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搜狐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两位嘉宾参与2007年度搜狐教育主题论坛之新闻事件盘点分论坛,今天的两位嘉宾分别是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先生,《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副社长谢湘女士,先请两位跟网友打一下招呼。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中国青年报》副社长谢湘做客搜狐访谈 |
王旭明:搜狐网的广大网友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在一年以后又在这个地方和大家见面交流。
谢湘:全国青年朋友们,今天在搜狐能和大家有一个交流我们觉得是很高兴的事情。
主持人:今天是对2007年度教育新闻事件大盘点,不光这一年教育问题多年来一直是老百姓家家户户关心的热点,我记得王主任曾经说过教育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每个人都有关心的需求而且有说话表达的欲望。说起07年度最大的事件,给全国人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免费师范生相关问题的一些讲话,包括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对教育问题尤其是作为重点之一进行很多阐述。请王主任给我们做一个介绍阐释。
王旭明:主持人说的很好,刚刚过去的2007年对于全国人民来说特别对于教育系统来说是特别值得兴奋值得喜悦值得庆贺的一年,我们把2007年作为教育的大事之年、喜事之年、盛事之年,因为的的确确在2007年教育给了人们太多的激动喜悦与兴奋。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对于教育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新的伟大号召,同时在教师节前夕我们胡锦涛总书记接见了来自全国一百名优秀教师代表,并且做了重要讲话。年初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宣布2007年中国的教育将有新的发展,其中将在两个方面做重要的工作。一个就是要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推进教育公平。另外,在教育部所属的六所师范院校实行师范生免费就读的政策。一年下来教育系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和中国政府的具体工作部署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所以说2007年特别值得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激动喜悦和兴奋。
免费师范生人均补助标准首次公布 每人每年12000元
主持人:07年夏天免费在六所教育部直属院校实行免费就读,全国的师范院校很多,对于所有师范院校的学生有没有一个时间的推进表?什么时候之前让他们全部实现免费就读?
王旭明:应该说总理在宣布教育部六所师范院校实行师范生免费就读政策的时候,就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示范性”,我想这个示范性的含义就有引领就有实验就有推广的含义在里面。我特别兴奋地告诉大家,从去年年底我们总结情况来看,这六所师范院校招生情况一万多名学生,无论从生源结构还是招生质量还是从各个方面来看都好于往年。过去师范生老是女同学招的比较多,作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又遇到男老师又遇到女老师,最好能够平衡。由于多种原因,师范生女同学偏多当然造成结构的不合理,造成教育上的失衡。从去年招生情况来看,男女生比例趋于合理。另外应该看到这项政策确实国家下了很大的工夫,我现在刚刚得到一个消息,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经费按照师范生的拨付标准,12000块钱/年/人,免除学费,免除住宿费8000块钱/人,生活补助4000块钱/人,今年招收的10500名学生总额是1.2亿已经全部拨付到位,免费师范生可以在免费政策的阳光哺育下生活无忧茁壮成长。
第二年有些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来转向师范的,学习一年之后还允许优秀的适应于师范学习的同学转到师范来,这些学生国家依旧拨付。
调查显示:八成考生上师范不再是因为家庭贫困
主持人: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谢老师是资深的教育记者或者说是资深的教育观察者,在您这几十年的记者生涯里面,您比较睿智的问题和见解一直是教育行业比较熟知道的,您有没有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者看法?
