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 |
| |
| |
|
|
(2)跨塔里木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调配的工程是: 。请简述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提示:从对能源输出地和输入地产生的有利影响两方面来阐述。共6分。) 32. 阅读下列关于深圳的产业结构示意图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4分。) 材料一:20多年来,深圳经历了三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次产业结构大调整发生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如右图)。第二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发生在二十世纪末,提出以
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方针。第三次大的产业结构大调整发生在本世纪初,提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的方针。
材料二:深圳2004年末常住人口597.55万人,比上年增加40.14万人,增长7.2%,增长比上年减少3.34个百分点。自然增长人口1.74万人,占新增人口的12.3%。
材料三: 2004年深圳市人口文化素质变化的显著特征是高素质人口比例大幅提高。2004年每十万人中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为11497人,比上年增加527人,增量较大。
(1)在产业结构示意图中用点A标出1979年深圳产业结构。 (2)促使深圳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最主要了区位因素是 。 (3)经过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中深圳今后发展较快的产业应该是第 产业。 (4)深圳三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区域 化和 化进程。 (5)2004年深圳人口增长类型以 增长为主(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6)随着第一次产业结构的调整,深圳市农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简述其变化特点和影响的主要区位条件。 (7)深圳市政府下决心进行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8)随着三次大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深圳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转移特点是什么? 33. 阅读下面的图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新华社北京2006年2月4日电(记者李斌、吴晶晶)作为世界上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带,正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威胁,很多地方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到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 (1)中国图中甲、乙、丙、丁与美国图中A、B、C、D的对应关系是: A.乙——A、B B.乙、丁——C C.甲、乙——D D.丙——A、D (2)B处农业地域类型是 带 (3)美国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特征是 。 (4)与我国东北地区的国营农场相比,美国中部平原地区的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和经济效益更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我国东北黑土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简述主要的整治措施。 江苏省茶中学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地 理 第 Ⅱ 卷 答 卷 二、综合题 31.(1)完成两个区域基本特征比较表:
| 项目
| 项目
| 塔里木盆地
| 长江三角洲
| 气候类型
| 气候类型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 植被类型
| 植被类型
|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水文特征
| 水文特征
| 多内流河,水量小
|
| 农业生产
| 农业生产
| 主要农业物是 。
| 水稻种植业为主
| 矿产资源
| 矿产资源
| 能源资源丰富。
| 矿产资源少
| 工业特点
| 工业特点
| 目前发展最快的工业是 。
|
| 交通状况
| 交通状况
| 交通落后
|
| 城市化水平
| 人口密度
|
| |
(2)工程是 。
意义:对能源输出地的有利影响:
对能源输入地的有利影响:
|
产业结构示意图 |
32.(1)标到右图上。
(2) 。(3) 。
(4) 化和 化。
(5) 增长为主。
(6)答:农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影响的主要区位条件有:
。
(7)答:原因:
。
根本目的: 。
(8)答:空间结构变化:
。
产业结构变化:
。
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转移特点:
。
33.(1) 。(2) 带。(3) 。
(4)答:
。
(5)答:原因:
。
措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