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樊亚利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读图经纬网图一,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部分位于
A南半球 西半球 B南半球 东半球
C北半球 东半球 D北半球 西半球
2、图中阴影部分所在的大洲是
A欧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3、地球赤道周长约是:
A 20000千米 B 40000千米 C 60000千米 D 7000千米
4、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以18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C、以回归线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
5、本初子午线是
A、地球上最大的经线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地球仪上的180度经线 D、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6、若180º经线与区时为24点的经线重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北京时间是20点 B、太阳直射0º经线 C、全球都在同一天里 D、向东跨越180º经线日期加一天
7、有关纬线和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地方,纬度差1°的经线长都相等 B、经度差1°的纬线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C、0°纬线的长度是0°经线的两倍多 D、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
8、某地的东面是东半球,西面是西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
A、经度0°,纬度0° B、东经160°,纬度0° C、西经20°,纬度0° D、东经180°,纬度0°
读图二是我国两个区域图,回答9题。
9、根据地理坐标,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 )
A、444千米 B、1200千米 C、5500千米 D、1550千米
读图三,回答10-11题
10、A点的经纬度为
A、60 o E、40 o N B、60 o W、40 o S
C、60 o W、40 o N D、60 o E、40 o S
11、E点在C点的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读图四,判定12~13题:
12、从A到B再到C,方向是
A、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D、一直向正南
13、若D点所处经度为东经116°,与东经11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A、东经64° B、西经64° C、西经116° D、西经180°
14、若D点所处经度是东经116°,一架飞机从图中①点出发,起飞时当地区时是2001年3月8日16
时,经过10个小时到达加拿大温哥华(西8区)的时间是
A、3月8日1时 B、3月8日23时 C、3月7日1时 D、3月8日10时
15、某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以北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以南为温带地区,这点的地理以经纬度是( )
A、(160 °E,23°26 ′N) B、(160°E,23°26 ′S)
C、(20°W,23°26 ′S) D、(20°W,23°26 ′N)
读图五回答16-18题
16、M在N的什么方向,判定正确的是
A、西北 B、东南
C、西南 D、东北
17、图中阴影部分是黑夜,则此时北京时间是
A、12月22日5时 B、3月21日13时
C、 6月22日5时 D、9月23日13时
18、此时,地球上和北京是同一日期的区域范围占到全球面积的
A、一半 B、一多半 C、一少半 D、无法判定
读图六,图中为南半球的经纬网图,阴影部分是6月22日,读图回答19-20题。
19甲地的地理坐标为
A.西经90°,南纬60°
B.东经90°,南纬60°
C.西经90°,南纬30°
D.0°,南纬60°
20、此时北京时间为 图六
A、6月22日14时 B、6月23日14时 C、6月23日2时 D、6月22日20时
二、综合题(满分20分)
注重:综合题中的选择题请做在答题纸上
21读图七,完成下列问题共(满分12分)
(1)用经纬度来表示各点的位置(每空2分,共8分)
a (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
(2) 据图判定(每空1分,共4分)
a在b的_____方向 c在d的______方向
a在c的_____方向 d在b的______方向
22读图八所示范围全部是昼半球,读图回答(满分8分)
(1)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3分)
(2)P地的昼长时间比Q地 ( )(2分)
A、 长12小时 B、 短12小时
C、 长24小时 D、短24小时
(3) P地位于M地的 ( )(3分)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正北方 D、东北或西北方向
答案:
一、1-5 CBBAD 6-10 DDCBC 11-15 ACBDB 16-20 BCCAB
二、21(1)170E 70N 178E 60N 5W 25S 3W 20S (2)西北 西南 东北 东南
22 (1)13:20 (2)A (3)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