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子灭代,发生在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这个时期正是春秋向战国过渡时期。各方诸侯为争霸天下,逐鹿中原。当时,晋国赵氏的封君赵简子去世,赵襄子继位。赵立国之初,就把对外扩张作为整个家国强盛的第一梦想。处于赵国北部的邻国代国便很快进入赵国的猎获视野。富足代国 代子(代国的王子)在牧野朝觐周武王时,被周武王正式分封为姜姓国,代子为子爵。
被周分封的代子,雄心勃勃,励精图治。他深谋远虑,对南边的邻国赵心存戒备,一直派重兵把守与赵接壤的边境。他常告诫他的儿孙:“赵亡我之心不死。”在立太子时也要求把防赵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传下去。
老代王死后,太子即位。他借鉴东周王室和刘国的官制,严于治军、治民,加强地方政权管理。他有着常人所没有的超然智慧,苦心孤诣地恪守父王的遗训。他远交近守,以仁厚爱人之德行政,再加上身边有一批像太宰赵杲这样的忠臣良将,因此,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繁荣富足。赵襄子继位
赵毋恤,又作赵无恤,春秋战国之际晋国赵氏的封君。生年不详,卒于周威烈王元年 (前425年)。卒谥襄,史称赵襄子。《史记》中所列赵国的襄子纪年,在位33年(前457-前425年)。赵无恤是晋定公时专擅晋国大权的赵简子(赵鞅)与侍妾所生庶子,在诸公子中出身卑贱,而且其貌不扬,但却最受赵简子钟爱。
为了实现赵立国强国梦想,赵简子对自己的后继者作了精心选择。赵简子有三个儿子,临终前把他们叫到跟前,说自己有个宝符,藏于恒山上,先得者继承王位。诸子回来俱无所得,只有赵无恤说已经得到。他说,从常山居高临下可以看到代国,如果吞并代国,这就是宝。赵简子认为此子果有雄图大略,确实可以发展赵氏的势力,于是废太子伯鲁,立赵无恤为太子。当时有人对此举不满,对赵无恤有非议,赵简子认为,赵无恤能够忍辱负重,适宜担当大任,所以尽管有人反对,还是坚持让赵无恤继承他的事业。赵无恤在赵简子死后继位,称赵襄子。赵襄子继位后在很短时间内即显示出他的治国才能。战国版“鸿门宴”
为了麻痹代王,赵襄子抓住代王好色的弱点,将其姐姐嫁与代王为妻,两国结秦晋之好,使代国上下放松了对南面强大邻国的警惕。代国产的代马是战国时期驰名天下的名马,而马是那个时期最为重要的军事物资之一。赵襄子通过交易和获取礼品两个渠道,从代国得到大量马匹,从而使得赵的军事实力骤然增强。代国的灭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赵襄子与代王在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会盟,上演了一出战国版的“鸿门宴”。代王毫无戒备即来赴会。在酒宴上,赵无恤早已安排下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时,用斟酒用的铜勺乘机击杀代王及其从官。然后,兴兵伐代,一举占领代国,将其领土并入赵氏版图。其姊泣而呼天,拔下发笄自刺而死。赵襄子灭掉代国,将代国(即今河北省蔚县及山西省北部地区)国土攘入其版图。赵襄子灭代是战国初期的一件重大军事政治事件,这一事件,《战国策》、《吕氏春秋》、《史记》均有记述。
赵襄子灭代国的故事在当代一些文学作品中也有生动的描写,虽有许多是文学的想象,但很自然地使我们联想到那个战国版的“鸿门宴”: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代王蔚率领由掌管朝政的职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和近身的职官太师、太史、卜师、宗人、贴身侍卫及几十个乐官、舞师组成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直奔赵国境内夏屋山下的大校场。
白天的赛事结束后,主客分别进入临时搭起的大帐,宴飨开始了,人们一边啖食饮酒,一边观看赵、代两国乐工和舞师表演的各种歌舞。此时的代王完全沉浸在家人团聚般的欢乐之中,全然不知此时已杀机四伏、危如累卵。宴飨入席时,赵襄子就把代国来的人分别安置在各个大帐,四周均埋伏了武士,只等一声暗号便各自为战,屠戮自投罗网的代国君臣。
这时,刚才还醉态十足的赵襄子突然勃然大怒,手指代王破口大骂:“好你个不识抬举的姜蔚,竟敢辱骂我!”说着举起酒杯猛地掷地:“还不给我动手!”暗号一发,原来在帐内侍候着上菜斟酒的厨人和表演歌舞的乐工舞师全都手操各种兵器向代王及其从属砍杀起来。赵襄子的宫廷膳食官赵雒早已手持铜枓(方形带柄铜勺)守候在代王身后,听到暗号,他就挥起铜枓朝代王脑袋猛击,只见代王脑浆四溅,猝然倒地。可怜姜蔚这位年轻英武的代王还未从惊愕中反应过来就死于非命,随他一起来的人多数没有逃脱同样的厄运。顷刻间,欢乐喧闹的宴会变成了恐怖笼罩的屠场。
史载:“赵襄子既杀代王,使人迎其姊。代王夫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据《魏土地记》载:马头山其侧有中乳穴,代王夫人磨笄自刺而死,民怜之,为立神屋于山侧,故名之为磨笄山。
代国并于赵,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崛起乃至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赵与齐、楚、燕、韩、秦六国争霸成为可能。
赵襄子的立都之所是代,即今蔚县代王城。代是赵国历史上的政治中心之一。(摘自《张家口惊世的古战场》)蔚县代王城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