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企改革者周厚健:改革促生巨变
|
海信10年改制,周厚健每一刻都站在风头浪尖上。正是10年前青岛市政府的一纸任令,周厚健带领海信开始闯关,至今不倦。 谈起海信改制,周厚健对青岛市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海信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的发展得益于一批高素质的企业群体良好的竞争氛围,这个氛围的缔造者正是政府。因此,不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更深层次的企业改制问题,青岛市政府都是功不可没。从最早的分配制度改革到现在基本解决企业经营层的激励问题,青岛市政府的领导人的确是越来越开明了--从某种程度上讲,我觉得国有企业的竞争实质上也是政府领导人素质的比拼,它取决于政府领导人对中央政策与制度走向的领悟能力。 1992年,在青岛市政府的支持下,上任伊始的周厚健率先启动了海信的分配特区。收入的差距很快在海信引起了震动,1994年,公司在进行住房分配时,就有一些老员工不满意了,他们发现许多"小年轻"不仅薪水比他们要高,分配的房子也比他们宽敞许多。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为此专门召开大会说,"我很高兴今天有人为房子的事到办公室找我们,这说明我们改制的目标在实现。我们要拉开收入的差距,让大部分员工从中获益,少部分人的不满意是正常的,我希望这些人通过更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而不仅仅是因为你在海信工作的时间。"据悉,仅在1998年,海信内部年收入高于周厚健的多达1000余人,这一局面直到2001年青岛市政府批准海信对集团主要负责人实行股权期权激励才有所改变。 分配制度的改革解决了员工的短期激励问题,但是,如何持久地激发员工的内在创造力则需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7年前,海信就对两家下属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这两家企业的产权全部出售给职工,其中两位厂长分别持有15%的股份。连续4年,这两家产权所有者完全变更的企业年年效益大幅增长。 目前,海信集团所属的26家子公司,几乎全部进行了改制,与家电、通讯、计算机等主业相关度不高的海信实业等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将逐步从海信剥离出去。 周厚健说,体制性的问题必须用体制来解决,管理的优势永远无法弥补体制的缺陷。比如说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那种亢奋程度几乎是史无前例的,但是,产出效率却总是十分低下。我在农村呆过,我知道那时候的人们是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人们公社的,一句话--“磨洋工”。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仅仅只是一个收益权的改变,激发出来的生产潜力使世界改变了对中国生存能力的看法。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周厚健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国企改革者周厚健:改革促生巨变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周厚健:海信的神秘主义者 |
下一篇文章: 周厚健:大胆一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