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学生对外部的世界有着怎么样的认识呢?下面这些例子是我日常生活与工作所见所闻的真实记录,或许能窥一斑而知几豹。
一个是我亲戚的女儿,正在读初中。这孩子英语不爱学。有一天我劝她:“我们该好好学学英语的啊,因为当今世界,先进科技、先进文化确确实实有很多掌握在英语国家中。我们学好了英语,就可以很方便地学习他们的长处,说不定将来你还可能到这些国家留学呢。”这女孩不屑一顾:“怎么可能呢?我们中国才是最先进最了不起的。”——我瞠目结舌,仔细回想却又无话可说: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对外部世界了解接受的不就是“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今儿个内阁下台,明儿个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这一套教育?只可笑可叹表演过上述“经典”小品的赵本山,“忽悠”够国人、赚饱腰包后自己倒悄悄移民到“比较乱套”的加拿大去了。
一个是我的学生,一次我布置写“换位思考”的话题作文。该学生文中写道:“假如美国能站在伊拉克人民的立场上想一想,就不会派军队侵略伊拉克,占领他们的领土,霸占他们的石油,屠杀他们的人民了。”——呵呵,我这可爱的学生,在他眼里,驻伊美军简直就是当年的纳粹了。
也有一个我的学生,惯于贪睡懒起、贪吃懒做、贪玩懒学。于是我给学生们印发孙云晓当年发表过、引起很大反响的记叙中日少年夏令营中不同表现的《草原上的较量》,还连加了几篇后续的报道,以期激励学生们磨练意志。这个学生读后,不但满不在乎,还大为不满,向几个老师“批评”我说:“林老师怎么能让我们读这样的文章?日本可是我们的仇敌。怎么能只说他们的好,而灭自己的威风呢?”——幸亏他没有向教育局和公安局“告发”我,也幸亏我平时非常注意约束自己课堂上不要说过于“出格”的话。
另有一篇本地某知名中学校报上发表的文章,作者是一初三学生。读过沙叶新老先生写的《尊严》(初中教材曾收录过此文)之后,该同学的读后感中写道:“那些羡慕西方制度和文化、羡慕西方生活方式而抛弃祖国的人,简直是禽兽不如。”——出国留学、谋生、定居的人们都该就此“反省”“反思”一下了。哈。
那么,中小学教师的“世界”观又如何呢?在此也举两特例。
一位是曾经的同事。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这位老兄当天晚餐时表示,自己今天要痛饮一番,因为“美国一贯欺压我们中国,今天终于遭到报应,太解气了”。——相信与这位老兄一般“同仇敌忾”的国人还真不只一个,也幸亏美国媒体不习惯于抓这样的新闻极力铺张渲染以“激励”美国人的“爱国情感”,否则,这位老兄以及类似的国人同胞可要像莎朗·斯通那般名扬世界了。
一位是笔者一朋友所在学校的校长。据说此君刚来上任第一天,在全校教师会议上,介绍过自己后,别的话还没说几句,就向大家宣示:日本人太可恨了,我们要坚定地“抵制日货”。——难怪一提“抵制X国货”,就应声一片,“群众基础”广泛啊。
那么,大学教师该视野广阔、见多识广,他们的“世界”观该不会像上述中小学某些老师学生那样封闭“偏狭”吧?但笔者也举举刚刚见识过的两位。
就在前个月,我听了一场本地教育部门为“名师培养对象”举办的讲座——不好意思,按现有规格尺寸我知道自己不大可能成那样的“名师”,但竟也成了“培养对象”,惭愧惭愧!——请来的专家是南京一著名大学的教授。教授的关于课程改革的讲座倒是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十分的精彩,但开场白时的一段比喻让人大跌眼镜。为了说明真正的“名师”应该不图虚名,努力实干,教授打了个比方:比如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美国受到的危害最严重,就是因为美国只搞金融、股票之类的虚拟经济;而咱们国家能如此稳定,就是因为咱们只搞实体经济。——我的天,不知教授如何解释我们的股市的暴涨暴跌与银行天文数字的不良资产?又如何解释我们正持续不断出现的企业倒闭与工人返乡潮?美国经济真的只重“金融”而不重“实体”?中国与美国的实体经济哪个更能抗风浪?老先生对此有过基本的了解吗?
也就在前个星期,我作为家长听了儿子学校组织的一场家教讲座。请来的是本地大学一位副教授。在讲到培养孩子的宽容品质时,该副教授也举了美国的例子:像美国,种族歧视就非常厉害,像我这样的人(该先生长得黑),在美国肯定会受歧视。——下面马上有家长笑起来:“奥巴马都可以当总统了,怎么还说这样的话?”
上述例子当然都可以说是特例,但却实实在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中小学生到大学生,从中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我们不少人从小至大,脑子里的“世界”观已被树立得非常“正确”而牢固:“国外比较乱套”,“风景这边独好”。凡涉美国(更多时候还有日本),必是敌意;凡涉西方,必要警惕;凡是我们自己,即使是脓包肿块,也定然非常美丽。“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而如果赞扬一下西方,便有“汉奸”嫌疑;批评一下自己,那很可能就是“反革命”“反华势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