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2日,华东政法大学有关领导先后两次找该校人文学院教授杨师群谈话,告知其言论被学生举报,公安局已立案侦查,杨把谈话内容在博客上公布,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此后,由于杨的博客中谩骂声不断,杨在他人建议下删除了那篇博客文章。
但博客内容已被其它网站广为转载,经媒体报道,杨卷入舆论的漩涡。他的博客,也由当初几千的访问量蹿升至27万、34万……这个数字仍在迅速增长。
舆论先是对举报杨师群的两位女生表示谴责,待杨本人出面澄清两位女生只是猜测,公安局和校方相继否认对杨立案侦查后,有人说,杨是自我炒作。
杨师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记者薛小林上海报道
现在看来,似乎一切都出于杨师群的“炒作”。
人文学院领导找杨谈话那天,大概不会想到会发生这么多事情。杨现在的态度,是不想多谈论了。
这个讲授《中国新闻史》的教授,没想到网络的力量如此强大,他在博客中写了一篇《“五毛党”现象透视与担心》,来回应网上那些对他的攻击。
12月3日、10日,本报记者两度面对面对话杨师群。第一次,他表现出坦然与自傲,第二次完全是失望。
在公安局和找杨谈话的副校长相继否认对杨立案侦查后,这更像是一出杨自编自演的独角戏。
也确实,它没有收场。
是否被立案侦查成谜
杨师群被学生举报到公安局去了。
这是找他谈话的领导告诉他的。杨师群是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的教授,11月21日,人文学院的五个领导,把杨叫到会议室,告知其课堂言论被学生举报,公安局已立案侦查,向他核实情况。
领导向杨核实了两项非常危险的罪名,被杨否认。杨事后回忆领导找他谈话的情形,称领导的态度还是很开明,“只是核实情况”,在谈话末尾,对杨提出忠告,要他以后上课少说点。
杨在回应领导谈话时说,如果学生不喜欢他的课,可以不选(该校已推行学生选课制度),非要到公安局报警吗?
领导说报警的学生上的这门课不能选,杨想到可能是他教的大一四个法律专业班的古代汉语课,大一新生刚入校,必修的基础课由学校调配老师。他想起大约一个月前,四个班中的“第一个班”——上课时间为星期一,有两个女生课间来找过他,对其上课言论提出异议,其中一位女生眼中还噙着泪水,显然情绪比较激动,他回应她们说“你们有不赞同我上课观点的权利,我也有批评中国文化和政府的权利,如果你们无法接受,以后可以再也不选我的课了”。
杨猜测,报警的可能是这两位女生。
自去年开通博客以来,杨就有写博客的习惯,当晚就把此事写进了博客,并把对那两位女生的猜测也写入其中。
11月22日,该校一名副校长又找到杨,谈话内容和前一天大致相同,在场的还有校保卫处的正副处长。杨再次否认了副校长核实的两项罪名。
接下来,杨能做的似乎只有静候学校的调查结论了。
令杨没想到的是,11月25日他打开博客时,发现访问量已由原先的几千上升到4万,评论和留言中有很多谩骂的言论,杨开始还把那些言论搜集起来,后来发现有那么多的脏话,“中国网民的素质实在是太差了”,在一位记者建议下,他删除了那篇博客。
但是博客内容已被很多网站转载,仍然有不少人到博客中留言。11月27日,网上出现关于该事件的第一篇评论,作者是三年前卢雪松事件的披露者,卢雪松是吉林艺术学院的老师,曾因课堂言论被学生告发而身陷囹圄。
几乎与此同时纸媒上出现的数篇评论将事件推入公众视野,评论者普遍认为,此次事件比卢雪松事件性质更恶劣,而且称报警者就是杨师群已经删除的博客中提到的两名女生。
后经媒体报道才发现,那两名女生只是杨的猜测。而上海本地一家媒体在向上海市公安局询问相关情况时,被告知并没有接到报警。后有传言称学生是向该市公安局松江分局报警,杨的博客传出后,松江分局还受到市局批评,该媒体的记者又向松江分局核实,同样被否认。
曾找过杨谈话的那名副校长,也在致电一家媒体的记者时称,要记者问问杨师群,是哪个公安机关立的案,意思也是否认对其立案侦查的存在。
杨师群对本报记者说,他也不知道是哪家公安局立的案,警方接到学生举报已立案侦查,是领导找他谈话时告诉他的,如果被否认,“那也太荒唐了”。
“他以前上课不带微笑的”
“今天老师都不敢讲话啰”,12月3日的古代汉语课,杨师群言谈间显然多了几分拘束。学生们能够感觉得到。
这个以敢言著称的老师,在联系现实时居然提到了陈水扁,一名学生对记者说,如果是过去,他肯定会痛批大陆的腐败官员的。
这是人文学院2008级06班的课堂,该班是杨师群讲授古代汉语的四个法律专业班之一。记者一大早就前往该校松江校区听课。
课文内容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教室的满座率大约在90%以上,前排有点空,据学生说,这是怕杨提问。
“他总是在寻找对手”,一名叫张珊(化名)的女生描述说,杨非常希望学生和他争论,有很多次,争论都到了白热化程度,但他总是说“争论完我们是朋友”。
杨提问的方式也很有特色,都是指学生的衣服颜色,“这个穿黑衣服的男生”,“这个穿白衣服的女生”,难怪学生们都靠后坐,希望把自己衣服的颜色隐藏掉。
学生的课本空白处写满密密麻麻的字,是听课笔记,一位学生介绍,古代汉语两节课是连着上,在大约90分钟的时间里,杨用80分钟讲解课文,10分钟提问,讲解课文时往往会跳出来联系现实,提问时如果学生回答不积极,或者回答不到位,他就会侃侃而谈自己的看法。他大概是在这些时候“批评中国文化和政府”。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