谢湘:我作为从业26年的记者,我自己觉得作为记者这个职业来讲真的是和一个时代共同呼吸,能够感受它的变化,虽然我在这个岗位做了这么多年,但是依然还很喜欢它,是最能感受到脉搏跳动的职业。
免费师范生这个问题我还是很有感触,其实我的家庭应该说也是老师之家,从我的外公、父亲、母亲都是学师范的,我家里可以不需要任何再请外援就可以把所有的课开出来。我小时候写作文,我的理想写的是教师。在免费师范生上面有两点让我非常有感触,我随教育部2007年教育改革发展团下去了解,报名参加免费师范生的这些学生原来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因为贫困交不起学费而去选择师范,我们在几个学校做了一个现场小调查,调查的结果80%的学生都是因为他们的老师对他们的影响,或者他们的父母是老师给他们的影响,使他们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非常崇高的。这一点出乎我们事先的猜想。
第二,师范教育这块也经历了起起伏伏,解放前师范教育是免费的,解放后也是免费的,改革开放以后免费师范生终止了,现在国家只是一个回归,可能还不能完全这么看。新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当国家的投入已经逐步解决到位以后,现在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师资是最重要的。国务院总理提出免费师范生不仅仅是一个投入的问题,还提出一个希望,希望在这里面出优秀的教师,还要出教育家,从某种方面是对一批优秀青年的一个重要引引。从这两点来讲,免费师范生不仅仅是一个政策的出台,其实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王旭明:谢老师的观点我非常同意,我们这次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出台,有人认为是作为资助困难生的体系,当然有这方面的含义在里面,但是更主要的这次出台的免费师范生的政策是我们国家我们政府在新的形势下对教育做深层次改革的一次重大部署。我觉得对于推进中国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应该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经过十几年来的波澜壮阔但是又波澜不惊,一个国家增加点儿学费马上学生集体停课罢课,我们波澜壮阔这么大的改革但是又波澜不惊,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确实今天的中国教育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站在新的起点上怎么往前再走再发展,要在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内部上下工夫。在教育的质量在教育的内部下工夫,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我们老师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出台的师范生免费政策不仅仅是一个免费,也不仅仅是回归,确实是一个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培养一大批能够胜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深受师生欢迎的一大批教育家式的人民教师。
今年中宣部刚刚表扬53位全国道德模范,在这53位全国道德模范当中有18位是教师和学生代表,老师的师德为先,这无疑是为先的一个重要体现。教育部从2007年以来应该说在提高教师队伍方面,提高教师素质方面下了很多工夫,采取很多措施,我们都很熟悉的中央把农村教师岗位买下来叫做中央特设岗位计划,两年下来有三万多大学生到农村去当老师。这个意义也别小看,因为农村确实离城里远,我看网民朋友绝大部分是城里人,我们更关心自己身边的人,更关心自己身边的事可以理解。但是作为政府要把眼光放远,在中国老少边穷地区的子女就学问题,他们的学校建设问题确实摆在政府突出的位置上。所以06年、07年中央拿钱把农村教师岗位买下来,两年加起来有三万多名大学生正在农村担任老师的工作。
中国教师很好很负责 但只会照搬没有创新
