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成果不是商品,卖得越快利润越高;也不是流行音乐,要每周每月搞排行榜;更不是贺岁电影,全靠一两周的票房。面对科学界论文评价的期刊崇拜与影响因子崇拜的认识误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鼎盛在日前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期间直言批评。他是在对国产物理论文和期刊进行详细研究基础上作上述表示的。
量与质的不均衡:
国产物理论文与期刊的尴尬生存
中国物理研究近年来有了长足进步,每年产出具有相当国际交流价值的论文约2万篇,体量不可谓不大,但是5个主要国内物理学刊物仅刊登了其中的3400余篇,占比约18%。更多的论文进入国际交流圈子。
“即便如此,国产物理论文进入了国际交流圈子,其平均引用率并不高。”王鼎盛统计发现,近5年来,国产物理论文进入国际交流圈子的数量累计已经跃升到第二。但其“质量”并不尽如人意,国产物理论文平均累计引用次数在国际上排名仅居第10位,只有德国、美国等先进国家的1/2,甚至1/3。
王鼎盛还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发现,国产物理论文发表在主要国内期刊上时,其平均引用数的表现并不逊于发表在其他国外刊物,甚至还略高一点。
接下来,王鼎盛对主要国内物理期刊进行了国际比较,进一步说明了国内期刊论文的平均影响力。根据对5种主要国内物理期刊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国主要物理期刊进行对比,王鼎盛得出结论:中国的几个主要物理期刊容量并不算小,但也只承载了20%,以平均影响力论,国产物理期刊论文属于中低档。
评价论文的期刊崇拜
无可否认的是,科学研究的传播流行程度,取决于刊登论文的科学杂志的质量。在优质期刊发表论文,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确认优先权,传播研究成果,得到同行最多的认知。甚至,它还是科学家的奖金、职称甚至诸多荣誉评定所系。
是否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就低人一等?这种“期刊崇拜”是否合理?
王鼎盛的引用统计研究表明,期刊的总引用中的大部分是由少数论文贡献的。平均引用多的期刊如Physical Review Letters(PRL)的论文,也不乏很少被引用的论文,而平均引用少的论文如《中国物理快报》(CPL),也有被引用较多的论文。
王鼎盛的另一个发现是,中科院物理所3个研究小组发表在国内刊的3篇论文与他们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B(PRB)或PRL上的12篇论文相比,无论总引用次数,其他研究组(PI)引用,还是被境外机构,或在境外刊物上的引用次数都相当,并无实质区别。
然而事实却是,我国的一些机构,甚至是国家级资助机构在制定的评价标准和主持评价的实践中,以及国家级机构的人事主管的评价体系中,在评价论文时存在着期刊崇拜。
对此,王鼎盛认为,“在评价研究论文时,即使看引用,也不要只看发表期刊的平均引用,一定要具体地(从数量到质量)考查该论文的引用情况。”
王鼎盛指出,这导致越是重点投资的大型国立设施、越是重点投资的国家课题、越是重点培养的人才和他们的优秀论文,越少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分流到国外期刊的比例甚至高达80%~90%。
评价期刊的影响因子崇拜
IF,即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在学术界尽人皆知。但王鼎盛指出,把Impact Factor翻译为影响因子在语文上固然不错,但实质上,却与它的定义——前两年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前两年论文数,也即两年影响因子——有很大不同,而且会造成误导。
SCI机构每年都会发布期刊引用报告,其中发布5项指标,即总影响力或总引用次数(TC)、容量或论文总篇数(TP)、论文的首年影响、论文的影响因子(IF)和论文影响年限(HL)。
王鼎盛通过对2006年SCI里列出的所有研究论文类的物理期刊的统计分析表明,期刊的总影响力(TC)由三个指标决定,即TC =1.5×TP×HL×IF。
“即使从引用看期刊的平均影响力,影响年限和两年影响也同等重要,不能只看两年影响。与几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