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甚至把它写入了校歌:“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然而,残酷的现实,变幻的政治风云把黄埔师生分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相互展开了绵延二十二年的生死搏斗。既是同学又是敌人,既是战友又是敌人,这就是历史上独特的黄埔现象。
几乎所有的黄埔士官生都经历过这种友情与政治的双重煎熬。蔡申熙也不例外。
蔡申熙就读于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队,在校时与邓文仪、胡宗南等国民党籍同学关系较好,毕业后又与薛岳同时供职于国民革命军第一军,都被视为前途远大的“后起之秀”。
他们当时只有二十来岁,多为贫寒子弟,都有一腔热血和远大志向,本来可以成为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当他们相扶相携走到1927年春时,突然分道扬镳。邓文仪、胡宗南、薛岳追随校长蒋介石叛变革命,向昔日的战友开刀;而蔡申熙等中共学员则跟随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举起了反抗的刀枪。
用邓文仪的话来说,国共分裂后,蔡申熙是个“常败将军”,穷得只剩下一身骨头架子。1927年8月,他率部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先后担任团长、师参谋长,起义军南下潮汕时遭到国民党优势兵力围攻,部队被打散。其后,他通过叶剑英的关系,打入新编警卫团工作,参加了广州起义,担任广州市公安局长,广州起义又遭失败,他成为被通缉的对象,身无分文,东躲西藏,过着艰难的逃亡生活。最为窘迫的是,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迫切需要筹措一笔路费到上海与中央军委重新接头。穷途末路之时,蔡申熙想到交情不错的同学邓文仪。
邓文仪与蔡申熙不仅是同学,还是同乡。他们都是湖南醴陵县人,从中学起就是同窗好友。
蔡申熙开门见山:“我现在缺少盘缠,来向你化缘。”
邓文仪已经官至少将。他一边从口袋里掏钱,一边用教训的口气说:“你呀,就不该当什么共产党。共产党破坏国民革命,闹得自己都无法立足,你还是趁早回头吧。”
蔡申熙顿时血往头顶冲,感觉受到奇耻大辱,针锋相对地驳斥道:“共产党忠实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不谋私,不篡权,当共产党人有什么不对?!是谁破坏国民革命,自有公论!”他将邓文仪递过来几十元钱往桌上一掷:“承你顾念旧交,慷慨解囊。但是,大丈夫不受‘嗟来之食’。”
说完,蔡申熙往外走,走到门口犹不解气,又回过头说:“你现在就可以动手,杀了我去向蒋介石请功。我今天死,明天你的脑袋也要掉在广州街头。”
邓文仪慑于蔡申熙的正气,没敢动手。
虽然出了一口恶气,但是,盘缠仍然没有着落,依旧不能远赴上海寻找党组织,蔡申熙有些沮丧。于是,他又硬着头皮去找第四军副军长薛岳。
薛岳没有邓文仪那样尖酸刻薄,他见蔡申熙面目黧黑,衣衫褴褛,连声说“受苦了,受苦了”,不由分说,拿出自己的衬衫、外套,招呼沐浴、更衣,然后摆酒设宴。
酒过三巡,薛岳说出真心话:“申熙,我知道你是个热血青年,有理想,有事业心。但现在是国民党当权,共产党成不了气候。如果你不愿在国民党军队里干的话,我可以资助你去日本留学。”
蔡申熙看得出,薛岳与邓文仪虽然一个表面上热心快肠,一个冷若冰霜,但骨子里都是一路货。他本想痛斥一顿、拂袖而去,但是,这样一来,还是解决不了路费的问题。他只好捺下性子,虚与委蛇。薛岳以为自己劝说成功,高兴地拿出几百块大洋送他做路费。
蔡申熙拿到这笔钱后,当天就离开了广州,经武汉来到上海,在中央军委工作。在上海,他与刘伯承共事,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几十年后,刘伯承在回忆录中写道:“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与蔡升(申)熙同志同在周恩来同志主持的党的军事委员会之下工作。他给我的印象是:忠诚勇敢,工作认真。”
刘伯承佩服蔡申熙遇险不惊、从容自若的大将风度。一次,蔡申熙奉命将三支短枪藏在小皮箱内,准备运送到秘密联络点。他坐的人力车在一道关口被岗哨拦下,硬是要检查行李。
“别磨磨蹭蹭的,开箱接受检查。”哨兵一个劲地催促蔡申熙下车。
蔡申熙恼了,下车后挥手就是一个耳光,呵斥道:“哪个教你这样对待上级军官!我是卫戍司令部参谋,有急事要办,延误了公事,你有几个脑袋?”
哨兵被打得七荤八素,懵了,连忙立正,看着蔡申熙扬长而去。
还有一次,蔡申熙与刘伯承在一家大饭店雅座主持召开党的秘密会议,突然一群国民党稽查人员涌入,要把他们带走。蔡申熙急中生智,操着官腔说:“我看今天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我是党军驻沪参谋长,在这里商量要事。你们不信,可以问×××。他是我同学。”他点到了一位国民党驻军高官的姓名,也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
稽查人员将信将疑,不敢造次。他们没有胆量直接与这位高官通话,便打电话给他的副官处。副官处的人没听清究竟,就大发脾气:“连司令的同学都敢抓,你们不想活了?”
稽查人员放下电话,满脸赔笑:“对不起,误会,误会。”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事后,刘伯承问蔡申熙:“穿帮了怎么办?”
蔡申熙说:“怎么穿帮?我确实与他有同学之谊。”
在党内,蔡申熙的沉着,人所共知,他曾经当面戏弄过胡宗南。那是1928年夏,蔡申熙在一家旅馆楼梯上邂逅胡宗南。
“哎呀,这不是申熙吗?老同学,现在可好?”胡宗南后面跟着四个侍从,全是全副武装的彪形大汉。
蔡申熙没有正面回答:“你看我这样,好得起来吗?套用李商隐的一句诗,叫‘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失意人一个。”
胡宗南见他衣著简朴,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