谢湘:从读者或者媒体来讲,对于免费师范生这个政策在改革开放这个历史进程的沿袭或取消、得与失是有一些问题值得提出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中国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我们要承认这个历史阶段,要尊重历史,不能抹杀历史,也不能无视历史。你刚才提到一个问题,除了教育部直属的这六所示范性院校,其他各省的省属师范院校、地区的师范院校这批人怎么办?原来中师培养的这批老师和我们初级阶段、主要是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层次是相适应的,他们为解放以后的中国尤其是农村的基础教育做了特别突出的贡献,他们功不可没。重庆有一个很好的做法,让农村的代课教师通过考核达标后转正,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做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党和国家对免费师范生寄予很高的期望,期望他们中间将来能出教育家,很多免费师范生自己也怀有这样的愿望。那么,院校能不能培养出教育家?师范教育如何创新现在也是一个问题。据说,教育部最近也请了一些海外专家来参加中国的大学评估,这些专家对中国教师的印象是:中国教师普遍还是比较负责任的,但是他们基本沿袭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会使用现代的PPT,但是往往只限于把教科书的文字照搬下来,再移至PPT上去,他们称之为泡泡糖,意思是没有创新,没有启发式的教育。免费师范学校怎么培养出优秀的师范生,公众对此的期待是很大的。
王旭明:谢老师所说的是对老师的培养问题,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单纯从校门到校门和我们教育家的标准不用说,和优秀人民教师的标准相距甚远。为了缩小这个距离,为了加快一批优秀人民教师教育家的培养,我们采取很多办法,比如说我们在部分师范院校当中普遍推广顶岗实习,要求师范生在第三年第四年的时候到农村地区去顶岗实习一年两年。边在实践当中锻炼,边学习理论知识,重庆的西南师范大学现在叫西南大学,山西忻州师范学院等等在这方面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我们已经在全国做了推广。
我们率领新闻采访团到六所师范学校看了一下,看看免费师范生就读政策落实得怎么样,我们感到还是很欣慰的。六所学校都有非常完整非常独特体现出各自学生特色的培养方案。
谢湘:新生还没有入校以前,华东师大校长俞立中给每一位要到华东师大读书的免费师范生写了一封信,希望他们珍惜机会,走出家门,走进校门,他们还打算尝试一种书院式的培养师范生的做法。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房喻提出,师范教育要尽可能培养有个性的教师,这都是一些很新的教育理念。
主持人:刚刚谢老师的问题和王主任的回答都是有期盼在里面,希望我们将来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说个个都是教育家,但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方面合格的老师。 推行免费师范生使得西部就读学生增加17%
王旭明:免费师范生来自中西部省份的占90.8%,大部分来自于西部,比2006年没有师范生免费就读政策提高了17%,这就说明这个政策对西部有多么重要的影响。另外一个兴奋的消息,中国特设岗位计划原来我们对这些学生一年的工资水平是1.5万,从2007年开始提高到1.9万,去年我们在农村三千多名学生培养他们有三年工作经历之后直接攻读教育硕士继续深造,这些都是提高教育质量实实在在的措施。
谢湘:你是培养好了,现在我们接触的师范生将来能不能有他们的岗位,这个问题也是读者非常关心的。
主持人:教育牵扯到千家万户,大家必须面对的大事是高考,07年作为网络用关键词来概括,教育课改、高考三十年,研究生制度改革,全国能招收研究生的院校不再完全公费,还有跟高考直接挂钩的高考结束送进去出来之后的就业问题。未来几年之内会不会产生一个颠覆性的变化?
谢湘:这个是媒体和教育行政部门经常有一些观点冲突的问题。
主持人:以前有若干个省命题,独立命题、独立考试,现在从媒体里面看到有综合评价,不再一考定终身,日常评价也参与,这是一方面大家呼声比较高,也是教育部已经认同的观点。除了综合评价方面以外,还有推荐制的实行,大学是否有自主权利招生,比如上海已经有学校在做这个事情,大家都在观望等待教育部是不是对此有一个总结或者给大家指明一下方向?
