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Y >> yang >> 杨炯 >> 正文

 

从军行

 杨炯(650— 约695), 初唐著名诗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

  二十七岁应制举,补校书郎。高宗永隆二年(681)

  充崇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司直。他恃才傲物,因讥刺朝士的矫饰作风而遭人忌恨,武后时遭谗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后出为婺州盈川令,卒于官。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

  工诗,擅长五律,其边塞诗较著名。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杨炯诗鉴赏

  唐初,突厥等少数民族军事集团对边境地区的不断骚扰,成为我国西北部安全的最大威胁。许多爱国志士为国分忧踊跃从军,加入保疆卫国的战斗行列。

  据《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681),突厥寇原庆等州(今甘肃固原、庆阳一带地区)遣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师讨突厥温傅部落。”当时正值杨炯充崇文馆学士,升迁太子詹事司直不久,《从军行》一诗借此抒发了他对温傅部落疯狂进唐犯边疆的愤慨之情,显示出诗人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歌在艺术上突出了感情奔腾激越的特色,然而诗情却把握得颇有分寸,整体艺术面热烈奔放而不失之“散漫”,洋溢着一种跌宕婉转、起伏有致的含蓄美感。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战争烽火传报边疆遭劫而点燃诗人心中的愤慨之火,从而点明唐军挥师出兵是正义的自卫。长安与原庆诸州远隔千里,“烽火”之光焰无论怎样也不可能“照”到长安,但是,诗歌却运用强烈的夸张手法,囊四海于胸,笼千里于咫尺,形象逼真地写出了战火逼近的急迫。在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危难之际,诗人义愤填膺投笔从戎、杀敌报国,也就成为理所当然了。这两句将主观感受和客观的面巧妙地联缀起来,既揭示了感情激荡的渊源所在,也为下文诗情的起伏“跌宕”做好了道义上的铺垫。

  次联“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描绘了唐军出发的威武英姿和直捣敌巢的压顶气势,“牙璋”指代携皇帝“牙璋”之令出征的部队,同时,也包含着此次兵发西北,负有保家卫国之重任的意味。一个“辞”字,简洁精当地把将士慷慨激昂的出师阵容再现出来。“铁骑”两字,不仅显示了唐军军力的强大,锐不可挡,而且隐含了必胜的自信和藐视敌人所向披靡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一个“绕”字则形象地刻了唐军迅猛抄袭顽敌的气势,使人顿觉雄兵有如从天而降,伏兵四起,敌人插翅也难飞越金刚铁桶。这两句看起来,好象“景语”,但实际上却饱含感情,读后让人豪气荡然满胸。

  第三联“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重点勾勒的是唐军将士不畏苦寒鏖战疆场的图画。长风急雪的环境中战斗激烈的进行着。大雪飞扬,遮天蔽日,旗帜上的彩画在风雪交加中变得模糊难辨,但是,将士们尽管冰雪凝甲,仍然顶着呼啸的北风擂响战鼓奋力拼杀,勇往直前。诗歌从视听感官两方面来渲染血洒疆场的困苦,来烘托战士高昂的斗志和其激越难抑的报国热情。浅层次来看,这一联的面似乎有些冰冷,其实,如果拂去外表景色的遮盖物反复咀嚼,我们就会感触到诗人炽烈的赤子之心,凸显出诗人借景喻情的高超手段。

  末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首尾遥相呼应,言志抒怀。本来,诗人少年得志,仕途青云,生活优裕无忧,可是他不以功名利禄之事为己念,而欲展鸿鹄之志,报效国家,脚踏实地干一番保国安邦的赤诚事业,诗人觉得假如真能从戎报国,御险杀敌,即使只让担任一名低级军官,也胜过埋首于故纸之中、老死于蓬窗之下的愚腐儒士。在这个选择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杨炯的人生观比之那些一味偷机取巧、舍义逐利置国家民族利益于己之下的人来说,的确有天壤之别,不可相提并论。末联是诗人胸臆抒怀的点睛之作,也将全诗感情的高潮推向了极致。至此,在全诗感情洪流的奔泻之中,一个充满血肉富于立体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随即呼之欲出。

  除此以外,该首诗歌风骨雄健,在形式上也独有建树。《从军行》原来是乐府旧题,以叙述军旅战争为本色,杨炯却创造性地把它移花接木,借旧题而抒心意,并且写得对仗工整,明快简练,浑然一体。故王夫之高度赞赏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杨炯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从军行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