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少有才名,十一岁时举为神童,后任校书郎、县令等职。他博学善文,以文词知名当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人称王、杨、卢、骆。一向恃才倨傲的杨炯对这个排名顺序很不满意,自称"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至于对"四杰"之外的宫廷诗人,杨炯就更瞧不上眼了,每次见到他们,都冷冷地称他们是"麒麟楦"。"楦(xuàn)"是做鞋子用的木制模型,泛指填塞物体中空部分的模架;宫廷诗人们弄不清"麒麟楦"究竟是什么意思,便向杨炯请教。杨炯说:"现在会聚饮宴为乐的时候,常见有人玩耍麒麟的把戏,事先画好有头有角的麒麟皮,装饰上皮毛,然后蒙在毛驴身上,扮成'麒麟'巡场奔跑。等到揭下那层皮,剩下的不过是一头蠢笨的毛驴。那蠢笨的毛驴,就叫'麒麟楦'。"宫廷诗人听得面面相觑、愤恨不平时,杨炯又"雪上加霜"讽刺道:"那些无德无才而身穿朱紫官服的人,和毛驴披上麒麟皮又有什么区别呢!"
后来,"麒麟楦"成为一个典故,指虚有其表。
"初唐四杰"中,杨炯写文章,喜欢连用古人的姓名,如"张平子(张衡)之略谈,陆士衡(陆机)之所记"等等,因此被称为"点鬼簿";骆宾王写文章,喜欢用数字作对句,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之类,时人称之为"算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