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早期东鳞西爪有限文献的记载中,春秋时期纷纷攘攘大小国家竟有百余个,确实有国家形态并颇具时代影响力的有齐、鲁、晋、秦、楚、宋、郑、卫、陈、蔡、曹、燕、吴、越、邓、许、申,少数民族有夷、狄、蛮、戎等。
其中的申国,有东西申之说,西申在南阳,东申就是我现在居住的信阳,别称申城。
经过热烈/激烈/壮烈/酷烈的互相争霸,到了后来,还剩下五个,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春秋五霸”。
关于“春秋五霸”,史学界近年一直争论不休喋喋不休,有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泰穆公和楚庄王。有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管怎么说,齐、晋二公或者说二霸当是其中无可争议的了。
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唯楚称王。
其中的晋文公重耳,以其政治才华/人生历练/品格魅力,使一个强大鼎盛的晋国雄起于中原。但到了春秋晚期,具体可以说是晋定公时,稍不留神,他广大美丽的土地不知怎地被一分为六了。赵、魏、韩、智氏、范氏、中行氏(我们的历史教科书称他们这些暴发户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各霸一方,各自为阵,好像就剩下晋定公的皮肉骨头没被他们最后分割/肢解/油煎/水煮了。
而他们在大肆瓜分/侵吞/掠夺/霸占国家土地的时候,有恃无恐,为所欲为,后来发现他们并不为此承担任何后果和责任。这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要你的实力强、兵马多、粮草足、拳头硬,就行。
豪强列夺之后,带来的是更大欲望的膨胀和野心的扩张。他们甚至都觉得目前一分为六还不行,独此一家为最好。
有人说,你们都分得多,我分少了。有人说,我是分得不少,区位不好。
于是再打。
盘点一下,差不多了,六家还剩下四家:智、赵、魏、韩。主子分别是智伯、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
说来还不平均,也不平衡。四家智伯势力最强,他竟对晋国国君及其位子产生了浓厚兴趣和不良想法,觉得那个位子真好,努力一下,大可取而代之。
智伯名瑶,晋国大夫智宣子徐吾之子。徐吾那天把族人智果找来说,我想选个接班人,你觉得智瑶如何。
智果说,他不如你的儿子智宵。徐吾说,宵才智都远比不上瑶。智果说,是。我知道。瑶有五大过人之处,高大美髯过人,骑马射箭过人,多才多艺过人,刚毅果敢过人,机智乖巧过人;唯有一短,就是贪残不仁!我敢断言,如果立瑶,宗族必灭。
智果兴许是铁定看准了的,否则他也不会那样在人家父亲面前直言不讳说人家儿子的短处。待后来徐吾坚持不听也不信,仍旧立瑶,智果看到了智氏宗族灭亡的未来,遂改姓为辅氏。
徐吾卒,瑶继位,主晋政,欲代之。
谋士说,你要想实现你的罪恶目的,最大的阻力就是来自赵、魏、韩三家。
智伯说,那你说该怎么办。
谋士说,削弱他们的实力。
智伯说,如何削弱。
谋士说,南方越国兴起,晋国日益衰败。假传晋候之命,让赵、魏、韩三家各献地百里,纳其税赋,以充军资,与越抗衡,两厢争霸。有不听话的,以晋侯的名义,掐死他!谋士满眼凶凶的光,然后说,知道这叫什么,食果去皮!
智伯说,阴。那就从韩开始。
按计划智伯派族人智开先去韩康子韩虎府中假晋侯之命要地。韩康子说你先回去,明天给你答复。智开走后,韩康子立即开会研究,说,来者不善!这智伯真是贪得无厌,挟晋侯以弱三家,名割地以强自己。我想兴兵除了此贼!
韩谋士段规说,不可。他这一招阴险毒辣,你发兵,为抗旨,是死罪。
韩康子说,那就给他。
段规说,给他。给他之后他必去魏、赵割地,魏、赵不从,必相攻击,韩只安坐在家看一场你死我活激昂壮烈的大片,视其胜负,再作定夺。
韩康子说,自私哩。
段规说,无奈哦。
百里地就这样给了智伯,智伯大喜,遂设宴于蓝台之上,款待韩康子。酒喝到兴致处,智伯让人取出一幅画来,置于几上,徐徐展开,与韩康子一同观赏。原来是一幅鲁国卞庄子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