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阳信走出的最高级别官员,蒋洁敏一度是整个阳信的骄傲。但现在,记者一旦把话题转到蒋洁敏身上,前一秒还热情的阳信老乡们立刻变得很警觉:“光知道这个人,但我跟他没什么接触。”“他那么大官,我哪接触得到。”“这个,我不清楚……”蒋洁敏这三个字,在当地似乎已成为禁忌,谁也不愿意与他扯上关系。此前一天,记者还从济南市纪委一位工作人员处了解到,阳信县委、县政府已经专门针对蒋洁敏案开过会,要求各级机关单位“不评论、不参与”。
9月5日一早,记者冒着蒙蒙细雨来到蒋家村。村外正在修建高铁,加上雨水的冲洗,进村的路十分泥泞。
清早的蒋家村静极了,偶尔遇见一两个带着孙子在乡间玩耍的大婶,或者在家门口张望的老人。用当地人的话说,因为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主要劳动力是“3860部队”,“38”代指妇女,“60”代指老人。
村里的老人聊着聊着,思绪便回到那个一起长大的同龄人身上。“那时候,俺们老师都说,他又有才又能干。他出事,别说是他家里,就是俺们学校,都感到很遗憾。”村里一位小学老师曾是蒋洁敏的高中校友,他还记得,蒋洁敏小名叫“胜利”,在家里排行老大。在他的记忆中,蒋洁敏初中是在商店镇上的阳信三中念的,也就是如今的商店中学。1970年,蒋洁敏升入阳信三中高中部。“我比他低一级,1971年入校时,他正读高二。整整一年,我们每天6点多就起床,一起走着上学,到学校去自习,特别累。那时候,一个年级两个班,蒋洁敏很聪明,每次都能考全年级第一。”
除了学习成绩好,蒋洁敏留给村里人的另一个印象是家教严。蒋家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蒋洁敏的父亲蒋迎畅曾任阳信县物资局局长。一位村民也回忆,蒋父从来不坐单位配的轿车,而是天天骑自行车上班,甚至“经常骑着破自行车,戴着破草帽回到村里来种田”。有时村里的路不好走,碰见有人迎面过来,蒋父会退到一旁让别人先走,自己再过。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说,“父亲的行事风格对蒋洁敏影响很大”。记者也在走访中了解到,蒋洁敏走上领导岗位后,每次回村,“在村口就下车,步行进村,小车只能在他身后跟着。和他家女人出门吃饭,也不开车,就是随便找个小饭馆,随便点俩菜就吃了”。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蒋洁敏的妻子姓史,是邻镇河流镇人,蒋洁敏20多岁时,经人介绍认识了她。婚后,两人过着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育有一子。
蒋洁敏还有3个弟弟。村民们说,大家平时都以小名相称,记不清他几个弟弟的大名。一位村民回忆,蒋洁敏的大弟建生曾是青岛太平洋 保险 [微博]公司的员工,现在中国人民 银行 任职;二弟建设在河北廊坊霸州市电力部门上班;三弟建华从东营市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8.07, -0.01, -0.12%)大学东营校区)毕业后,进入胜利油田工作。蒋洁敏进入中石油集团后,他也跟到中石油集团做了一名办公室主任。虽然有人言之凿凿地告诉记者,蒋洁敏当官后,没有给自己的亲戚带来一点好处,就连他的一个堂兄弟,至今也只是阳信县一家织布厂的普通职工。但蒋洁敏三弟的职业路径,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2011年,蒋迎畅患上癌症,蒋洁敏把父亲接到北京做手术。20多天后,蒋迎畅回到县里,终究没能出现奇迹,很快撒手人寰。蒋父去世后,只剩下蒋母一人留在村中。不少人对记者感慨,蒋洁敏家的两亩地,一直是他80多岁的老母亲亲自打理,有时候,蒋洁敏的叔叔会帮着干点活儿。一位村民说:“他们家在北京有别墅,但她不愿意去,最多也就是冬天去住住。所以,他们兄弟四个每星期至少有一个回来,陪老娘坐一两个小时再走。”但村支书告诉记者,自己2011年上任后,就没见过蒋洁敏回村。阳信县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猜测,这可能是因为蒋洁敏的职位越来越高,离家越来越远,工作也越来越忙。“就算回来了,也待不了几分钟。他又不喜欢惊动县里、村里,谁碰得到他呢?”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村西头蒋洁敏家的老宅。灰白色水泥围墙、铁皮红漆大门,两侧张贴着工整的对联……与周边的邻居家并无二致。大门上“合家欢乐”的横批还红得像刚贴上去一样,可门上的“铁将军”却昭示着这家主人并不在家中。
“不知道老太太是什么时候被接走的,儿子的事情她怕是接受不了。”一位路过的村民感叹道。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胜利油田的竹板礼堂。
3,“只是填了几张表,就被大卡车拉走了”
蒋洁敏在1972年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村子。当时,正在读高二的他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要选择——参军还是工作?只要再过一年, 18岁的他就可以参军了,但在县城工作的父亲带回另一个消息:东营的“九二三厂”正在招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