王旭明:大家对高考都很关心都很感兴趣,说高考之前我还是补充说一个非常大的事实,刚刚过去的2007年岁末年尾,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代表国家庄严宣布西部地区实现了85%以上的人口和地区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少年文盲。这件事情在城市应该说确实掀起了波澜,没有高考那样大,这个很可以理解。毕竟它离我们远了一些。
主持人:九年义务教育都能完成了,就有更多人参加高考了。
王旭明:就这件事情,2006年国家就为这件事情投资361亿,2007年翻了一番为这件事情投入了678亿,2007年刚开始学的时候,全国农村一亿五千万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欢迎农村地区的4300万学生生活得到了补助,包括在寄宿制学校上学,包括生活补助等等。这些事情确实引不起更大的轰动,因为它离我们遥远一些。 80%的人认为现行高考制度有缺陷有弊端
主持人:我们的高考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您公布的数字从媒体报道的第一步来说确实引起不了太大的轰动,如果这么多孩子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按照国家的教育制度我们金字塔的基座加了很多很多,将来能参加高考的有可能性参加高考的学生更多,给城市的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您公布完这个消息以后,我们聊聊高考的问题。
谢湘:西部这块做好了,肯定完成了最初级的起步。
王旭明:这个事情和高考密切相连,我们密切关注的高考可能是考上了这部分或者进入考试这一部分,但是没有更多人能够进入参加考试,这个就涉及到社会公平问题。实际上提高教育水平要让全国更多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为下一步的深造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我想这是推进教育公平最强有力的举措。
谢湘:高考这块其实也就是每一个人,不一定说有钱人和贫困的人,都要走高考这一关,这个是万人瞩目的事情。但是2007年高考这个事情是非常受关注的,我们《中国青年报》为此做了一个大型的公众调查,恢复高考30周年大型公共调查。我们做了高考30年的特刊,还做了系列的大学校长访谈,等于把高考做了一个立体化的回顾和展望。
99.99%的人认为高考是保障教育公平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但是有将近80%的人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是有缺陷有弊端和不足的,改革的愿望也特别强烈。高考改革30年不仅有纪念,同时还要面向未来。
王旭明:要说2007年中国的教育包括高考在内,中国的教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哪件事,中国的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哪件事,中国教育在历史上2007年做出最大贡献的哪件事我可以告诉你不是高考,我必须要再次说明是我们西部最艰苦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甚至人烟罕见地区这些人的孩子们享受到了公共政策的阳光,享受到了义务教育,为将来深造包括高考提供了可能,提供了希望。我希望这个事情大说特说。
主持人:现在课改在各个省进行得如火如荼,报上比较多的是金庸和鲁迅进不进课本的争论,还有浙江那边修马桶进入必修课,课改教材大量增加,前后有一个衔接,包括高三学生今年如果没考上课改之后这是好几代人都要面临的振荡。
王旭明:说到高考涉及到的课程改革问题,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个刚才谢老师说了高考,对于高考的评价多年来始终有不同的声音,我认为2007年是我们高考制度恢复的30周年,《中国青年报》展开一个非常好的讨论,确实对高考的认识我认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考试是目前为止选拔人才最公正、公开、透明、受惠人最多、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考试。
现在看30年来今天中国和30年前的中国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高考做支撑的话,中国的社会能有今天这样的变化,我们应该充分地肯定高考给我们国家给我们人民生活所带来的变化。
说到高考存在的种种弊端毋庸讳言,比如说一考定终身,比如指挥棒作用,比如它对素质教育的影响等等。针对这些应该说这些年来对高考制度不断进行改革,高考内容的改革3+X素质综合科目的考试,已经进行了几年,原来只是五六门课程考试,现在语、数+综合科目考试,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高校实行自主招生,所谓自主招生参加统一高考之外,全国60多所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单独对学生进行测试,加上高考成绩作为不同权重,两者加起来决定录不录取,比原来由单一一张试卷决定录不录取好得多。
还有高等职业院校的改革招生试点等等。至于你刚刚说到的课程改革也是我们多年来思考的问题,这几年教育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高中课程改革已经有几年的历史了。从进展情况来看非常顺利,2007年第一轮实行高中课改的四个省海南、宁夏、江苏、广东,2007年高考情况来看进展非常平稳,进展非常顺利。说明高中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你和高考能否衔接上。我们现在选择高中教育主要还是为了高一阶段的学习,如果这个改革和将来高考招生选拔的考试衔接不好,那不能说明我们这个改革成功。
全中国的人都挤高考独木桥 人力资源是畸形的
谢湘:课程改革大家是有不同意见的,现在整个提出课程改革也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来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来的。我们现在中国的课程改革有一大批人在默默无闻做这样的工作,但是现在引起争论的几个问题在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但是教育部是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课程改革完全是以城市为导向,以高考为导向这样的课程改革。中国教育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问题?很多人提出理念的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决,如果全部的人都去奔高考这条路的时候,你将会发现人力资源是一个畸形的,而不是健康的。课程的改革应该是一个整体立体的,比如说农村、西部应该有一部分适应当地情况乡土教材。
另外职业教育这一块,如果大家只是为高考做教育改革,职业院校变成文化课补习班,这个也是不行的。现在高中课程的改革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等这是一个重要而庞大的工程。
主持人:高考改革是一个配套的,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像拼积木一样需要有机搭建在一起,除了课改之外整个教育改革的平衡比如职业教育的配套改革、偏落后地区的高考教育制度怎么改革。教育部在课改的推进上,我作为一个学生或者作为一个学生家长来模拟一下他们的心态,是否有统一的运筹帷幄的指挥棒或者时间表?大概课改在什么时候完全结束?
