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邵醉翁出生。
1898年,邵邨人出生。
1901年,邵仁枚出生。
1907年,邵逸夫出生。
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创业作为《立地成佛》。随后的《女侠凤飞飞》使得邵氏电影更上一层楼。
邵逸夫进入天一公司,学习编剧、摄影等。
“天一”出品的上下集影片《珍珠塔》,由邵逸夫与徐绍宇联合摄影;而年底的《孙行者大战金钱豹》则由邵逸夫自己主掌摄影机。
1928年,上海明星、大中华、民新、友联、上海及华剧公司联合组成六合影业公司,与天一展开激烈的竞争,并与发行商签订严厉的规定,即任何发行商与他们签订了合同,就绝对不能购买天一出品的影片。史称为“六合围剿”。
这迫使邵醉翁派遣六弟逸夫长期在南洋协助邵仁枚,建立发行及放映网络,但也为此后邵逸夫在电影发行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1930年,邵逸夫和邵仁枚在南洋正式挂出“邵氏兄弟公司”的招牌,这是他们兄弟俩在南洋成功收购“中英戏院”、“新世界游乐场”等娱乐场所而改为院线后正式挂出的“邵氏兄弟”的招牌。
1931年,天一拍摄首部片上发声影片《歌场春色》,为中国有声电影技术带来突破。
1933年,天一与粤剧名伶薛觉先合作,在上海拍摄首部有声粤语电影《白金龙》,并在香港上映且取得不俗的票房与口碑,也为天一公司的南迁香港做好了准备。
1934年,因为战乱、上海的市场等缘故,邵醉翁到香港建立“天一港厂”,厂址位于九龙土瓜湾北帝街42号,创业作为粤剧电影《泣荆花》——延续了此前《白金龙》在香港成功的经验。
1936年,6月底“天一港厂”发生火灾,损失不大,但8月初的另外一场火灾则给予了“天一港厂”沉重的打击。
1937年,天一港厂改名南洋影片公司,由邵邨人代替邵醉翁主持业务,此后数年,南洋影业公司的电影业务发展良好。
1941年到1945年,香港的沦陷使得南洋影业公司的拍片业务不得不中断数年之久。
1946年,邵邨人加入大中华影业公司成为股东之一,并租出南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