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X >> xi >> 习仲勋 >> 正文

 

随习仲勋同志下乡记

走了出来。
  我和其他陪同的同志都感到奇怪:在别的农户家里,习仲勋态度亲切,问长问短,问寒问暖,有时掀开锅盖看看,摸摸被褥厚薄,和老百姓亲切交谈,只是到这一户人家,怎么转身就走了呢?
  “这一家我就不看了。”他边走边对我们说,“我看这户早有准备,就不必看了。我早说过,你们事先安排好了让我看的,我不看!”
  事后我了解到,这位会计一家,在村里确实情况比较好,当地干部也确实事先给他打了招呼,所以出现了上述的情景。幸好,这样的事后来再也没有出现。
  讲实话,办实事,为民造福
  瑞金,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素有“南京北京,不如瑞金”之说。
  在丽日蓝天、白云绿树的掩映之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简朴的大门,显得异常庄严肃穆。
  仲勋同志一来到瑞金,便到这里。他望着大门顶上的大红五角星,以及两侧那斧头镰刀,久久肃立。接着,走进代表大会会址,参观了当年中央各部每部一间的简陋办公室。
  随后,他来到沙坪坝。
  沙坪坝有一口很闻名的红井。当年,毛主席在沙坪坝领导革命工作,发现这里的老百姓饮水十分困难,常常到许多里以外去挑。他便和当地群众一道,打了一口井,使乡亲们喝上清澄的甜水。解放后,沙坪坝人民在井边立了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饮水不忘掘井人”,表达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习仲勋同志来到井边,先认真看了石碑上的文字,然后仔细看了水井。他感慨地对周围的同志说:“老区人民对我们党为老百姓做的每一件好事都铭记不忘。这说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体现在一件件大大小小的事情上。毛主席早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为老区人民服务,就是要讲实话,办实事,为民造福。”
  来到叶坪乡,他向站在他身边的叶坪乡党委书记问道:“你们为叶坪的老百姓办了几件实事呀?”
  “我们已经办了四件。”年轻的书记回答说。
  “哪四件?”
  “第一件,带领群众打了18口水井,全乡百姓都喝上了干净的井水;第二件,领着乡亲们修路,现在村村通了路;第三件,修建了一个集贸市场,现在交易活跃;第四件,利用这里盛产的黄豆、山药和广西有关单位的技术设备,联办了一个儿童食品加工厂,产品畅销各地。”
  这位办实事的乡党委书记虽然显得有点腼腆,却回答得干脆利落。仲勋同志听了,满脸笑容,十分高兴。
  “干得好呀!”他说,“由于时间关系,你们办的四件事我不能件件都看,现在你带我去看你们办的第一件事。”
  乡党委书记马上在前头引路,把习仲勋和大家领到附近的一口新打的水井前。这里,村里的百姓们听说中央领导同志来看望大家了,纷纷赶来,围到井边,争着和习仲勋同志握手,七嘴八舌谈着修建水井的经过和他们的喜悦之情,夸奖乡里干部为大家办实事的好作风。
  对这次即兴式的实地视察和汇报,习仲勋十分高兴。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在江西老区视察期间,习仲勋去的最多的地方是贫困农民家里。他走村串户,看到房屋简陋、景况不佳的住户,就径直走进他们家里,问寒问暖。
  这天,我们来到了曾经是中央苏区中心县之一的遂川县。这是一个贫困的山区县,尚未脱贫的贫困户和特困户还相当多,复员军人曾宪绂一家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特困户之一。他身患残疾,妻子双目失明,孩子小,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习仲勋同志和我们来到他家那一天,正刮着风,寒风从门窗吹进破旧的小屋,冷气逼人。屋子里家徒四壁,光线昏暗。孩子们衣服破旧。仲勋同志望望已经歪斜的屋梁,残缺不全的墙壁,揭开锅盖看看吃的是什么,摸摸床上破旧的被子。
  “老乡,”他握住曾宪绂的手说,“你们家的困难我们都看到了。”
  “真对不起呀,首长,我坐着和你说话不礼貌。”曾宪绂未能及时站起来,激动得声音发颤。
  “首长,您能来看我,我就十分感动了。”这位退伍军人说话依然还有点军人的口吻,他挺起身来恳切地说:“虽然我现在有些困难,但日子还过得去,请首长放心。政府已经批给了救济,我应当体谅国家的困难,搞好生产,自食其力,让生活好起来。”
  习仲勋同志转过身来,对大家说:“你们看看,他们当年不怕牺牲,支援革命;现在有困难,还这样体谅政府。我们应该时刻不忘自己应负的责任,尽快把老区建设好!”
  他当即指示我们,要专门研究一下如何帮助曾宪绂这样一类特困户发展生产,尽快脱贫。眼下,要立即帮助曾宪绂家把房屋修一修。
  习仲勋同志和我们来到县委,立即坐下来研究帮助特困户脱贫的措施和办法。
  习仲勋同志根据他一路视察所了解的情况,一再嘱咐我们,要总结经验,找到老区贫困的原因,研究脱贫的办法;要着重检查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实际工作中有些什么问题;一定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根据习仲勋的指示,我们和县、乡、村三级干部一起,认真研究如何根据当地特点,扬长避短,采取具体措施帮助特困户尽快摆脱贫困。县乡干部要根据省里的安排,在财力和技术方面给予特困户特殊的支持和照顾。大家集思广益,把遂川县的板鸭、金桔作为启动性项目,实现从孵鸭、养鸭、制作板鸭到生产羽绒服装一条龙,从金桔的种植、保鲜到蜜饯加工一条龙,建立板鸭技术协会、金桔协会等专业协会,指导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两年后,当我再次来到遂川,又来到习仲勋同志曾经视察过的这个村子时,我看到曾宪绂家的房屋已整修过了,床上添了新被,孩子们身上也穿得干净整齐,一家人喜气洋洋,争着告诉我,这里的干部按照习仲勋同志的叮嘱,帮他们走上脱贫之路。
  后来,我去北京开会,向习仲勋同志汇报了全省老区建设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并转达了老区干部和村民们的问候。习仲勋同志为他们脱贫感到高兴。
  “遂川县的情况怎么样?”仲勋同志念念不忘这个山区的贫困县。
  “经过几年努力,全县面貌也不一样了。现在是百万板鸭下南洋,金桔蜜饯出国门,许多农户已经脱贫了。”我又简要地向仲勋同志汇报了井冈山、兴国、瑞金、宁冈等地因地制宜,群策群力,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技术,大搞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改善生活等情况。
  仲勋同志连连说:“对了,对了!”
  近几年,仲勋同志在南方休养,我借出差之便去看望他,他还一再提起那次愉快的江西老区之行。谈到老区人民当年的革命斗争和如今建设老区的动人事迹,他往往把工作人员和亲属叫到身边来,对他们说:“你们也来听听!你们也来听听!什么叫为人民服务!多好的老区人民啊!”他还说:“你们要多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多了解老区人民的奋斗精神,多了解现在新形势、新变化。原来全国有2亿多人口在贫困线以下,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老区人民艰苦奋斗,这些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伟大工程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习仲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随习仲勋同志下乡记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