王旭明:涉及到课程改革问题有一个误区,课程改革是两部分,一部分是义务教育的课程,一部分是高中教育的课程改革。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还不是应付高考,其实这个课程改革相对于高考课程改革更加具有普遍意义。
谢湘:高中阶段的改革给大家的印象更深,距离高考近。
对高考改革不要总抱着叶公好龙的怀疑态度
主持人:以您多年总是这个工作的经验,高考改革有没有对于学生家长将来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在过渡时期的学生,教育部有没有什么考虑?
王旭明:教育确实涉及千家万户每个人的利益,我们一方面渴望接受更科学、更完美、更合理更有人性化更站在世界顶端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另外一方面当我们尝试着探索进行教育改革的时候,我们又不能抱着叶公好龙式的态度。所谓叶公好龙式的态度,龙好龙好,龙真的来了又对它抱以怀疑态度,这是龙吗?改革就是对传统对习惯对于过去非常熟悉的内容进行调整,当进行调整和完善的同时必然使我们一些人的心理产生某些变化,我们又回到课程改革。我认为我们初中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2006年是1.3亿人参与到改革当中,2007年是1.5亿人。高中课程改革目前已经扩大到了16个省份,第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2007年已经参加了高考,初中课程改革、高中课程改革在同时进行,从覆盖的人数逐之多,从涉及的面之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这么大的范围内进行这么广和深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包括初中包括高中,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从参与实验的学校反映和从参与实验的学校老师反映,大部分是认可的,主流是应该充分认同的。
比如高中课程改革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研究性学习课程,在高中里面让学生通过讨论通过自己找题目通过自己调研来确定题目,相对于高中死读书读死书那是多么好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亲自看过几个学校的研究性课的选择,学生活泼学习的场面真是让我兴奋。希望对高中课程改革感兴趣的记者包括主持人,如果有机会可以给你们推荐一些学校,你们去看一看,实际了解一下,可能对社会上对高中课程改革或者初中课程改革存在这样那样的偏见就有所调整。
当然毋庸讳言在这么大规模的改革当中,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这么大范围的改革当中需要这样那样完善的地方需要调整的地方,但是课程改革主流是对的,方向是正确的,目标是明确的,应该坚持。
很多改革不是本身不好 师资跟不上就砸掉了
谢湘:中国教育改革不论是课程也好还是高考也好,与中国传统的积淀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太密切相关,是大一统的概念。全国都是一本书,千人一面、千人一相,在北京和别的地方用的教材都是一样的,实际上这里面应该是多样化的。招生全国就是一张卷子,虽然在改革,在整个教育发展和改革中,鼓励了个性化或者创新方面的东西这方面特别微弱。搞课程改革也好,还有高考改革也好,师资这块要先行,就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很多改革不是改革不好,而是师资没有配套好进行相应改革,一到实验砸掉了,又回到原点,这个是很多家长担负了改革的任务最后受其害,我是最有体会的。北京市海淀区当时搞科学课,最后怎么样?耽误一大批人。
王旭明:高考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问题,高中和高考的改革结合起来我们主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就是高校招生考试的改革与中学的课程改革包括初中课程改革怎么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加科学地结合起来,这里面有很多探讨的问题。二是国家的统一考试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结合起来,现在国家统一考试是一张卷子,对学生综合评价是三年的高中学习甚至更长的,大家都希望我在三年期间很优秀的高中生为什么高考进不去好的学校,很多人对此有疑虑,这是改革的一个方向,如何二者结合起来。
谢湘:还有职业教育完全是不同类型的,有的孩子先天动手能力就强,没上一本二本刷到高职,对他本身就是一个心灵上的压抑。
