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祖孙四代人的政治奋斗史》一书的简介
陈 国 钧
此书是两千多年来,第一本从历史的角度完整解读《易经》的书籍。其文字简单通俗,浅显易懂。任何一个中学生,都可以轻易地读懂它并理解其内容。
但为了让不同层次的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易经》,此文也不得不从纯理论的角度招摇一番。正文就不再有这些懒婆娘的裹脚了。
此文基本上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为什么要研究《易经》;二、《易经》的基本内容;三、《易经》为什么难以理解;四、《河图》《洛书》的来源。
一、为什么要研究《易经》
大家都认为《易经》无所不包,所以对它的研究也是多种多样的:多数人敬而远之根本不看,少数人则全心钻研一概继承;文化人因越学越糊涂而尴尬,政治家则因大家都不懂而不耻;古人以《易经》做为人处事的标准,现代人则依靠占筮算卦来拿主意;学术界以《周易》的博大精深而自豪,以生命的起源、宇宙的奥秘、数论等现代科学知识来解释其原理,民间人士则凭自己直觉理解的《易经》精髓,来给人占卜算卦看风水(其准确程度的高低,则以其生活阅历的深浅而定)。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服谁。好在大家都会哈哈一笑,以其“博大精深,高深莫测”来收场且遮羞了。
这种收场方式,在社交方面自然是皆大欢喜,谁也不丢面子。可将其用在学术方面,却给中国的社会科学界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为什么呢?因为《易经》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若不能弄懂其真谛的话,国人对中国古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后来历史与文化的演变过程,就只好依靠颇多主观的臆想、误解和推理为基础了。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学术成果,能有几个人信服?
作者在研究中国的近代史时,就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社会科学领域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问世,可学者们好像没有看到一样,依然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诸多的古老课题上争论不休。这浪费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啊!因此,作者试图以顺藤摸瓜的方式,从研究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的源头及其演化史着手,找出近代史中诸多难题比较合理的答案。可要这么做的基本前提,就是弄清《易经》的真正涵意。
在熟读了古今上百种解释《易经》的书籍,仍无多少收获的情况下,作者只得采取“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的笨办法,将中外的传统文化与近代文明进行反复的对比,终于发现了这么一条简单的规律:历史上的任何一种理论书籍,无论其披着什么样的外衣,打着什么样的旗号,语言多么的高深莫测,实际上都不过是某个思想家或政治家对某个特定时代的记载、归纳与总结;后人又以此为基础,来创造新的历史。
只要后人热衷于政治,那他注解前人书籍的意图,就不是学术意义上的探讨,而是政治意义上的创新、发展或篡改。可秦代之后,中国的思想家,基本上都是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梦想,结果只能出现马克思评论伯恩斯坦的结果:“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明白了上面所说的规律和现实后,作者乃将那些注解《易经》的书籍暂且都搁置一边,只是以中国的古代史为线索,再一次的将其与《易经》反复地对照和探索,才终于明白过来:《易经》不过是一部西周的开国史罢了。书中以古代圣贤的教诲、以及周文王祖孙四代一百余年的政治活动为依据,发现并总结出的一套高深学问——培育人材的基本规律和促进事业成功的基本规律——则是其中的精华。只是由于我们对它的不了解,才让其始终停留在占筮算卦的初级阶段上,而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提高,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一门科学。
二、《易经》的基本内容
《易经》的前三十卦,文笔简练,层次分明,史实丰富,哲理明晰,是周文王对其祖父古公亶父执政五十余年,父亲季历执政十一年,自己执政三十五年,又坐监七年这百余年间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政治、军事与人事活动的高度概括、归纳与总结;
三十一卦到六十二卦为周公旦所作,记载了周文王自羑里获释回到西歧后的八年间,一系列治家、治国、并联络天下诸侯准备推翻殷商的言行;
最后两卦,则是周公旦对周武王第一次伐纣,失败而归的事实之记载与总结。
《易经》的提纲为《乾》、《坤》两卦。
《乾》卦的七爻全部说九,目的是告诫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要从原则、大局、长远的方面来考虑一切,才能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紧紧把握住局势变化的脉络,而不至于犯下原则性的错误。没有远虑的鼠目寸光之辈,只会把事业导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坤》卦的七爻完全言六,则是告诫人们,仅仅依靠正确的指导思想,是不能走向成功的。只有老老实实地脚踏实地,从微观、小事上做起,并针对不同的对象与环境,有经有权地采取不同的策略,才能完成伟业。眼高手低或手高眼低者,都将一事无成或半途而废;
《乾》《坤》两卦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从宏观上着眼,在细节上努力。
其余的六十二卦中,为什么有的六中夹九,有的九中夹六呢?
六中夹九者,讲的是一边实践,一边对其加以理论上的总结,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践;九中夹六者,则是说指导思想在开始时仅有一个轮廓,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的依靠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来对其加以丰富和完善。如此反复地交替进行,才能保证事业的成功。
总而言之,《易经》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并非古今一直认为的三百八十四爻),无一不是周文王、周公旦对百余年中一系列事件所作的哲理、德理、情理以及政略、战略、策略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其解释之详尽,其说明之简练,其内容之广泛,实为古今中外之独一无二的杰作。
三、《易经》为什么难以理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