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时间,100多场新闻发布会,上千次记者采访中,王旭明恪守着这一信条。他说:“想要把政策说明白,念文件看似最明白,其实并不明白,要把那些内容吞到肚子里滚烂后再用自己的话反嚼出来,才能让记者明白,让百姓清楚。而这个过程还要尽量做到形象、具体、生动、有效。”
好的新闻发言人是稀有动物
在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之时,王旭明掏钱请记者在街边的新疆饭馆告别。他随手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内页有些破损的记者证给记者看,照片上的他,20多岁的样子,一头卷曲的头发,眼神闪亮,充满朝气。那是1991年他在中国教育报当记者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给他的,调到教育部后,他一直舍不得上交。
“我在记者岗位上干了7年,我了解记者工作,知道哪些内容是记者想要的,也知道什么样的新闻发布方式能吸引记者的眼光。”王旭明对此一直十分自信。甚至有人曾爆料说,有时王旭明在主持新闻发布会时见记者不能问到“点儿”上,他自己会十分着急,甚至会自己跳出来以网友的身份提问。
“中国需要千千万万个王旭明,中国实际上只有一个王旭明。”对于这样的评价,王旭明欣然一笑。他说:“独特的经历对于新闻发言人来说太重要了,是历史和经历把我推上了这样一个历史舞台。”
在当记者和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之前,王旭明还有过7年的教师经历。“如果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没有在铁路一线的工作经历,卫生部的新闻发言人没有当过医生、护士,教育部的新闻发言人没有当教师的经历,那他们在新闻发言人岗位上多多少少会有些欠缺!”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王旭明觉得自己既了解老师和学生,又了解媒体,同时还了解国家政策。
“我做过老师,我知道如何让45个学生的眼光集中在我身上,并且喜欢我。因此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我也同样知道如何让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记者的眼光集中在我身上,这不是只靠手里的几份材料就能做得到的。”
凭借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人缘,王旭明自称已经“降伏”了几位资深的媒体人,有的甚至比他的年龄更年长。
“在很多人眼里,新闻发言人是个官员,但我认为新闻发言人更应该是个搭桥的人,桥的一边是政府和制定各项政策的行政部门,桥的另外一边是公众,桥上走的应该是媒体。”王旭明说,“桥的旁边还有公路铁路,搭桥人如果功夫高,就能把人吸引到桥上来,并通过媒体把桥两头的声音都传达出去。”
“为什么6月20日胡锦涛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要在人民网和网友聊天,并强调提出要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为什么温家宝在地震前线要手持简易话筒召开新闻发布会?”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王旭明几次这样反问记者来强调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性。
王旭明觉得自己能够胜任而且能够把搭桥人的工作干得很漂亮。在谈到自己的离职感受时,他说:“一个好的新闻发言人是稀有动物,请你们继续像保护熊猫一样保护他们。”
他说:“新闻发言人要重视选拔和培养,一个优秀的新闻发言人首先需要先天的资质,在中国做一个好的新闻发言人特别不容易,在美国几乎每一个新闻发言人都有媒体工作的经验,而我们没有。”
把新闻发布会现场移到田间地头和演播室
除新闻发言人外,一直对主持人工作情有独钟的王旭明还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策划并主持了一档节目《问教》。7月6日下午,《问教》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演播厅完成了第6期录制。在这里,他的几个记者朋友跟踪而至,坐在了演播大厅的现场,和他完成心有灵犀的互动。
“我只是转换了一下新闻发布会的现场,电视媒体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第一位的。我希望通过一档轻松好看的谈话节目把国家的教育政策更好地传达出去,让学生、家长和公民代表以及教育政策的制定者能坐在一起进行现场对话、交流甚至辩论。”王旭明说,“这对于我是全新的挑战,形态上的转变意味着太多的变化,但这是时代急切的需要。”
而能够主持这档节目的人选,除王旭明外似乎找不到别人。演播室现场的王旭明让很多人见识了他的另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