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仁枚于3月2日逝世。
1987年5月,邵氏宣布正式停止所有的电影生产。
1988年,邵氏兄弟与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合组大都会电影公司,由方逸华负责,创业作为《撞邪先生》。
位于清水湾的无线电视城全面落成启用。
1999年,以六亿元将七百多部电影版权售予马来西亚财团Usaha Tegas SdnBhd(该财团稍后在香港成立天映娱乐有限公司)。
2001年,邵逸夫与方逸华成立电影动力有限公司,创业作为《绝色神偷》。
2002年,邵逸夫创立“邵逸夫奖”,用以表扬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每年奖金金额达一百万美元,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第一届颁奖礼将於2004年举行。
天映娱乐将七百多部邵氏作品修复及数码化,重新推出市场,该作品包括多部邵氏经典,如《江山美人》(1959)、《不了情》(1961)、《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刺马》(1973)、《倾国倾城》(1975)等。
2003年,与中国星合作投资十一亿港元,于将军澳工业村兴建“香港电影城”,预期于2004年竣工。影城设施包括后期制作中心、行政大楼、摄影厂、电影院及展览厅等。方逸华表示影城落成后,邵氏将再与演员签约,开拍新戏。
香港邵氏基金会成立,以资助医院、教育机构、设立奖学金及师资培训为主。
2004年,于9月7日颁发第一届“邵逸夫奖”,数学奖得主是陈省身;天文学奖为P. James E. Peebles;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为Stanley N. Cohen、Herbert W. Boyer、简悦威和Richard Doll。此后,该奖项颁予多位国际上作出不小贡献的科学研究者。
2006年11月,邵逸夫获得第51届亚太影展的终身成就奖,而与他同时获奖的是一手主掌日本东映公司高峰时期的冈田茂,两人在数十年前曾在亚太影展上不少次的竞争过。
2007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为邵逸夫颁发世纪成就大奖。
上一页 [1] [2] [3] [4] [5]
|