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Y >> yang >> 杨炯 >> 正文

 

杨炯后裔在莲花

作者: 徐炎龙 
被誉为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杨炯,其后裔今仍在浙江衢州的莲花镇。

    前不久笔者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偶尔收到一条关于杨炯投江的信息:民间相传当年杨炯在盈川当县令的时候,为官清正廉洁,对待百姓体恤有加。在任期间深知盈川县百姓被盈川江东西阻隔交通十分不便。遂下意建盈川江大桥,并与百姓允下建大桥的许诺。于是,他将建桥的奏本上奏朝廷,要求皇上批准并下拨银两。因当时朝中有嫉妒其才者持反对意见,故皇上武则天没有准奏,致使建大的计划成为泡影。对此杨炯感到非常失望,心中有无限的郁闷,感觉对不起自己的百姓。恰逢那年大旱,各地百姓到处求雨都无法缓解旱情。杨炯也为百姓求雨多次,但都没有成功。于是,他在万般无奈和郁闷之中纵身盈川潭中,以祭祀天神。当杨炯纵身跳入江水中后,天上突降大雨,百姓无不欢天喜地。但得知杨炯以身殉职的时候却无限的悲痛。因此被百姓传为千古佳话。自杨炯殉职后,他的两儿子带着家眷来到盈川西北十里的杨家村居住了下来,在那里休养生息,直到现在……

为此,笔者怀着探究之心来到了胜杨村(原名叫杨家村)。先到了胜杨村的杨氏宗祠,看见祠堂里面的香火台上供奉着一尊佛像,黄袍黄帽,完全是一副唐代文人的风范,近前细看,佛像座架上方有“先祖杨公像”。问村人乃知是先祖杨炯塑像。见祠堂规制为明末建筑风格,足见胜杨村村史不浅。于是,对村民进行探访,寻得一位杨姓老者(77岁)家中藏有一部《胜桥杨氏宗谱》。此宗谱是1914年重修的杨氏家谱。翻开杨氏家谱首卷,顿觉与普通家谱迥异。其首页至五页均有精美图案印制,且为皇帝策封:一、圣旨诰命;二、愔公制策;三、孚公制策。精美的雕版印刷,规制严谨,非官家印制而不成。翻开家谱首篇序(大明洪武二十一年仲秋)“胜桥杨氏宗谱源流序”:我族自炯公以上老谱详载分明,无容再赘。迄自炯公终盈川令后,承统公始迁衢郡北乡黄山下居焉。因龙山被洪水所伤,相传数世,人丁不旺。启文公徙居上杨之南,是为中杨,公油然兴仁孝之思而将谱牒一新。然而谱牒虽修,其址虽换,龙脉相同,历传数代,门柞仍衰。百通公又迁中杨之东,是为下杨,即谓胜杨。夫然后而我族始昌盛焉。但历数传之久,未曾付梓修葺。予恐世远无考,故抄录世系源流遗纪,使后有贤子孙追宗谱牒,庶可依吾之式,历代相传纪录,则知分派亲疏,不至混淆矣。因特笔而谨记之,后之子孙慎毋以此而轻忽之也。——时  大明洪武二十一年岁次戊辰仲秋月    吉旦

第三世裔孙  荣宗谨志

杨氏自杨炯开始到杨百通历唐、宋、元、明四朝代。期间不断的迁址,从当初的“黄山下”到现在的胜杨,虽然只是在方圆几里的地方搬迁,却足以证明杨氏数百年来为了家族的兴旺而不断努力。

因为当年杨炯在盈川县令的位置上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而且谱写了为民求福祉不惜生命代价的千古赞歌。现在盈川一带仍流传着一种形式——杨炯出巡。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这天,一大早就要抬着杨炯的塑像在原盈川县城周围的十几个村进行巡游,重现杨炯为官期间冒酷暑视察田间地头的场景。通过这种形式来祈求杨公神灵的保佑。而在杨炯子孙居住的胜杨村,人们传承着三月初六祭祀祖宗杨炯生日的仪式。在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杀鸡宰羊装扮祭祀盒,到杨氏宗祠祭拜祖宗杨炯,并且邀请四方宾客前来庆祝。现在的胜杨村,村庄建成区里明清建筑比较多,尤其是杨氏宗祠周围的民居,清代建筑连成了群;胜杨村村风纯正、民风淳朴,杨氏子孙勤劳而朴实,建设杨氏后裔美好的家园。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杨炯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杨炯后裔在莲花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