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选修)
命题 刘海曙
本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2×2分 共35题 70分)
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表,读后回答1--2题
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排列,三种模式由优到劣的顺序依次为
A.Ⅰ Ⅱ Ⅲ B.Ⅱ Ⅰ Ⅲ C.Ⅲ Ⅱ Ⅰ D.Ⅰ Ⅲ Ⅱ
3、下图“有关工厂设施与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示意图”,下列各排序正确的是
A.①电镀厂 ②冶炼厂 ③飞机场 ④水泥厂
B.①电镀厂 ②水泥厂 ③冶炼厂 ④飞机场
C.①冶炼厂 ②水泥厂 ③电镀厂 ④飞机场
D.①水泥厂 ②电镀厂 ③飞机场 ④冶炼厂
4、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是出于哪种考虑:
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②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③为了寻求交通方便的条件 ④为了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5-7题。
5、“牧童经济”体现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6、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A.人类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7、下列问题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 B.资源短缺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
8、若想获得长江入海口的水质状况,最适合的区域调查方法是
A.调查访问 B.路线考察 C.问卷调查 D.典型地段考察
9、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因素中,非人为影响的是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台风、地震等自然灾难 D.生产工艺水平低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完成10—11题。
10.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轻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11.“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年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12.2005年11月我国松花江流域发生严重水污染后,我国迅速向俄罗斯政府作出了污染报告,这说明了
A.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B.环境问题的综合性
C.环境问题的积累性 D.环境问题的社会性
由于人类不注重保护地球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岛国图瓦卢(如下图)的1.1万国民将面临灭顶之灾。该国不得不进行全国大搬迁,永远离开这块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生活的土地。据此完成13—14题。
13.岛国图瓦卢位于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4.导致图瓦卢失去国土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
B.地球上空出现臭氧洞,危及人类生存 C.地壳下沉
D.水土流失使人们丧失耕地
15、以反对核战争、反对环境污染、反对生态破坏和揭露全球环境问题而闻名的组织是
A.国际绿色和平组织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世贸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16.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我国古代地理学家曾形容从桂林沿漓江到阳朔一带的风景为“碧莲玉笋世界”。据此回答17~18题
17.“碧莲玉笋”所描述的地貌为
A.风蚀地貌 B.海蚀地貌 C.火山地貌 D.喀斯特地貌
18.该地带的岩石从成因来看,主要属于
A.沉积岩 B.喷出岩 C.侵入岩 D.变质岩
五指峰为井冈山主峰,也是井冈山的形象代表。此峰群峰竞秀,仙姑崖、猴子峰、鹰嘴峰、大鹏峰等姿态各异,五座山峰并列,恰似五指。1990年版10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主景即为五指峰,故被戏称为“中国最值钱的地方”。据此回答19~20题
19.五指峰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欣赏其酷似造型时要注重
A.选择适当的观赏时机 B.选择适当的观赏角度
C.深入内部细细观赏 D.在运动过程中观赏
20.1927年国内战争失败以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先后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在此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地理因素来看,主要是因为
A.井冈山区地势坦荡,交通便利
B.井冈山区具有崇山峻岭和天然哨口,易守难攻
C.井冈山区盛产小麦,可为红军提供充足的粮食供给
D.井冈山区风景美丽,利于红军休养疗伤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游览长江三峡的望夫石时写下的闻名诗篇。据此回答21~22题:
21.诗人在游览景观时,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说明他在旅游景观欣赏时 A.把握景观的美感特征 B.达到了以情观景的境界
C.体验景观的意 D.充分了解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22.下列旅游规划合理的是
A.在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星级宾馆 B.合理开发陕北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
C.拆掉北京的胡同,建设现代化北京 D.在寺庙安装现代激光照明设施
双休日、“五一节”、“十一”国庆节等长假,给人们外出旅游、购物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商业、旅游、交通等行业的火爆。经济界人士把这种现象称为“假日经济”。据此回答23~24题
23.“假日经济”是基于对旅游业如下正确熟悉
A.旅游业是旅游活动的媒介 B.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
C.旅游业是“无烟工厂” D.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
24.节假日各旅游景点游客爆满,收入大增,这说明要成为旅游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A.出游欲望 B.较好的经济条件 C.闲暇时间 D.现代化交通工具
25.下列旅游路线中具有观海岸地貌、文化旅游、沙漠探险等旅游内容的线路是
A.成渝线—成昆线 B.京哈线—京广线
C.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D.陇海线—兰新线—南疆线
26.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中下列几处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①苏州园林 ②杭州西湖 ③日月潭 ④秦始皇陵 ⑤北京故宫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③②①④⑤ D.①③②④⑤
读图:西安市国内游客构成省际变化图和游客对西安市及周边旅游景点到访率统计图,回答27~28题:
27.关于西安市客源市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山东省客源比重增长最快
B.周边省份旅游客源和本省客源所占比重均下降
C.在开发客源市场方面,应稳固周边地区的客源,重点争取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
D.客源吸引半径呈标准圆状递减
