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雄一世 坎坷一生
|
习老的一生是辉煌的。早在年轻时,他就投身到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毛泽东主席称赞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他曾是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全国解放后,习仲勋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五、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他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重要决策者和开拓者之一。习老的病逝,是我党我军的巨大损失,全县人民沉浸在悲痛中,习老的音容笑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习仲勋1913年出生于我县淡村镇,早年曾在莲湖小学、庄里立诚中学等校就读。大革命时期的1926年加入共青团,从此他就满腔热忱地投入到了反帝、反军阀、反官僚的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7年,正当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国民革命陷入低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时,习仲勋在就读的三原县第三师范带领学生开展反对反动教职员的斗争,并因此被捕。在羁押期间,他立场坚定,不屈不挠,表现了革命者的高尚节操。1928年4月党组织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取保出狱后,习仲勋并不安份,又满腔热情投入到革命斗争中。 1930年春,习仲勋受陕西省委委派到长武杨虎城部从事兵运工作,从此开始了其在陕甘地区革命生涯。在杨部,习老与共产党员李秉荣、李特生成立了党小组,积极进行革命斗争,促进士兵革命化,发展组织,积蓄力量,在部队移陕两年后,以省委派员刘林圃为领导,于1932年3月发动兵变,并改编为陕甘工农游击队第三支队,习任队委书记。部队向北且战且退,在永寿被围而败。习仲勋经富平到耀县找到陕甘游击队,并第一次见到刘志丹,二人总结兵运经验,认为必须象毛泽东在井岗山一样,依靠广大农民建立根据地。但由于当时受左倾影响,加上国民党军队和民团的追剿,1932年11月习仲勋又回到富平,并在都村积极开展工作,发展了乐强明、姚万忠等一批党员,建立起党组织,发动群众在富平西区搞了几次分粮斗争,在当时极具影响。后成立富平西区游击队,习任政委。富平游击队和泾阳、耀县游击队遥相呼应,建立了渭北苏区,这是陕甘建立的第一个苏区,它为红二十六军创建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培训了干部,输送了力量。 1933年春,陕西省委调习仲勋到红二十六军去担任少先队指导员,后为陕甘边区特委军委书记,在照金,习仲勋一村一村地做调查研究,一户一户做群众工作,很快发动起群众,在此基础上,于1933年4月5日建立了陕甘边革委会,习任副主席兼党团书记,在照金根据地实行了分田分粮、戒烟戒赌等政策,受到群众拥护,照金根据地初具规模。但在其时,红二十六军政委杜衡左倾盲动指挥,部队南下作战月余,兵败南山,习也负伤。照金苏区是西北党和红军第一次在山区建立根据地的尝试,使西北革命迈入了新阶段。 1933年,南下部队终于回到照金,并以游击战形式,粉碎了敌人两次围剿。1934年春,成立了陕甘边区特委和革命委员会,习老任革分会主席。当年10月,习当选为陕甘边工农民主政主席,在习的领导和组织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宣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稳定和繁荣了根据地经济,为中央红军转战陕北,并使陕甘宁边区成为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大本营筑好了基础。 土地革命时期,习仲勋由学运、兵运而农运,由和平请愿而至发动农民、团结各界武装斗争,自觉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忠实地实践并充实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 1935年9月,王明左倾影响波及陕甘宁根据地,习仲勋因其注重统一战线,被以“右派”、“富农路线”等罪名关押,有看守劝其逃跑避险,习仲勋只说了四个字“为党尽忠”。中央红军到陕北后,毛泽东了解到严峻情况,立即批示“刀下留人”,并派人释放了刘志丹、习仲勋等。 1936年到1945年,习仲勋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专员、关中警备第一旅政委,绥德地委书记兼绥德敬备区和独一旅政委。关中分区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将其政策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共摩擦日渐,习仲勋经过研究分析,呈报边区政府: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给敌人武力来犯以有力还击。他和旅长文年生领导军民,与来犯的[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习仲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英雄一世 坎坷一生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习仲勋生平 |
下一篇文章: 深切怀念习仲勋同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