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媒体谈波导的经验、困难、战略与目标,徐立华似乎毫无戒心,在他眼里,高手过招儿,凭的不只是想法。能在多大程度上把想法变成行动,变出好结果才是行内的评判标准。对于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徐立华评价:落实想法的速度更快,落实想法的程度更到位!
四次变更股权结构 从乡镇企业到上市公司
1981-1985 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1985-1987 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教学科研
1988-1991 西南交通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
1991-1992 深圳、珠海外企工作
1992-至今 创建波导并任奉化波导总经理,董事长。现任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家美国财经媒体用“充满神话色彩”来形容波导的成功,其实,神话不神,徐立华把握得住每个重要的关口的取舍。
当40岁的徐立华沉思良久,以“实事求是”来回答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之提问时,波导十年间四度变更股权结构二次创业的事实为他有力佐证。
1992年,乡镇企业、内部股份制的奉化波导公司成立在宁波奉化大桥镇,是因为当时立志创业的波导四兄弟几乎身无分文,因为在同时接触的四家合作对象中,只有奉化大桥镇许以49%之高比例的技术股。
“其实大桥镇政府也没有钱,它只能拿我们的项目去立项,然后以公司的名义去银行贷款,来实现它的那部分投资。再加上拨款,科委的风险基金等,当时实际投资共有510万。我们几个人就只是以无形资产入股了。”对于徐立华来说,大桥镇政府只是在墙上画了一个饼,虽然波导的创业者占有49%的技术股,但也是水中之月,没有看得见、拿得走的资金给他们。
两年后,波导面临了严峻的生存考验。由于波导生产的第一批中文寻呼机在实验室样品—产品—商品的转化过程中有太多的问题没有解决,1993年7月开始销售的1万台寻呼机中有六七千台被陆续退回,而这个时候企业初创时的510万资金已经全部投入到设备、厂房以及销售不出的成品上了,企业顿时陷入了绝境。徐立华回忆当年的情景慨叹:“那一次是差点儿死掉。”
记者:当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与香港通用开始合资的?
徐立华:没有钱,没有生产工艺。
与香港通用的合资得力于当时的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和副部长张今强,他们听说我们自己研制了中文寻呼机,就来我们那里看了看,了解到我们的困难以后就帮我们介绍了一家香港的公司来投资。
记者:创业者的股份从49%降到14.7%,对于你们来说牺牲可不小啊?
徐立华:当时香港通用公司是绝对的大股东,公司等于就是它的了。我们其实没牺牲什么,我们当时缺钱,港方带来了资金,而且他们的生产经验和工艺以及质量体系等等比我们好的多,我们就学习它这些东西。
牺牲技术股比例换来的是规范催熟产品的要诀,徐立华们为日后的单飞打下了基础。一年后,面临是否全面纳入港方生产体系的选择,徐立华们因决定留在有知遇之恩的大桥镇,再次资产重组,与镇政府联手成立波导有限公司。
记者:第二次资产重组后的股权比例是怎样的?
徐立华:1994年成立合资企业时,我们创业团队把无形资产都卖给了港方,全部转化为实物资产,至于镇政府的那笔资产,因为还贷,已经所剩不多,我们一共投资2000万元,创业团队占80%镇政府占20%我任公司的董事长。
记者:1994年与香港通用合资时,主要是为了解决资金困难,合资仅一年就单飞,波导有限公司的资金充足吗?
徐立华:当时资金很紧张正因为我们留在大桥镇,镇政府为解决我们的资金问题,一路绿灯。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去奉化交税的时候,国税借给我20万元,地税借给我5万交税。甚至镇政府干部的工资都借给我做资金周转。市长也是亲自开会给我们协调贷款。
1998年,在波导正如日中天的时候全年生产销售传呼机超过百万台,销售收入达到2.2亿元,徐立华做出了当时令外界颇为费解的又一次重组——“嫁给”宁波电子信息集团,以国有资本整合民营企业。
1998年,徐立华看出寻呼机的前景不妙,想转做手机业务,但他非常清楚,做手机如果没有两三个亿是根本不行的。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手机生产许可证的状态下,做手机生意只能停留在徐立华的梦想里。 “姑娘要在最漂亮的时候出嫁”,徐立华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借力发展。
“就在我们困惑的时候,由宁波电子仪表工业局转制形成的宁波电子信息集团找到我们。当时宁波就很想做一个整机企业,做一个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一拍即合。”
1998年9月30日,奉化波导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了宁波电子信息集团下属电容器总厂和太阳能电源厂,资产再次重组。 记者:用国有资产整合民营企业,其优势在哪里?
徐立华:现在这种结构我们既利用了国有企业的资金和政策优势,又避免了老国企的弊端,保持了民营企业的活力。 记者:董事会组成的情况是怎样的?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