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C >> cai >> 蔡申熙 >> 正文

 

军中智囊——蔡申熙

听一口酸调,以为他流落上海,无处栖身。当时,国民党军队正在进行裁军,大批军队被编遣还乡。他热情地动员:“遇到我,你就不会失意了。校长现在非常器重我,把第一军交给我管理,一军需要大批像你这样足智多谋的人才,到我那里去,先从师长干起。”

  蔡申熙见他这样“盛情”,顺着他的意思说:“他乡遇故知,真是人生的一快事。好,跟你干。”他详细地记下胡宗南下榻的地址、电话:“我回去收拾一下东西,就搬到你那里去住。”

  分手时,胡宗南还从侍从皮包里拿出两封银元,嘱咐蔡申熙早点搬过来。

  蔡申熙脱险回到机关,将银元交给组织。周恩来听说这事后,哈哈大笑,说:“胡宗南志大才疏,他的毛病从来就是盖棉被睡竹床——一面热。”

  从1928年到1930年,这是蔡申熙最忙碌的时期。他奔走于各战略区域之间,充当着“救火队长”的角色:

  1928年11月,南昌党的地下组织遭受大破坏,每日都有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枪杀。蔡申熙来到白色恐怖最严重的地区,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和重建起军委组织系统和秘密机关,重新打通了与苏区的联系;

  1929年夏,担任吉安靖卫大队大队长的罗炳辉不满国民党黑暗统治和对工农群众的屠杀政策。蔡申熙以江西省委军事巡视员的身份,多次赴吉安,与罗炳辉谈话,介绍他入党,最终促成吉安起义,罗炳辉后来成为中央苏区的著名战将;

  1929年下半年,蔡申熙奉命前往东固根据地,就任游击队第一路总指挥。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在小型地方游击武装的基础上,建立起江西红军第二、三、四团,这三个团后来与罗炳辉的第五团合编为红六军;

  1930年春,蔡申熙奉调到武汉军委办事处和长江局军委工作,担任军事部部长。坐不暖席,他又远赴湖北阳新,指挥红八军四、五纵队北渡长江,在二十多天内战宿松、取六村、攻广济、克漕河、占英山,五战五胜,打出了军威。10月16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红八军四五纵队改编为红十五军,由蔡申熙任军长、陈奇任政委,全军下辖两个团共二千余人。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是蔡申熙这段时间工作的特点。他在每个地方呆的时间都不长,短则两三个月,长的也不到半年,但是,电光火石之间,他都发挥了起死回生、扭转局势、打开局面的作用。在南昌,他重新盘活了江西全省秘密军事系统,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悬赏万元要他首级;在东固,他以东固圩为中心,指挥部队向吉安、永丰、兴国等县波浪式地扩张,有力地配合了井冈山的斗争,当地群众说“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在鄂东,他在两个月内亲手组建红十五军,创造了红军历史上建军时间最短的纪录。

 
 
 
  他的名声随着成绩升腾,寻着足迹流传。但是,这些过人的业绩,还只是这位军事天才横空出世之前的铺垫,他最精彩的华章是在鄂豫皖根据地创造的。

  红十五军千里来寻大别山,原指望得到物质上援助,谁知步入苏区后发现主力红军全部外出,而国民党正集结十万部队闪击根据地。历史就这样通过偶然将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的重担搁在了蔡申熙的肩上。他与曾中生联手以区区两三千人枪创造了保卫根据地的奇迹,同时还创造了围点打援、坑道作业和飘忽作战等新战法。

  历史充满了偶然性。

  1930年10月,国民党集结十万部队准备对鄂豫皖苏区发起第一次“围剿”。根据地的主力——红一军当时并未察觉,仍然按照自己的行动方案展开进攻。11月,他们听说新洲城兵力空虚,只有少数民团防守。为了解决部队冬装,红一军奔袭新洲,竟然将毫无防备的郭汝栋第二混成旅悉数歼灭。这误打误撞打乱了敌人的“围剿”部署,推迟了敌人的总攻时间。

  国民党被迫重新部署部队。红一军仍然不知危险正在临近,竟然一个转身,大踏步离开了鄂豫边根据地,前往皖西。担任总指挥的国民党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大喜,认为遇到一举占领“匪区”、荡平“匪巢”的良机,立即下令发动总攻,等他们进入苏区时,却惊奇地发现这里还有另外一支主力红军——红十五军。

  对于红十五军将士来说,骤遇强敌也是误打误撞。他们从蕲(春)黄(梅)广(济)不远千里来到大别山,主要是想与红一军会合,希望得到兄弟部队物资上的支援。由于通讯条件差,他们在皖西与红一军隔着一座山头,擦身而过,来到了战云密布的鄂豫边,一头撞进国民党重兵包围的“陷阱”里。

  蔡申熙当时承受着来自三个方面的压力:

  一是装备。红十五军指战员都身着单衣、鞋,隆冬将至,天气寒冷,战士们体质明显下降,比体质下降更为揪心的是子弹奇缺,每个战士平均只有三发子弹。

  二是士气。红十五军战士是抱着求援的心理来会师的,没想到红一军没有找到,却要与多达十万的敌军对阵,许多人产生了消极心理,认为这是鸡蛋碰石头,纷纷要求离开鄂豫边。

  三是敌情。根据掌握的情报,进攻鄂豫边的敌军,仅国民党正规军就有七个师另一个旅,而根据地内能够组织起来的地方武装仅有六个教导队。

  新任鄂豫皖特委书记曾中生亲自到部队进行动员:“我们已经飞令红一军回师救援,目前根据地也还有两万兵力可以与敌周旋。”

  台下战士发出一阵鼓噪:“别唬弄我们了,两万人在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蔡申熙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军中智囊——蔡申熙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