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军 是不是太迫不及待了
隋文帝杨坚其实已经痛苦很长一段时间了,因为杨勇不争气。
杨勇是他的长子。N年前,隋文帝就已按照嫡长制的原则立他为太子。
但这个太子却很另类。
比如他疯狂地喜欢马。为了这个疯狂喜欢,他甚至用锦绣来装饰马鞍,全然不顾他老爹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还比如他喜欢女人。当然,男人喜欢女人并没有错,但错的是他不喜欢父母为他明媒正娶的那个女人—太子妃元氏,而是喜欢搞一夜情。几次下来,他就不小心把工匠的女儿云氏的肚子给搞大了。杨勇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云氏娶进宫来当小老婆。如此一来,元氏的地位就更低了。
杨勇这么干,不仅隋文帝皱起了眉头,他妈独孤皇后也皱起了眉头。因为独孤皇后喜欢元氏,她不忍心这个儿媳受委屈。
不过人世间的事情经常是匪夷所思的。就在云氏娶进宫来没几天,元氏竟然死了。由于没有任何先兆,所以元氏之死就显得很突然,也显得很可疑。
独孤皇后怀疑是那个工匠的女儿搞的鬼,而且得到了儿子杨勇的支持。
当然这仅仅是怀疑,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从此以后,太子所在的东宫里传出的欢声笑语显得更欢快了。这是一种没有受到一丁点儿压抑的欢快,这是只有出身于工匠世家的人才能发出的欢快。
独孤皇后几乎是忍无可忍了,但她却无可奈何—做母亲的,总是要替孩子着想。
杨勇胡搞,隋文帝也是愤怒的,因为他对男女作风问题一向深恶痛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相爱几十年了,扪心自问他觉得自己还是对得起老婆的。当然在这一点上不能不说独孤皇后的管理是很到位的,他的五个儿子都是她一人所生,没有给宫里的其他女人以可乘之机—但杨勇这孩子为什么就喜欢这么拈花惹草呢?隋文帝想不通。
更想不通的事情紧接着发生了。
杨勇20岁这年冬至那天。早朝,百官们在皇宫中向隋文帝行礼,表示朝贺。隋文帝愉快地接受了朝贺。
节外生枝的是,百官们随后作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他们在离开皇宫后纷纷赶往东宫向太子行礼!百官们可能以为,太子20岁了,也该接受一下朝贺了。
其实,事情即便走到这一步,杨勇也还有挽救的余地。他可以选择闭门谢客或者离宫出走,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态度。但是杨勇没有这样做,他也作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着太子服接受百官的行礼,同时奏响礼乐。
礼乐齐鸣,这些震耳欲聋的乐曲声不仅在东宫内飘荡,也在东宫外飘荡;不仅飘荡在太子的耳朵里,也飘荡在隋文帝杨坚的耳朵里。杨坚是真痛苦了。他还没死呢,太子就这么搞,是不是太迫不及待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底线是可以碰的,因为它柔软,一碰就弯,但就是断不了;有些底线是不能碰的,因为它坚硬,宁折不屈,一碰就断。
杨勇这一回是碰到了他父亲的底线,但他不知道父亲的这一根底线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因为父亲没有明白无误地告诉他。父亲什么都不说,父亲沉默了。
杨勇决定一探虚实,他派出探子跑到父亲的仁寿宫去设法摸清父亲心头的真实想法。杨勇想知道,他这个太子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
这是一次致命的试探,因为探子没有回来。
隋文帝抓住了这个倒霉的探子,然后从探子嘴里知道了长子的蠢蠢欲动。但意外的是,隋文帝接下来并没有采取什么雷霆万钧的举动。他依旧沉默。因为有一个难题隋文帝始终没有解决:废太子容易,立太子难。在他的其余四个儿子当中,谁会是新太子的人选呢?
隋文帝一时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不拿,这是隋文帝的帝王之道。隋文帝不想在废立之间开启一幕骨肉相残的宫廷惨剧。这是一个为人父者的悲悯情怀。
作为一个皇帝,在皇权与亲情之间,隋文帝所能做到的差不多也就这么多了。
疯狂年代里的疯狂石头
但是杨广却拿定主意要做一块疯狂的石头,一块落井下石的石头。
杨广做杨勇的弟弟已经好多年了,但是嫡长制的选储原则让他和皇位不可能发生任何关系。因为在这个原则下,哪怕是个废物、是个花花公子,但只要是皇长子,那他就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所以杨勇是太子,而他不是。
杨广伤感就伤感在这里,因为他自认为太优秀了。他的个人品质和杨勇比较,那真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杨勇喜欢铺张浪费,可他厉行节约。在这方面,隋文帝是深有体会的。有一次他到晋王府(杨广13岁时就被封为晋王,并被任命为并州总管)搞突击检查,有一个细节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王府的乐器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联想到冬至日杨勇在东宫内接受朝贺时礼乐齐鸣,隋文帝真是感慨多多。
还有杨勇喜欢搞一夜情,拈花惹草,作为弟弟的杨广在生活作风方面就严谨多了。在这方面,独孤皇后对杨广的印象很好。因为杨广经常和他的正妃萧氏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向她请安,一副举案齐眉的样子。
当然杨广最英雄的还在于他的军事才能是如此地出众。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成为了这个帝国的最高军事统帅。他带领50万大军开赴南方,以秋风扫落叶般的气势灭掉了陈。由此“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很难说在这场平陈战争中,隋文帝没有考察杨广作为新太子人选的意思。但是他把自己深陷于耐人寻味的沉默当中。的确,和祖宗流传下来的伟大而要人命的嫡长制作一个PK,隋文帝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
杨广平陈时所取得的盖世奇功和许多年来韬光养晦所埋下的伏笔眼看着就要付诸东流,形势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