28.关于西安市区及周边景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正确的是( )
A.壶口瀑布的游客到访率省内高于省外,主要受景点知名度的影响
B.兵马俑的游客到访率省内外均较高,主要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C.动物园的游客到访率省内高于省外,主要受市场距离的影响
D.省内游客的到访率与景点知名度存在正相关
人民日报11月24日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局森林公园治理办公室负责人近日透露说,《新疆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正在紧张制订中,计划今年底完成。这是新疆首部以保护森林旅游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据此回答29~30题
29.关于“生态旅游”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和扩大旅游空间
②.旅游者不是被动地观赏和娱乐,而是参与了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③.是旅游主体大众化的体现,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可创造
④.“留下的只是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是对生态旅游的形象写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0—35题在答卷最后)
南阳中学高二地理期末试卷(选修)
命题 刘海曙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
36、读右图及材料,回答:(14分)
敦煌莫高窟已是1600多年历史的大型石窟,保留着精美绝伦的壁画、彩塑及从晋到宋近十个朝代的各种写经、文书、玉帛等文物,是驰名中外的一颗艺术明珠。
鸣沙山、月牙泉:以“沙岭晴鸣”和“月泉晓澈”而著称于世。
嘉峪关:万里长城的西端终点,地势险要,巍峨宏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
酒泉:泉水清亮见底,澄清如酒。有汉武帝赐御酒为霍去病打败匈奴庆功,将酒倾于泉水之中,泉水化为美酒的传说,又因出产名贵工艺品夜光杯而著称。
(1)试从敦煌地区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的环境承载力方面对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和不利条件进行评价。
优势: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不利条件: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敦煌在历史上是 (宗教)的所在地,欣赏莫高窟的壁画应 (近观、远眺)(4分)
(4)图二反映的旅游活动产生的问题是 ,为减少此现象再次发生,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__________(4分)
34.看下图回答问题:(14分)
(1)杨帆从天津出发,沿京哈线—京包线—包兰线—兰新线做考察性质的旅游。她沿途乘火车的旅行中会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________ __________。
影响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旅行所经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2)旅行经过有“塞外江南”之称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这两个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3)旅行途中,杨帆发现去敦煌的游客相对教少,主要原因是
。
(3) 新疆的瓜果非凡甜,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38、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上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该图表示的日期为 前后,其中属于晨线的是
A.NBS B.NCS C.DB D.DC
(2)图中A地经度为 。
(3)若某地的地方时为11点40分,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该日昼夜等长,该地的经纬度是 。
(4)此时赤道上属东半球范围的那一段中,且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为
A.小于90° B.大于90°C.等于90° D.180°
(5)假设一飞机从某航空母舰(600W,400N)起飞,以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浙江杭州某机场(约30°N)降落,飞机飞行了 小时__________(取整数)。
(以下接选择题部分)
30.“绿色旅游”是针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提出的,下列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但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发展旅游业肯定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C.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旅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自身
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31~33题。
31.丙地与丁地
A.所处季节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相同 D.所处大洲相同
32.甲地与丙地
A.自转线速度相同 B.日出时间相同 C.气候类型相同 D.昼夜长短相同
33.甲地在乙地的
A.正西方向 B.正东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读下面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定34题。
34.甲地的时间为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为7月6日,
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定35题。
35.甲地的时间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高二地理期末(选修)参考答案
1——5.CABCB 6——10.BCDCD
11——15.CAAAA 16——20.DDABB
21——25.BBDCD 26——30.CCCDD 31——35.DCDCC
36、(共14分)
(1)优势:①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②四周景点各具特色,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好
③地域组合较好(3分)
不利条件:①距离东部大城市较远,市场距离大
②只有一条铁路,不能直接到达目的地,交通位置及通达性不好
③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接待能力差
④环境承载量小 (3分,答出3点给满分)
(2)佛教,近观(4分)
(3)问题:对文物古迹的破坏(2分)
有效措施:①提高旅游者的素质②加强旅游治理
③树立警示牌④规定处罚制度(2分,答出2点给满分)
37.(14分)
(1)森林—草原——荒漠;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土地荒漠化;
(2)浇灌水源
(3)交通不便,通达性差;距离经济发达区远。
(4)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合成的养分多,又不利于糖分分解,所以瓜果非凡甜。
38、共12分。
(1)按从左向右、从上往下的顺序是a、c、b、d(4分)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4分)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4分)
39.10分
(1)6月22日(1分) C (1分)
(2)105°W(2分) (3)160°E、0°(2分,经纬度各1分)
(4)A (2分) (5)11 (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