王旭明:第三是促进考试改革与高考录取模式相结合,逐步健全、完善在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基础上更加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校多样化的选择录取制度。
谢湘: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关心课本以外的事情,曾经有一个家长跟我说,他孩子高考特别得意,特别喜欢看《中国青年报》的求实篇那种杂文,看到杂文有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在议论什么,这种稿子怎么写作,其实高考时作文根本不用写长篇大论,就把千字文写好了就不错。有时候跳出学校更对于孩子有帮助。
王旭明:我如果有三只手我都举起手来赞同谢老师的观念,我刚才充分肯定高考的成绩,但是绝不等于说高考就是人才的标准,教育方式选择确实应该有一个理性的选择问题,不是上北大清华就是人才,进不去北大、清华我的孩子就一败涂地,在人生怎么混啊?这种思想绝对要不得,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同样有发展的空间。我们这个社会在判定人的标准、选拔人的标准方面应该多元,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才是一个进步的社会。
给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打60分
主持人:刚才谢老师说的非常好的一点师资问题,高考是一项大工程,落实下来人能不能把这个事情做得好,师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问题,现在来说从我们接触的网友意见包括平时同事朋友之间的调查,对于师资也是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大家知道这个事情是好事,但是教育部在师资筹备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
谢湘:基础教育我国教师队伍越来越年轻,昨天我又看到一个数字,《中国教育报》登的,关于高校教育30岁以下年轻人已经占到28%以上,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已经占到64.8%,最突出的问题是这一块。
主持人:您对基础教育改革打多少分?
谢湘:60分。 中国需要好经,更需要把经念好的和尚
王旭明:我有一句“名言”,中国需要好经,更需要把经念好的和尚。现在来说我们的经很好,从党中央从国务院从国家一系列的决策部署,从高中课程改革到我们的总体方案都很好,课程改革方案我听专门从事的领导同志跟我聊过半天,我也做过老师,越讲越喜悦越讲越生动。从党中央的决策、国务院的部署,从课程改革方案从大说到小,从抽象说到具体都是好的经,关键是把这些经念好需要千千万万个“和尚”,千万万万个“和尚”就是我们的老师。能不能把课程改革的方案实现到教学当中去,这里再说广义一点,我和谢老师走到六所师范学校去,每一个学校我们都走进课堂听一堂完完整整的课。后来我提出一个意见,学校的方案都非常好,关键是承担着培养师范生的这些老师能不能把这个方案体现在你的教学中去,体现在你的课堂上,体现在你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里面,我们感觉还是有差距的。伴随着教育部课程改革方案的推进,教育部这几年来不断培训校长培训老师,2007年参与培训的老师大概在20万人次以上,应该说我们现在经过不断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地和学校四级的培训体系,我们也有这样的培训机构教师进修学校,但是是不是就够了?远远不够。是不是达到标准?远远没有。
谢湘:这个事很多地方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湖北很早就已经有预见性,开始对十万农村教师免费进行培训。过去教育是两段,学前在师范,职后在教育学院,他们把这些老师全部弄到综合性大学去进行培训,他们就要让这些老师将来对他们的学生告诉他们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的。教育公平但是我们要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好的师资能够保证学生培养,不是国家给你钱搞一个小屋,周济部长经常举例子,印度义务教育普及四年就是在一棵大树下挂一个黑板,们家就叫普及义务教育了。但是中国一个是传统,一个是现实的压力,大家都希望受到更好的教育,这个是无法遏制的,人民群众对受高质量教育的一种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