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从全球来看,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
A.南欧 B.西欧 C.北欧 D。北美
2.美苏两极格局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力量的强大 B.第二、第三世界的兴起
C.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D.苏联解体
3.主要由地貌景观构成的旅游资源是
A.钱塘江大潮 B。北京天坛 C.长江三峡 D.海南红树林海岸
4.在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日出、云海景观对匆匆而过的游客来说可遇不可求,在欣赏此 类景观时应
A.选择适当的观赏位置 B.把握观赏时机
C。抓往景观特点 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是世界园林艺
术的瑰宝。图1为扬州瘦西湖公园一处闻名景区一一吹台一景。回答5—6题。
5.图中景区主要的构景手法是
A.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用障景法丰富景观层次
B.用圆形门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秀丽风光限在框中,成为框景手法
C.用隔景法将园景与塔隔成不同的景区
D.借园外的景物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这属于借景手法
6.该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凋,体现了
A.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B.自然景观的形象美、色彩美
C.当地的民族风情 D.豪华高贵的皇家风范
读图2,回答7—8题。
7.甲、乙两图所示的事物分别位于
A.埃及、法国 B.埃及、德国 C。埃及、意大利 D.苏丹、英国
8.甲、乙两图所示的事物最主要的旅游价值是
A.美学价值 B.历史文化价值 C.科学价值 D.经济价值
在中国东部平原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以旱地为主,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水田集中。据此回答9—11题。
9.水田和旱地的分布状况主要反映了文化景观的特征是
A.功能性 B.空间性 C.时代性 D.非凡性
10.形成水田和旱地两种耕作类型文化景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耕作技术 D.文化差异
11.水田和旱地两种不同耕作类型文化景观的形成,不能说明
A.不同自然条件下,农业耕作方式不问
B.不同自然条件下,农业土地利用形态不同
C.不同自然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自然因素主要影响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
12.大城市的新建住宅区多向郊区和卫星城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地价便宜
B.近工厂区,上下班方便
C。环境较好,交通便利
D.老城区的商业中心扩建
读图3,回答13—14题
13.慕尼黑及其四周地区是其所在国的
A.钢铁工业中心 B.造船工业中心
C.化学工业中心 D.微电子工业中心
14.关于图示区域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
B.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C。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
D.就图示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不会相互重叠、交错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上荚国曾出现过四次国内人口迁移的高潮。回答15—17 。
15.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素主要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战争因素 D.社会变革因素
16.下列美国四次国内人口迁移的高潮与因素匹配,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农业危机、,自然灾难
B.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人口由乡村流人城市——南北战争
C.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
D。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口迁:往南部和西部——新资源的开发和环境因素
17、1955年——1960年,美国有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向南方迁移,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气候因素 C.宗教因素 D.国家政策因素
18.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
A.政府制定了强制移民的政策和法令 B.人类居住地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
C.海外优越的就业条件的吸引 D.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难
19.制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对外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读图4,回答20——22题。
20.图示城市的地域形态类型是
A.集中式 B.组团式 C。条带式 D。放射式
21.从城市起源看,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河流因素 D.军事因素
22。影响该城市空间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经济因素 D.历史文化因素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回答23—25题。
23.俄罗斯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极地气候
24。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内陆,影响其工业地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 C.科学技术 D.市场因素
25。俄罗斯的货流以煤、石油、天然气、木材、建材和粮食为主。根据俄罗斯的国情,其货运量最大的两种运输方式应为
A.铁路、海运 B.管道、河运 C。管道、铁路 D.铁路、公路
第Ⅱ卷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图5是某城市的横剖面图,读图完成相关问题:(8分)
(1)在A—F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代号是 ,代表高级住宅区的代号是 。
(2)①类用地的建筑高度与距离中心商务区的关系一般是
原因主要是
(3)②类用地各分布在高楼的底层,原因主要是 .
(4)③类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纷纷被迫向市区外缘迁移,原因主要是
27.读图6,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湖泊A和湖泊B是地壳在运动过程
中 形成的。
(2)C区域的自然带是 ,该自然带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图示区域许多国家人口增加过快给生态环境带来些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
28.读世界部分区域略图(图7),回答:(10分)
(1)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某地发生8.7级地震,并引起了巨大海啸,地震和海啸造成了10多万人死亡。图7中,距地震震中最近的岛屿是( )
A.①岛 B.②岛C.③岛 D.④岛
(2)该次地震发生地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
(3)L半岛沿海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种植该粮食作物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4)M半岛的许多城市位于河流沿岸。试说明城市分布于河流沿岸有哪些有利条件?
(5)N海峡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原因是什么?
29.1993年11月1日,欧洲共同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以下简称欧盟)。在2004年5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塞浦路斯等10国正式加入欧盟,从而使其成员国增至25个。读图8,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新近加入欧盟的国家中,属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2)图8中,甲、乙、丙、丁四个欧盟成员国,在综合国力基本实体方面的共同之处是( )
①地狭人稠;②气候暖和湿润;③自然资源较缺乏;④位于沿海;⑤劳动力文化程度较高;⑥森林覆盖率高
A.①③④⑤B.①②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④⑤⑥
(3)图9中,年内气暖和降水量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国相近的是( )。
(4)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发展畜牧业(含乳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30.读下表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991—2004年世界人口主要统计指标
年 份 |
年中人口数(百万)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1991 |
5384 |
27 |
9 |
1.8 |
1992 |
5420 |
26 |
9 |
1.7 |
1993 |
5506 |
26 |
9 |
1.7 |
1994 |
5607 |
25 |
9 |
1.6 |
1995 |
5702 |
24 |
9 |
1.5 |
1996 |
5771 |
24 |
9 |
1.5 |
1997 |
5840 |
24 |
9 |
1.5 |
1998 |
5926 |
23 |
9 |
1.4 |
1999 |
5982 |
23 |
9 |
1.4 |
2000 |
6067 |
22 |
9 |
1.3 |
2001 |
6137 |
X |
9 |
1.3 |
2ff)2 |
6215 |
21 |
9 |
1.2 |
2003 |
6314 |
X |
9 |
1.3 |
2004 |
6396 |
21 |
9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