论式”的课堂教学结构
建议:对校长责任制的几点意见
建议:中国教育的路在何方
文章:激励机制与管理者
作文指导:怕鬼
文章:学生作文抄袭
回忆:我的母亲
小说:我的中央代表生涯(一)
 

 

刘延生的部分文章

设本页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联系站长 | 人物资料 | 自助友情链接 | 新站登录 |下载本站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