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09年钟声的敲响,我校为新的一年拉开了新的序幕。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正确的领导下,我校做出了2009—2010学年上期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动力,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提高质量为根本,积极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我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创新意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从严治校,创建特色。继续强化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争先意识、拼搏意识,围绕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各项管理,趁势而上,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继续上新的台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1、注重学校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精细化管理意识,增强主动性、提升执行力,从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多深入课堂、深入教学教研一线、深入工作实际,集中精力抓课堂,围绕质量抓服务;一方面学校教师以树师表形象为重点,强化师德教育,做到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文明施教,积极打造师德高尚、业务过硬、锐意进取的学校教师群体形象。
2、强化学校常规管理。注重实施“精细化”和“流程化”管理模式,以创办让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用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实干的态度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把学校的每项工作做精致、做到位,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地寻求对策,去克服困难更好地解决问题,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每项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做好学校教师每月的常规考核,使学校规范深入人心。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认真做好每月一次的教育质量调研与指导工作,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素质优良,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发展。认真做好教师的“六认真”检查和督促工作。全校教师在校期间要使用普通话,规范字,起好榜样模范的作用。
4、注重德育工作实效。注重学校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不断拓展德育活动载体,创新德育工作方式,进一步完善德育环境网络和德育管理网络,以学校教室为阵地,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形成以学生为本的立体德育结构。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让少先队活动成为学校一个亮点,不断放大学校少先队工作与德育工作品牌。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营造和谐、民主、向上的良好学校发展氛围,不断改造和充实,努力做好各项教育宣传工作,展示学校发展动态和教师个人风采,把我们学校营造成充满文化,充满智慧,充满人文情感的精神家园。
6、积极、主动、高效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主要工作: 一、打造德育工作特色,放大德育工作品牌。
1、在学校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德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理念,让德育渗透到我们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走廊,让每一个角落都在闪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处走廊都能育人。
2、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积极把学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诚信教育、环境卫生教育、责任感教育等纳入教育的日常教育体系,寓德育于日常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
3、在德育中我们要努力搞好工作,不断加强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为学校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让社会和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宣传我们的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我们在工作中要针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研究农村大量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等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实施依法治校,树立良好教育形象。 1、认真贯彻执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学生学杂费的规定,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校务公开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确保教育质量,科学安排学生在校活动及作息时间。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3、巩固创造平安校园、环境治理的成果。一丝不苟地做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和体育卫生工作计划。特别是要做好学生的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接种工作,加强防甲流的力度,坚持做好师生晨检午检工作,确保不出任何差错。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三、加强学习交流,塑造教师形象。 1、学校将充分安排好每月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依法执教、文明从教、科学施教的意识,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工作方式;通过教导处组织的理论知识讲座和研讨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科研理论素养,提高教师的学习意识,在教学中能积极运用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我们将积极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教研活动。要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同伴合作,学会反思,学会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努力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力争成为一名智慧型和研究型的教师。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优秀、教研突出、教改先进、有影响力的教师。同时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我们要关注她们的成长,积极实施校内“青蓝工程”,为她们拜师,加快其专业成长的步伐。
四、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加大课程管理与改革力度。增强全体教师课程法规意识,对照课程计划,认真上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严格按照市颁布要求安排的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学时,不得随意增减课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杜绝挤占、挪用现象,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学校教导处将结合学校考核制度,对学校教学常规进行精细化管理,从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各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常规考核,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做到双基落实优质化、习惯培养经常化、能力训练系统化、潜能挖掘科学化。教导处要紧围绕新课标的学习、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听课、评课、说课等系列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注重开展研究课、观摩课和示范课等学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做到几个“统一”: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统一进度,齐头并进;统一备课,取长补短;统一练习(包括作业、复习资料),高效轻负,使每一个年级组均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战斗集体,成为一个学习、交流、研究的共同体。
2、学校加强校际间的横向交流,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在教科研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竞赛和评比,学校有关部门积极进行指导,力争在各级课堂教学评比中取得优良的成绩。努力打造学校的精品课堂、精品课例。 五、树立教育科研品牌,形成学校发展优势。
1、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科研理论学习活动,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识,充分认识科研发展对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
2、发展教师的科研能力。使研究能够深入教师群体,深入教师课堂,通过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入手,在研讨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让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教科研活动的参与者、研究者、实践者与受益者。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影响带动更多的教师成长起来。
4、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及经验文章,提升学校科研整体力量。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论文竞赛活动,在活动提高自己的认识。鼓励教师积极向各类刊物投稿。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 六、突出安全第一,悉心打造平安校园
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食品安全、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为学校创造一个平安健康成长的环境。不断加强优质服务管理力度,让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安心学习,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放心工作,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舒心地教书育人。
通过晨会、班会的形式,形成全校教师齐抓共管的局面。各班开展校园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和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协助学校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帮教,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加强防病防疫工作,保障学生身体健康。重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七、细化常规管理,确保工作稳步发展
1、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示范的理念,确立人人都是管理者的思想,确立依法管理的思想。努力追求管理以人为本、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境界。
2、做好学校的常规管理,抓好学校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与总结工作。注重常态管理,强化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常规管理检查和评价制度。真正使每一位参与者有一种责任,负一份责任。要让我们的常规检查成为一种引领,成为一种激励,成为一种动力。激活起师生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信心。
七、其他有关工作: 1、认真抓好学校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要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思想引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学习、团结、勤政、廉洁、务实、民主、高效的领导班子,积极稳妥高标准有计划地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2、认真做好学校的后勤工作。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努力为师生排忧解难,关注教育教学第一线,走进课堂,理解教学。按要求开好教代会。民主管理学校,民主测评学校领导干部,全面推行校务公开。
3、积极做好工会工作,关心教师冷暖,定期开展活动,丰富教师生活,积极为教师服务。充分发挥学校工会组织在维权、联系、参与、建设、教育、监督等方面的职能,达到共谋学校发展的目的。工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制定。
4、加强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和安全工作计划。贯彻老龄工作方针,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开展有益活动,搞好重阳的登高活动。重视、支持、主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5、加强和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职工管理和考核制度, 6、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与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