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一些:他认为,杨炯的《途中》一首"写游子的悲哀,直似汉魏风致",说"杨炯的三峡诗(《广溪峡》、《巫峡》和《西陵峡》)是写景,也是咏史和抒情,他的《巫峡》诗可以说是一首写景和抒情结合得很完美的作品,……《早行》、《途中》两首则颇有情意,和王勃的《深湾夜宿》相类。"马茂元的《唐诗札记》之二论杨炯颇多新见,他认为,"过去都说四杰完成了五言律的诗体,就其总的情况来说,确是如此。可是分别开来看,则发展并不平衡,而杨炯的贡献最多,功绩尤大。这首先表现在他是大力来写五言律的。现存"盈川集"中诗体比例的数字五言律占到一半以上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同时,既然称之为律诗,那必然要求其高度的格律化。杨炯所作,如"从军行"(略)格律是多么的谨严!对仗是多么的工稳!诗采是多么的精美!音调是多么的铿锵!……王勃和卢、骆集中,五言律虽不乏名作。……但如按照律体最严格的要求来衡量,毕竟不是正规的典范。但从这一角度来看,四杰之中,杨炯是最为突出的。"
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些关于杨炯诗歌的专论,如杨恩成的《论初唐诗人杨炯》一文就是一篇对杨炯进行全面评价的论文,该文认为杨炯的诗作"题材比较广泛,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比上官仪等人丰富,形式上多是五言。"文章又认为,"作为唐诗开创时期的诗人,杨炯的诗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造诣方面,都不如王勃和骆宾王。他的五律、五排多沿用古乐府旧题,在风格和技巧上缺乏个人的独创性。但他的近体诗在格律上更趋严整,在奠定五言律体的体制、改造齐梁诗方面,杨炯无疑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杨炯作品的整理成果有徐敏霞整理的《杨炯集》,书后附傅璇琮的《杨炯简谱》。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