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B >> bo >> 薄熙来 >> 正文

 

薄熙来:打造"宜居重庆"让老百姓住得起住得好

人民网重庆4月26日电 最近,在市委、市府的推动下,重庆上上下下都在讨论“宜居”问题。薄熙来也参与其中,谈古论今。他认为,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人无定所,社会难安。汉字里的“安”字,上面是个宝盖,代表“房子”,下面是个“女”字,表示“妻室”,这说明,一个人有了房子和媳妇,就可以“安”心了。古往今来,人们始终在追求理想的居住条件。《诗经》里有“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的诗句;唐代大诗人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慨叹;孙中山先生则有“居者有其屋”的革命主张;反之,“无家可归”是对最凄惨境遇的描述……,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住房的强烈渴望。


让老百姓住得较宽、较好,还要买得起,住得起

薄熙来分析说,十七大报告对“和谐社会”提出了五大要素:即“要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即是指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与住房这五个方面,住房是要素之一。

薄熙来强调,建设“宜居重庆”,要特别关注中低收入群众的居住需求,让广大老百姓都有房子住,而且质量较好,能买得起。要调控房价,达到合理的收入与房价比。物业费要适当,让老百姓住得起。在此基础上,力争在住房品质、房屋配套、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四个方面得到大提升。比如,既要重视面积、也要重视室内设计,对厨房、卫生间、凉台都要精心设计,每一平米的面积都要充分利用;要提高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率;要建设城市公共广场、公共绿地,让群众有活动空间;要让农家店覆盖所有的乡镇、村,同样的货物要与城里同质同价。

城市广场不仅是“民生工程”,关键时候还是“生命工程”

多少年来,有人对城市建广场,不分大小贵贱,不问青红皂白,都一律斥之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薄熙来认为,对城市广场要具体分析,实事求是,不能一概而论:可以统计一下,是谁常到广场去呢?是明星大腕、富豪大款吗?不是。常到广场去的,多是普通老百姓,是中低收入的群众。他们住的窄,城里有个广场,别管大小,可以去透透气、散散步、跳跳舞、聊聊天。街坊邻居也可以增添些亲切感,否则“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怎么营造和谐社会呢?遇上火灾、地震,总得有个疏散人的地方,那时候,广场可就派上大用场,那就不仅是民生工程,还是生命工程了!

薄熙来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有了广场就有中心感、城市感,否则就不叫城市,只是穿堂而过的一条街。欧洲人引为自豪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城市总有个大大小小的广场,这些广场把城市点染得优雅、别致,颇具文化底蕴。如果我们的城市都是穿堂而过的一条街,那就不太像个城市,就聚不起人气。王鸿举同志说的好,广场就是城市客厅,“客厅不靓,家宅不旺”。这也符合我们民族文化的传统和心理。特别是重庆主城的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已经高于东京和上海,平日看着一幢幢高楼组建的“水泥森林”,让人有压抑感,真要发生个紧急事儿,还没处跑,没地方躲。现代城市的空间就是财富,发展的趋势是“以疏为美”。重庆的主城一定要“疏密”,逐渐把毛容积率降下来。

薄熙来指出,从经济意义上看,城市广场是市民共享的、政府管理的公共资产。如果都盖上房子,那就成了某个开发公司的资产,或购房者的私产。此外,建好一个广场,还能抬升周边的地价,这对政府来说,也是有账算的。

薄熙来还对区县干部说,我们并不主张各个区县都搞个大广场,一定要有分寸感,要大小适度,当地百姓够用就行。在区县城里搞个适当的广场,弄得干干净净,再种些树木、花,让老百姓有个活动休闲的地方,很有必要,这也是城乡统筹的内容之一。

美化“山头”,让重庆人满目青山

过去有个“山头主义”的说法,最近,薄熙来也大谈起“山头”来,他说:重庆山城的一大特点,就是“山头”多,城里城外山连山。如果不治理,不改造,山头就是荒山,既影响出行,又看着“顶眼”,影响市容,是城建的障碍和“包袱”。如能做好山头的文章,就能变“包袱”为财富,形成重庆的一大特色。去年好多区县组织群众上山种树,美化山头,一个个“攻占山头”,真是鼓舞人心!设想,如果这些昔日荒山都能密密麻麻地种上树,就相当于城市多了好多大氧吧、大肺叶,“森林重庆”就更有韵味了。再修好上山的步道,老百姓就可爬山、健身,又体现了“健康重庆”。城市里有一个个绿油油的山头,人们居住就会感觉宽敞、舒适,“满目青山”,这又体现了“宜居重庆”。美化山头,做好山头的文章对重庆实在很有意义。

把重庆30个区县城改造成30个宜居的小城市

薄熙来对重庆的干部讲,重庆是大城市加大农村、大山区,京、津、沪三市的农村面积拢一块儿也赶不上咱一半,所以区县建设对重庆格外重要。如果能用十年、八年将咱主城以外的30个区县城都改造成宜居的小城市,那就是为当地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不要小看小城市,如果改造得好,会比住在大都市还舒服、还方便、也更有效率。在特大都市,同学、朋友搞个聚会,参加个商务活动,一抬腿就得在路上消耗四、五十分钟。如果工作单位离家远,每天上下班也要消耗很多时间,无形中就是在“浪费生命”!

过去很多人向往大城市,认为在大城市生活方便——高楼大厦、花花绿绿、车水马龙……好不热闹!现在就不同了,许多人希望静下心来想点事儿,办点事儿——在田园风光中还容易出思想成果。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这种趋势,人们住在新城或卫星城,需要时通过高速公路或快轨交通到主城,也很方便。实际上,搞的好的中小城市,要比大城市更适合人类居住和工作。

重庆现在就开始努力,十年以后干出30个宜居的、设施配套齐全的小城市,城乡统筹的概念就具体了。

毛主席讲,“江山如此多娇”,重庆有江有山,就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薄熙来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薄熙来:打造"宜居重庆"让老百姓住得起住得好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