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口 耳 目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1个偏旁“角字头”。
2、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卡、音节卡、实物图片、沙滩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认识的字朋友可不少啦!还叫得出这几位老朋友的名字吗?大屏幕出示13个学过的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鱼、飞、雨、土、云、马、牛、山、水、下、大、田
2、导入新课:现在,识字王国里几位十分有趣的新“朋友”,正焦急地等着跟小朋友们见面呢!瞧,它们来了。(大屏幕出示12个生字和彩图)
二、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这些新朋友有趣吗?为什么?
2、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在这些新朋友中,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样认识的?
3、小结: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字记得更牢,有信心吗?
三、揭示课题,教学“目”。
1、出示课题: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带读。
2、图、字对照,认记“目”字。
(1)看图读字。
A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知道学生说完整的话,并学习用数量词“一只”)
B借助拼音认读“目”,并知道“目”即“眼睛”。
(2)比形认字。
比一比:图画、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目”有什么相象的地方?
C识记生字:学生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目”的方法:看图读字——比形认字——识记生字。
四、学习生字。
小组合作,自学其余的11个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五、汇报交流。
1、各小组选一个字,再派一名小老师上台教全班小朋友学习这个字。
2、台上台下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补充交流。
3、小老师没有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4、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容易忽略的笔画。
5、新偏旁“角字头”的教学要随“兔”的教学进行,并拓展:你还认识哪些带“角字头”的字?
6、学生看图说话时,引导他们学习“一张、一只、一轮、一团、一个、一棵”等数量词。
六、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带拼音开火车读,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做“登山”的游戏,复习12个生字。
七、指导书写“十”。
1、认识新笔画“竖”。
(1) 出示“竖”的笔画卡片,介绍其笔画名称。
(2) 教师范写,并介绍两种写法。
A悬针竖(像吊着的一根针) B垂露竖(尾部像吊着一滴小露珠)
“禾”“木”的竖笔要用垂露竖。
2、书写“十”。
(1)分析笔画:“十”有几个笔画?
(2)介绍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3)学生观察课本上的范字。
(4)教师范写,并提醒学生:注意两笔的交接处,横笔左右两边较均等,竖笔的上部短、下部长。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评议;继续写。
八、布置作业。
1、找一找,在哪些地方好可以见到我们这节课认识的“新朋友”?
2、找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象形字,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模仿本课自制卡片。(卡片内容包括字和实物图片或简笔画。)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
1、“给宝宝戴帽子”。
(1)出示12个“字宝宝”和12顶“帽子”(即12张制成娃娃状的字卡和15张制成帽子状的音节卡片,其中的3个音节非本课生字的音节),字卡与音节卡各自打乱顺序排列。
(2)指名给“字宝宝”“戴帽子”。
(3)开火车认读上述带拼音的生字(已与音节一一对应。)
2、“拾贝壳”。
(1) 出示沙滩图(沙滩上有12个贝壳,贝壳背面为本课生字;贝壳按课文中生字的分类,有意识地体现为四种颜色。)
(2) 指名“拾贝壳”,拾到“贝壳”后要领读背面的生字。
(3) 指名给“贝壳”分成四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按器官、动物、天体与植物这四类分。)
(4) 齐读生字。
3、猜字谜,编字谜。
(1)教师出谜面,学生猜谜底。
如: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
东边升,西边落。看时圆,写时方。(日)
(2)校舍功能围绕本课生字试编字谜让大家猜。
4、加一加,变一变。
如:“口”加一笔变成什么字?(中、日)加两笔呢?(目、田、白、右)
(1) 同桌互相考一考。
(2) 师生互相考一考。
5、“彩虹过桥”(小组合作进行)
(1) 各组做准备:第一人正确读出生字,第二人组词,第三、第四人分别从所组的词语中选一个各说一句话。
(2) 各组比赛过桥。
6、交流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
7、完成课后“连一连”。
二、指导书写“木”、“禾”。
1、认识新壁画“撇”、“捺”。
(1) 出示“撇”的壁画卡片,介绍其笔画名称。
(2) 教师范写“撇“,讲述书写要则: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注意把力送到笔尖。
(3) 学生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掌上练写,感受用力的轻重变化。
(4) 同方法认识“捺“。
2、书写“木“、”“禾“。
(1) 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然后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 教师范写这两个字。
(3) 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
(4) 评议。
(5) 练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